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标识导向系统设计
2016-04-29郑成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等院校开始导入、整合学校的形象系统,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不同信息的抉择。如何指导使用者快速有效地选择需要的信息,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现代化程度和人文情怀?如今学校环境标识导向系统已不再是所谓简单的标识设计了,而是需要将标识与人、环境进行整体结合的系统化设计。
看,这是哪里?要去那怎么走?每个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类似的迷失经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人们不断寻找新的目的地和目标物的同时,对新环境的适应也是从认识到认知的过程,环境和空间中的信息变得尤为重要。人们需要用眼睛去发现需要的有效的图示、指引、引导及说明,这些都会帮助受众者选择并判断方位和方向。
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是对环境空间的系统设计,能使人更加便捷有效地对进行环境定位和选择认知。同时,作为现代城市化信息环境的一部分,标识导向系统也能有效提升区域与城市形象、提升服务生活品质、改善环境、美化空间。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艺术性的表现可以让环境与空间的形象得到认知、认同和提升。但首先,标识导向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即标识的导向功能。只有满足了功能的要求才能给标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也才有了实用价值。如果一味的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了标识本身的功能,甚至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即使标识的造型和色彩很有个性也难以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标识系统,即由多种标识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标识系统通常由识别符号、文字、图示、图标、色彩等元素组成。标识是对文字的有效组织和补充,图文标识系统可以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信息环境,以方便人们快速识别、认知和选择。由此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指示牌,而是比标识的范围更大,同时包含了更多指示信息量,具有群体性和完整性的系统产物。导向系统是指能在一个公共空间支撑人们在其中有效行动需求的综合空间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整合了标识以及标识系统作为一个媒介去传达信息,如图形、符号、标识牌和地图等元素,这些元素是在一个基础性空间信息架构中去发挥作用的。单由标识本身是不能形成一个路线清晰的环境,它还需要依附于一个有效清晰的导向系统规划。这样才能形成结合环境与人之间的信息界面系统。而导向系统设计正是在人对空间环境布局的认知基础上对导向系统进行有规则的空间信息设计,使得人们能有效地接收信息并主动自我快速地引导回路。
办公型的校园导向是根据学校环境文化定位来进行设计的,依附于学校的文化为背景,通过导向的设计,传达学校的的理念与价值观。严肃性与趣味性是办公型校园导向系统的特点。同时也会涉及到V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相关内容,为了达成学校形象对外传播的一致性与一贯性,应该运用统一设计和统一大众传播,用完美的视觉传达一体化设计,将信息与认识个性化、明晰化、有序化,把各种形式传播媒体上的形象统一,创造能存储与传播的统一的学校理念与视觉形象,这样才能集中强化校园形象。
构成校园导向系统识别性的设计要素
一个完美的识别性导向设计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是最具有视觉认知识别等信息传达功能的设计要素。具有识别性的事物、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的存在着,尤其是校园这个整体小社会。识别系统对于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
导向系统的简洁清晰识别性;如果想把校园导向系统可识别性这一概念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规定出一个明确的范围:即以视觉为前提而被使用各种符号,或者说用视觉语言标识出来的内容,比如视觉传达及文字的语义性,而只是实现文字的视觉表现。校园导向系统的可识别性不仅仅是通过文字图像来拓展人的视觉,以信息识别化的方式来探索信息的表现力,并以此来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这是广义上识别性表现。
导向系统图示的整体系统识别性;系统性主要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在校园导向系统中图示与图示相组合进行完整互补。只有这样,一种独立的图形语言才能说是可识别性的,在整个系统中显示出来。显示校园导向系统性的图示为背景,就需保持图示系统风格,色彩等元素的统一性。完成尽可能理性化、形象化、简洁化的整体系统性的设计。
导向系统图示的层次结构识别性;任何系统都是多级别、多层次的有机结构。在使用组合图示时,选择正确的顺序即识别的层次方向是至关重要的。当带有知识方向的箭头是多个图示间的顺序一般遵循有限的原则。此外,一个图示标牌中最好只设置同一箭头方向的内容。在一张导向图示中出现两个箭头方向,会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每个图示应该对齐并支持箭头的指示。任何一个翻转的图示就会阻碍整体的方向感。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既要具有浓重的科学和文化氛围,还要体现现代大学信息化、现代化的校园特点,更要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功能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标识系统设计首先应该满足校园文化的需要,深厚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标识系统的灵魂。其次应该具有良好的功能,满足校园标识使用者的要求,也是校园环境对标识系统的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