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数学教育得以提升与优化

2016-04-29李玲

知识文库 2016年21期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造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教师要尽快的把电教媒体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让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使数学教育进一步得到提升与优化。

在小学数学新授课中,合理选择最佳时机,最佳作用点和切入点,例如:我在讲《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电教媒体直观形象、色彩鲜明、视听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单位“1”的量怎么“平均”分的,分母是多少,分子是多少,分母(是所平均分的份数),分子(是所取的份数),分数单位是一份的数等等,以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敏捷、兴趣盎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使高度概括的概念,抽象的几何知识展示出来,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优化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动态组合,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是我们小学数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提升教学质量与优化教学过程的有力助手。

一、运用电教媒体,引情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教师也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钥匙。但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而引起的,所以,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是优秀的专家系统,它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依据,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特点,是教师的经验和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

二、灵活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而电教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是解剖抽象复杂性数学知识的有力手段,因此,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参与,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还有利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三、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四、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情景。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怎样导入,使“序幕”引人入胜,是很值得研究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设计巧妙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研究的欲望,形成学习的期待,产生学习的动机。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参与,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变不想学为想学,变想学为喜欢学,变喜欢学为以学为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去追求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无疑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新授课的导入阶段恰当地运用某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对一堂课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机,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运用Flash,在音乐的背景下设计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站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上,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着它们的边步行的动画画面。提问:谁先回到起点?学生们便议论开了。有的同学说甲先回到起点;有的同学说乙先回到起点;也有同学提出疑问:他们要走的路程是多少还不清楚,怎么能知道谁先回到起点呢?教师在肯定学生质疑有理的同时导出周长的含义,指出学习内容。这样,为进一步学习周长的知识创设了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在欢乐、愉悦的情绪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导入阶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手段,为教学服务。

小学数学教学重视课堂组织调控意识,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考虑构建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单纯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电教媒体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具体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中如何表现及出现的方式、时机、效果等,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电教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近年来,电教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作为工具应用的一大发展,可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感官进行的,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多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

电教媒体技术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导向性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电教媒体技术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产生激励,实现教学导向功能。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一个重要因素。

电教媒体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电教媒体技术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象、声音等其它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能够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刺激,引起教学双边合作互助,有效地使课堂教学进行组织调控,优化教学环境。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让我们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数学教育得到极大的提升与优化。

(作者单位:银川市金凤区嘉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