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2016-04-29马春紫

知识文库 2016年21期

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下,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要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除此之外,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开展。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知,在其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约束状态,难以形成合力,另外,由于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导致创新创业只是大学生的一种短期行为,没有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大学生,因此,进行高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和实践探讨非常有价值。

创新创业观念在高校中获得如此大的关注,主要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伟大目标,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力量。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当中进行得如火如荼,从大体上看,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教育体系的某些方面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坎。比如高校中,尚未很好地构建起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组织管理上模糊不清,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性等等,导致创新创业目标在高校当中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且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最终导致目标不清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奔溃等情况出现。由此,亟需要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完善教育体系,并促进其实践与发展。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选择

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划分通常以教育的层次为依据,即在本科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方面有着三种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本科教育中,一般采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课程教育模式,即围绕课程教育开展各类活动或者赛事,继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职业教育不同本科教育,通常是采取两者相联合的教育模式,即课程教育结合活动和赛事;那么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又不同于前两者,通常围绕创业孵化基地来进行培养。另外,关于创新创业的模式选择,也有不同的模式分类,比如从其形式上可以分为这三类:开创创新创业课程、知道创办经营企业以及指导活动和赛事。那么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常结合了这三种教育形式。关于高校对这些模式的选择,要选择与学校基础设施、教育环境以及师资力量相适应的培养教育模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

1、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在高校当中,也有许多自发创业的学生,他们有的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大多数还是比较脆弱。从总体上看,自发进行的创业行为,缺乏规范性,涉及面较窄,发展空间小。由此,需要高校进行有效的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通道。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2、协调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部门

近些年来,关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不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对此高度重视,并积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但是在高校内部环境中,仍然存在问题,主要是高校内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部门较多,涉及各方面的文件批件,但是由于高校中各部门在此方面事先没有进行积极协调,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沦为多头管理现状,无法形成巨大的合力,力量分散,组织管理比较凌乱,没有形成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首先完善组织管理架构,比如,可以以教务为主导,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教育。也可以以团委、学工处为主导,或者职教由学生管理部门主导。除了确立主导部门以外,其他各相关部门要予以支持,相互协调和沟通,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的主要途径还是要回到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当中来,通过课程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1、开设通识课程

所谓通识,也就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中了解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学习创业方法。通识课程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结构帮助,丰富其理论知识。因此,高校当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将通识课程纳入专业裴昂方案当中是一个好的选择。

2、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至专业当中

一般而言,高校当中设置的各门专业,一般不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基本目标,但是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在专业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会收获更加客观的效果。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应该根据本专业的相关特点,对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或者通过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理解专业内的创新创业内容,在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实践。

3、为特定对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在高校中,一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具有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并积极开展创业实践,尝试创办一些小企业,或者开始经营一些小门店。对于这类学生,学校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首先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其次,要帮助这些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帮助其获得更加全面的创新创业只是。因此,学校可以对特定的学生开展培训,促进这部分学生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在合同交易、财务税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建立多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进行学生的创业活动指导,以学生全体为教育主题,开展创业活动的指导。但是,这在高校当中依然很难做到,可操作性不强,不符合高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因此高校当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构建第二课堂,即主题专业教学体系之外的课堂体系。学生的第一课堂往往是学生按照课程体系学习专业知识的课堂,那么在这个课程体系之外,构建创新创业为主的第二课堂,把一部分学生纳入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和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二)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极为重要。在高校中,应该将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相关的研究时间基地组合起来,共同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良好环境,为创新创业中所需要进行的研究设计等活动提供场所和设备,这是第一个层次;要积极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创新竞赛等活动的实践基地,这是第二个层次;积极开展高校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比如帮助和引导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实践中心、艺术工作室等创业实践工作室,并为学生所创办的工作室引入校外的社会资源,促进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其营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并为学生的孵化基地争取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高校要选择合适自身条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帮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高校得以顺利构建。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经济贸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