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和实践

2016-04-29张文丹周林华

知识文库 2016年21期

本文根据本校数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情况,结合高校实验室现有管理体制的特点,分析本中心实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校数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加快我校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

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观念都在改革和创新,尤其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力度都在加大。全面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好的实验室管理改革新理念,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提。实验室是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层次。实验室管理改革包含的内容很多,如何改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和仪器利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更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些问题现已成为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现阶段实验室管理进行总结和思考,改革管理模式来推进我校数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建设。

1 实验室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不明确,随着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高等教育正在向工程教育转轨,已有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1.1实验室管理模式繁杂

由于高校实验室发展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各高校实验室多数都是按照系里下设的专业设置,由隶属系(部)或教研室负责管理。这种校、院及系的三级管理体制导致管理隶属关系不明确,造成实验室管理工作个别方面存在缺漏。实验室主任在开展工作和信息沟通中易产生不便与困难,从而限制了实验室的发展。

1.2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旧的管理体制下,实验室从属于各个教研室、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课程设置缺乏独立性。各高校普遍存在理论课挤占实验课的学时,实验室不能创造条件开设新的实验课程。成绩考核时,课程的成绩是由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综合评定的,实验成绩是否参与成绩评定取决于理论课考试能否及格。即使实验成绩参与总成绩评定,其所占比例也较轻,其后果是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此成绩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不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更不利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

1.3不重视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在高校普遍重视学历的环境下,对实验人员学历要求不高;高校的实验室人员一直处在不被重视的地位,实验课时普遍较少,甚至不计课酬;由于偏见和政策上的不配套,存在工作任务多、培养少、进修提高的机会少的现象;实验人员编制隶属高校“教辅系列”,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副高级),虽然这两年,已经出台了允许实验人员评聘“正高级实验师”,但是短期改观不大;一直以来,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强,导致实验室人员队伍不稳定,阻碍了高校实验室的发展步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实验室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2 实验室管理改革的措施

为了实现我校制定的数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目标,按照实验室管理的原则,从实验室管理手段、教学模式及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并采取如下措施:

2.1鼓励新的管理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越来越现代化,实验的技术含量愈来愈高。为了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敬业精神,还要努力钻研业务,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了适应新形势,我校的数学实验教学中心将对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整合各系实验室,扩大实验室规模,引进高性能集群系统,提高实验室服务层次,在学校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率,扩宽受益面。

2.2鼓励新的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要使实验项目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就需要不断增加和补充新的实验项目,使得实验教学适应科技的发展。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为其设立专项经费,给相关教师一定的工作量和教学酬金,并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依据之一。倡导学生贵在参与,给予学生各项奖励政策和一定经费支持。

2.3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稳定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研究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问题,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但是依然没有很大的改变,其根本原因是各个高校对实验岗位存在偏见。为了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制定激励政策,具体可以(1)开展全校实验室评选竞赛,树立优秀榜样,给予实验室资金奖励;(2)开展优秀实验人员评选,给予适当的奖金奖励,类似于“校优秀工作者”荣誉;(3)鼓励实验人员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设置专项资金为其支付版面费和会务费,来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术氛围;(4)定期组织实验人员学习进修,学习其先进的实验管理方式,来提高实验人员的实验技能和管理能力。

3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平台集成了开放预约、自主学习、在线答疑等功能, 形成了符合我校数学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此模式提高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效率, 推进了实践教学改革。

3.1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

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立了网上在线预约实验功能,学生随时可以通过在线预约系统预约平台上设定的时间做实验。学生预约实验过程中,需要学习培训内容后进行在线测试。实验室管理人员将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结合申请情况表来判断是否同意该学生的开放申请。实验室预约申请如果通过审批将会生成工作日程表,以便于实验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工作安排。

此预约系统不仅方便了学生做实验,而且为专职实验人员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结果,同时也为实验人员工作量考核提供了依据,减轻了实验专职人员工作量,使得实验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从事实验指导工作和实验管理研究,从而提升实验管理效率。学校职能部门也可以根据这些指标了解创新性、竞赛等项目花费多少学时,从而为实验室开放经费的发放有据可依。

3.2 辅助自学系统

我校数学实验教学中心的信息化平台中的自学系统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学习、创新性实验、在线答疑、自学园地等模块,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网络资源。实验课程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实验课程参考大纲、课程PPT,课外实验自选题目等数字教学资源,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潜能;在创新性实验模块中,根据科研课题设计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操作,满足了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在线答疑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分类自行选择要了解的内容在线提问,相关教师或管理人员会定期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和同学们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自学园地模块里,实验室管理员录入历届学生自主设计的或者已完成的优秀实验成果供学生查询和参考。

学生利用该自学系统不仅可以完成课内优秀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而且还可以了解当前科研发展的动向。该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论

通过理学院数学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实践了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了实验室的全面发展。事实证明,该模式对其他同类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