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及创新途径探索
2016-04-29倪丹
在未来教育中,最重要的不再是技术、资源这些方面,而更多的是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在人们生活教育中的渗透,现代教师在教育培养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这些方面将成为教师在教育行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而作为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高校师范教育学院,在培养教师人才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出适合未来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术水平和高校的教学能力,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人才。
一、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范院校已经逐步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学》学科,表明师范院校开始重视教育技术对于师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师范院校的校园规模较大,即使开设了有关的学科但是对于学科开设所需要的一些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还不能一下准备齐全,因此给该门学科在实施过程中带来一定程度的困境,由此面对全校师范生开展的教育技术课程迟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展起来,在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方面也不尽人意。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现代师范生在今后步入教育岗位中必备的基本素质。现阶段,我国师范院校中对于师范生在教育技术素质能力方面培养的唯一途径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或《电化教育学》课程的开设,而目前在各高校中关于这门学科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出现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只能够选择公开课的形式并且限制听课名额,这种教学形式只能够对一部分的师范生开放;二是只在部分的系科中开设该课程,这种形式只能够满足一些相近的专业接触例如物理学系、教育系等;三是由一部分学校会针对全校师范生开放,但是收到教学设备的限制,这种教学课程形式只能够停留在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方面,让学生了解下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而对于实际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难以进一步开展。
通过以上对于现阶段我国高校师范生关于教育技术学科的开办以及有关能力的培养与现实社会中对于师范生基本具备的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如果想要适应我国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改革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要加强师范院校中《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课堂的开办,并且在该门课程学习中着重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现代师范生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面对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师范高校应该调动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去积极主动的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切实保障每一位师范生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加强今后在社会职业岗位中更加快速的适应工作环境。
二、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现阶段的教育技术教学中新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是面向全体师范生应该学习的基本学科,也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让师范生掌握到基本的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而教育技术这门学科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十分广泛,而师范生中有不同学系之间的差别,因此,在选择教育技术教材内容的时候需要根据师范生文理科学系的不同性质有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教育技术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以及合理安排课程结构,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形式展现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在价值。师范院校中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开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有关教育技术方面的人才,而是加强师范生在教育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师范生通过该门学科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熟悉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软件以及现代教育软件中的操作知识,提高自身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
(二)通过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教学方法与专业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并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好的“教”给别人的实际应用能力。一直以来,对于师范生的培养都是以讲授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要教学内容,很好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方法的培养和教学,随着高校师范院校教学的改革开展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教学论课程将会成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需要具备一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教学论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应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师范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师范生掌握教学设计、选择合理的教学媒体以及如何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水平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与所学专业知识完美整合的能力。其次就是在教育实习阶段,采用微格教学,创设出真实的教学环境,通过实践操作训练,强化学生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三)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加强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现阶段很多高校都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加上《现代教育技术》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是目前师范生在步入教育行业中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信息技术的大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逐渐由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因此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应用是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为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的接触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而且教育技术的学习同时也巩固和提高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两者之间在教学互动中是相互影响的,有效整合两种有联系的学科,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提高高校师范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师范生爱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四)通过专业课教学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设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在高校中实行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已经普及,师范高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专业课讲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结合,鼓励教师在平时的专业课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种教学形式的普及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师范生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熟悉。由于专业课程知识的讲授与师范生未来步入教育行业中所从事的学科最为接近,因此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和技术手段,加强对师范生的示范效果,有助于师范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有效的结合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之间的融合。因此提高高校师范院校中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于培养整体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五)在全校范围内创设有利于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环境氛围
在师范院校中创设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环境氛围主要依赖于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师范院校中让全体教师都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在校园网内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有关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在网络上进行分享,方便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有关知识;三是在校园BBS论坛中开辟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谈论专区,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四是组织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课外兴趣社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五是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有关的成功案例,并爱校园闭路电视系统中播放,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示范效果。
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师范院校中对于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培养渠道以开设相关课程为主,但是针对未来发展形势,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师范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素质,针对这种情势,高校应该积极主动的利用校园的各种资源积极开拓多种培养渠道,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校级科研课题: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
(作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