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同主导的学生学业考核体系研究
2016-04-29李婧李霞
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学业评价进行了梳理和剖析,经过反思和对比,结合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当前人力资源所采用的评价模式,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主导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规定,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不得少于半年,为此各个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学生学业评价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本身复杂快速的变动成为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领域。反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现状,传统的考试体系已经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价。如何建立适应当前改革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开展学生学业考核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彼此间的了解,利于双方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职毕业生,企业因此也将受惠,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更清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和规格,创造条件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只由高职院校来评定,也应该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评定。过去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是根据自己定的标准来评自己的人,评的结果只有自己知道,对被评者没有足够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将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企业在评价过程的作用和地位,扩大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贴近市场,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变革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能够使教学质量评价更能够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质量评价,能提高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标准,促使高职院校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当作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用的是双方制定的评价体系,内容更全面,更具有高职教育特征,而且评价结果对外公布,对评估客体来说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促使高职院校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四)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素质
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质量评价,较之前的教学质量评价,更贴切市场,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一种更严格的评价有助于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将要应对的挑战,从历史角度而言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不过短短的三十年多年时间,从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升级转化而形成的高等职业院校为数不少,这里面又有一些还保留着技工教育的层次,因而以知识+技能的考试模式根深蒂固。迄今为止,主导的学业评价方式是考试,纸笔测验和实操考试是主导的评价实践方式。
现有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知识轻能力
现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更多地采用考核的形式来进行,而考核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注重静态考核,使学生死记硬背的多,消化吸收的少,这种对评价认知的偏差培养了学生顺从型人格,以记忆能力代替了学习能力,以学习能力代替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二)以课堂和教材为主的评价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一是表现为过分依附于教材。目前,很多高校的评价内容仍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助长了不少学生的惰性,削弱了学习积极性;二是更多地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不是能力、素质的提高,从而导致应试教育倾向的产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有机械的照猫画虎的“克隆”能力,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职业技能却无多少增长,偏重于课堂与教材的情景评价,无法培养出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无法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
(三)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单一
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大多已习惯于笔试。而对于开卷笔试、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等体现学生能力、素质的考试形式采用较少;二是即使采用了其他如面试、演示考试等,也不能很好地和其他方式结合,不能做到扬长避短。
(四)评价结果过于量化
为了达到学业成绩的精确性,评价结果过于分数化,常常用百分制表示某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对等级评价、描述评价等评价方法采用很少,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与活力,无法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体系改革首先要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和内涵的制度。学生是教学质量的最直接的体现者,其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其中核心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应以培养学生综合技术和技能为宗旨,把握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并把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评价内容。高职院校要与企业一起共同建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并共同实施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所培养的学生要求“理论够用,实践为主”,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应该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一)对理论知识的评价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懂得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得,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评价。
(二)对实践技能掌握的评价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重点。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我们看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形式有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和社会实践等,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应该以这些内容为主。目前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以及学生技能掌握的考核较少,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措施,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比例,是开展实践技能评价的关键。
(三)对个人素质的评价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中,要让企业人员对学生素质评价。
(作者单位:1山东协和学院2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