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规划专业GIS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

2016-04-29赵秋泉汪杰

知识文库 2016年21期

在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中,GIS课程的教学的重要性一直未能有效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在处理城乡规划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GIS知识去解决,导致专业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本文从城乡规划专业GIS课程教学特点出发,就城乡规划专业 GIS 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以案例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并通过加快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的方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一、城乡规划专业 GIS 课程教学特点

GIS课程是一门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新兴边缘学科,它将计算机科学、遥感学以及地理学等相关课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不仅在测绘和环境、生态等领域得到应用,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等领域。跨学科性是GIS课程最明显的特点,因此,在对GIS进行解读和应用时,不同的研究人员由于学科背景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城乡规划中,为了增强对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考虑采用 GIS技术,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市经济提供辅助分析、评价和预测,同时还能为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详尽的空间数据支持。

对于城乡规划专业而言,在开设 GIS这门课程时,应当把施教的重点放到具体应用的教学上,同时还要确保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之后,能够更好地为本专业服务,在处理各类城乡规划相关的空间数据问题时,要懂得如何运用GIS工具去帮助解决。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GIS基础理论,还要能够学会在实际应用分析计算时知晓如何利用 GIS工具,具备一名合格规划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这样一旦毕业入职,就能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所以说,对城乡规划的学生,在进行 GIS课程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对 GIS概念及相关原理有所了解,其次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和应用 GIS软件,最后让学生掌握如何用 GIS的手段去分析、判断和处理本专业相关的问题,在施教过程中,应当突出这些特点。

二、城市规划专业 GIS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GIS 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就现阶段的GIS课程教学现状看,教师的教学方式普遍单一化,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只能说具有普遍适用性,而并没有做到专门针对城乡规划应用开展教学活动。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专门性人才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就业压力下,如果仍然采用普适性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势必很难满足就业需求,很可能造成学习毕业后因技术水平不足而难以就业的问题。就当前的GIS课程教学而言,主要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对GIS的原理进行讲解时采用的是平铺式的讲授方法,未能突出重点;二是在讲授GIS软件时并没有通过针对性的专业应用案例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此,针对城乡规划专业进行 GIS课程教学改革就显得势在必行了,否则学生即使在学完 GIS课程后,在遇到具体的专业问题后,仍然不知道采用GIS进行处理,导致学生陷入学不能致用的尴尬境地。

在很多高校,在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开设地图学、遥感学以及数据结构与GIS课程密切相关的先行基础课程,因此,在这个大前提下如何做好 GIS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筛选工作,将直接关系到GIS课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根据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时安排等作适应性调整,要么做精简删改,要么在具体应用上不断拓宽。就GIS课程而言,空间分析技术是其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作为GIS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手段。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在宏观分析以及空间辅助分析上都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而通过学习空间分析技术,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因此,教师在GIS课程的施教过程中,应该着重为学生讲解空间分析的概念及原理和空间分析内容,同时还要就空间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具体技术做详细介绍,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不是把空间算法及其技术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要想顺利解决以上提出的GIS课程教学的两个问题,可以考虑采用针对性强的案例教学的方法。要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自身特色出发,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对 GIS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的划分,学生只需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点,剩下的高深知识点教师就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提炼,那么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而言,他们所学的就不能和GIS专业学生一样,专门研究如何用GIS去完成数据采集作业,而应该专门学习空间数据,如何对这些空间数据加以运用,从而为城市规划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依据。由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出现是从建筑专业发展转变而来,因而在实际教学时,往往会过于重视形态和设计,强调CAD软件的应用,导致城市地理类课程得不到重视,同时由于开设GIS课程的时间比较短、课时少,对于GIS概念,学生普遍存在陌生的感觉。更多的时候,GIS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存在的,课时很难满足教学实际,这也是GIS课程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巨大难题。

(二)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

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自学、小组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要点以及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往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图形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更加深刻,对教师而言,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保条理清晰、突出重难点。另外,自学和讨论也是一种有效地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讨论的形式进行资料阅读或者做习题,往往能够很好地掌握住基础性知识。

二是采用专题式以及范例式等教学模式。开设 GIS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处理城市规划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的把握住宏观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 GIS的知识和软件工具去处理和解决本专业的相关问题。因此教师在施教时通过专题教学,往往比抽象的GIS知识教学效果要好的多,通过专题教学,能够把一系列的案例串联到一起,让抽象知识顿时变得形象化。不仅如此,通过案例教学,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GIS知识的流程,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空间分析是极为有利的。

三是加强上机实验教学。实践性强是GIS课程的主要特点,GIS课程中的很多如数据采集以及空间分析等内容,都必须在实验操作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因此,必须给予上机实验教学足够的重视,对于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重点和难点问题,都应该通过上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每次上机实验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操作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样学生在上机操作的具体内容以及目的,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加了解GIS的不同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种方式,学生不再是单调乏味的去学习 GIS知识,而是通过实践去学习 GIS综合知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在上机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GIS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是加快考核方式改革。很多高校在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进行考核时,往往采用的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表现评价为辅的考核方式,学生只要考前突击,很容易就可以取得高分,因而很难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必须进行改革,可以考虑采用作业、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合理分配不同考核方式的比重,这样学生如果再考前临时突击,往往就很难轻松过关,而不得不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搜集相关资料,并在思考、总结以及实践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会更深入的投入到GIS的课程学习之中,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之前形成的死记硬背,考试临时突击的状况将会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城乡规划专业进行GIS课程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GIS技术,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城市规划实践,必须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本文在深入阐述了城市规划专业开设的GIS课程的特点之后,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式,以降低GIS的难度,并解决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继而提出加快GIS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GIS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将GIS课程运用到城市规划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作者单位:1攀枝花学院后勤管理处2攀枝花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