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到访特园背后的原因
2016-04-29张艳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战后的中国,将会走向和平还是内战,是所有关心国家民族未来的有识之士所担忧的。在这种形势下,国共两党的态度和主张就极为重要。蒋介石分别在8月14日、8月20日、8月23日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来重庆针对和平、民主进行谈判。毛泽东的回复至关重要,来,或不来?若来,来的是国民政府所在的国统区,军、警、特随时在四周,一旦出现意外谁负责?可是,如果不来,无异于将中国共产党放置于“预谋发动内战,拒绝和平谈判”的舆论漩涡中。两难之时,毛泽东决定,来重庆参加谈判。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才能了解,这个决定,对于之后的解放战争和民主党派的倾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8月28日上午11时许,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利,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将军的陪同下,乘飞机离开延安,下午三时许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开始了43天重庆谈判之行。在《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这份文献资料当中记载,毛泽东至少在重庆谈判前34天的时间里,已经会见了各界人士,其中包括外国记者、民主党派人士、新闻媒体负责人、高校教授、国民党相关人员等等,日程非常紧凑及繁忙。文献记录显示,记录毛泽东的动态很多时候从上午八时许(毛泽东开始工作)开始,结束在毛泽东回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休息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最早都是晚上10时许,很多时候甚至忙到第二天凌晨2时许。
在毛泽东忙碌的谈判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毛泽东在8月30日下午,9月2日,9月7日傍晚,9月15日分别到访特园。特园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为何多次来访呢,访的又是谁呢?
特园,是民主人士鲜特生的住宅,于1931年建成。当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国民政府所在地就在现在中山四路上,也就是现在重庆市委所在地。中山四路这条一千米左右的街道,成为了那个时期这个国家的政治中心,这条街上住的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军统的戴笠等等。鲜特生先生的特园,就在这条街的头上,老先生几十亩地的特园屋落群,在当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老先生的特园租住了很多人,比如当时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冯玉祥等等。鲜特生的好客和不畏强权的特点,吸引了很多民主人士共聚特园,共商国是。资料记载,除中共及国民党方面人士外,这里也是社会知名人士常常聚会的地方,比如,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人张伯苓先生、九三学社创办人褚辅成先生、中国宪法之父张君劢先生、七君子中的沈钧儒及史良先生、傅斯年先生等等,大部分社会知名人士的政见各不相同,有些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些人支持国民政府的意见,有些人既不赞成中国共产党也不赞成国民政府的意见,然而,特园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所有怀抱不同政见的人士在这里各抒己见、共商国事,因此董必武称特园是“民主之家”,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当中的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前身的一部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才会在这里成立。这里,算得上是民间的政治中心。
资料记录,毛泽东四次拜访特园,其中三次(8月30日下午、9月2日、9月15日)和张澜相关。张澜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主席,也是原来四川保路运动时期的领导人,在四川地区声望极高。第一次来拜访的时间充分能说明张澜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毛泽东8月28日抵达重庆,当天晚上及第二天晚上是住在歌乐山上的林园,8月30日离开林园,当天下午便来特园拜访张澜,可见一般。像张澜一样有影响的人士在当时的重庆还有很多,为什么毛泽东对张澜如此特殊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党派——中国民主同盟了。中国民主同盟,追溯历史的话,得追溯到1938年,为调停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各民主人士发起组织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调解国共两党的矛盾,民主人士商议,联合三党三派(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1942年加入)发起组织成立“民主政团同盟”,三党三派共同联合,在当时国共两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三派分别是“中华职业教育社”、1935年华北事变后成立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及梁漱溟先生领导的“乡村建设协会”,这些派别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和声望;而三党指的是“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无论从人数上还是影响上,“中国青年党”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党派,“中国青年党”自称是国共之外的第三大党派,可见它的实力;“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是现在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中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也是唯一一个从创建之初有武装的民主党派。综上可以防线,民盟的影响、在国共两党间的重要性,来自于各个政团的综合力量,从知名度、人数、影响力再加上武装力量的支撑,让民盟成为了国共两党都无法小觑的重要的政治力量,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
由此可见,毛泽东三会张澜,是对老先生的尊重,也是对民盟这支抗战中重要政治力量的尊重,也正因为有这种尊重,才使得9月15日张澜会见毛泽东后,9月17日对外发表了自己的公开信,促使国共两党公开重庆谈判相关内容,让社会和民众了解谈判进程,促成《政府与中共谈判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的签订。
(作者单位: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