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党员党性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

2016-04-29王沁波

知识文库 2016年21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这一根本性质,以及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在坚持这一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就是我们党的党性,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应具有的党性。

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工作。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增强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摆在党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党员党性修养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讲党性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坚持把共产主义理想同党在现阶段的任务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讲党性是主流,涌现出了焦裕禄、王彦生、王瑛、沈浩等优秀共产党员。同时,也存在少部分党员干部不讲党性,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执行力弱,官僚主义严重;一些党员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党员干部在金钱、利益诱惑面前,乱了阵脚,贪污腐败等,对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造成不良影响。

分析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由于各种自由主义思想及各种新思潮的冲击,弱化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党性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到位,成效不明显。特别是党性教育措施缺乏有效性。方式相对单一,大多数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仅限于以会代训、学文件的方式开展教育,部分党组织“三会一课”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没有从党员身份、特点及需求出发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学习效果不好。

二、增强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

面对党员党性修养的问题,要着力提高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增强党员先进性,有力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通过近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认为在推进党员党性教育中应做到严把关口、创新形式、教育监督、激励关怀多管齐下,坚持四个结合,互为支撑,才能切实提高党性教育成效。

(一)严把入党关口

共产党员一生都要进行党性修养,都要接受党性教育。这里说的严把关口,就是要在公民申请入党的时候、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在进入党组织之前,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严格的党性教育,切实帮其端正入党动机。我们不能让道德修养不好的人或入党动机不纯的人特别是别有用心的坏人轻易钻进党组织!这些人中的少数人,真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能指望他们进入党组织后就会变好。长期以来,我们党都强调只有思想上入党后才能组织上入党,在严把入口关方面设置的程序越来越严密,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由此,我们党确实做到了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尽可能多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内,并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历史使命的完成。但是,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党的发展史上,我们党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同侵入体内的有害细菌以及体内滋生的腐败组织进行斗争。这一点,又恰恰说明确有极少数动机不纯的人通过各自的方式,或难或易地钻进了我们党组织。对此,我们不能不高度重视,警钟长鸣。

(二)创新学习形式

结合农村党员实际,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全面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固定课堂”集中学,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党员夜校、培训基地的教育阵地作用,采取领导讲课、封闭学习、座谈讨论、心得交流、学习笔记等形式,集中开展党性教育。定期举办 “党员党性教育有效性”专题论坛,加强乡镇之间、教育专家与乡镇党务工作者之间互动,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互相启发。“流动课堂”灵活学,根据农村党员居住较分散、务工党员长期在外的特点,采取送学上门、电话联系、寄送教材、定期督学等形式,将学习教材、学习光盘送到党员手中,把“流动课堂”办到党员家中,提高党性教育覆盖面。“实践课堂”现场学,找准党性教育和发展生产的结合点,将奶牛养殖园区、党团员创业示范基地、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课堂,在生产实践中加深党员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理解、对党性修养的锻炼。“空中课堂”互动学,利用远程教育、IPTV网络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组织党员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等,通过正反事例对比,增强教育效果。部分基层党组织建立了党员QQ群、移动飞信群,通过群内讨论、手机短信传递学习信息、交流学习体会,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动。

(三)坚持不懈抓党员的教育和监督管理

抓好党员的党性教育,我们要在抓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监督上下功夫,见实效。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各级党组织要采取专题辅导、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给党员上党课等多形式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二是坚持不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观念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监狱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到革命胜地现场感受革命精神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和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制定落实指导、帮助、检查、评比、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促使党员承担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开展好一年一度的党员党性分析的评议活动,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同时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改进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四是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监督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结合“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为民”活动的开展,将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作为监管重点,同时配套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运行管理机制。

(四)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在开展党性教育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等说法,比较常见,也行之有效。这里,再加上四个至关重要的结合:一是国是与人生相结合。这个结合拉近的是大道理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即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明白“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既是党性之要求,同时也是自己人生价值之所在,更是自己成长进步之基石,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组织,相信埋头苦干的人和做出实绩的人终究不会吃亏。这样的结合,就使得每一个大道理都与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了,就能引起共鸣。二是正面引导与负面警示相结合。党性教育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正面东西是应该的,但绝不能碰到问题绕着走,刻意回避实际上无法回避的一些负面东西。实践证明,只有将正面引导和负面警示有机统一起来,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理服人,才能消除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从而增强党性教育的可信度。三是顺境教育与逆境教育相结合。国家也好、政党也好、个人也好,总是在顺境和逆境中交互递进的,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利钝转换无常。确有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于顺境,陶醉于志得意满;一旦工作不顺或生活受困,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这些不良情绪,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也是党性欠佳的表现。因此,党性教育要注重引导受教育者顺境时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逆境时不甘沉沦、顽强奋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四是立说与立行相结合。言行一致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涵。党性教育中,受教育者要通过培训,更加坚定地立说立行,绝不做两面人;教育者则要做高尚的党的事业的布道者,时时处处展示立说立行的榜样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教育传统。由此,开展党性教育的过程,对于教育者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

(作者单位: 沁水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