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蜗牛变兔子

2016-04-29姚婵娟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幼儿期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人自小而大视野的扩大,是依赖于动作发展的,动作发展促进神经细胞的发展,而动作缓慢的儿童往往容易出现不灵活、不协调的行为表现,影响今后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在班级里总是有个别孩子做事时动作慢,拖得时间长,影响全班的活动安排。在这里我们共同探讨一下纠正的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首先应该弄清楚孩子做事慢的原因,然后才能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孩子尽快地克服动作慢的毛病。

一、个案呈现

思思是我们班级里一位聪明可爱的小男孩,长得干净清秀,一看就非常惹人喜爱,而且他有着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他精彩的发言,让老师和同伴赞叹。但是思思却有一个明显的弱点,那就是他的动作发展比较迟缓,做事拖沓速度慢。不管是吃饭、洗手、穿脱衣服还是画画写字,他基本都是最后一个。有时小朋友甚至会称呼他“慢吞吞的xxx”或“蜗牛xxx”。

二、动作发展迟缓现状成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让思思养成了做事拖沓缓慢的不良习惯呢?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以及和思思妈妈的交流,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自身原因

(1)自身气质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人的气质是有明显差异的,思思的神经类型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难以改变的先天气质。

(2)注意力不集中

在一次让幼儿练习书写数字1—8的活动中,刚开始写了一会边上的小朋友就开始反映:“老师,xxx(思思)在本子上画画”,又过了一会又有小朋友反映:“老师,xxx(思思)在讲话”,再过了一会就是:“老师,xxx(思思)在咬铅笔”,如此反复,尽管老师反复提醒也不见效果,到最后其他小朋友都写完了,可是他才只写了2行。

有些孩子动作慢不是能力差,也不是不会,而是因为没养成好习惯。这些孩子做事情往往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思思就是属于这一种情况。

(二)家长的包办代替

正如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讲到的“成人看中的是儿童行为的外在结果,并且只根据自己的思维角度来选择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使他习惯用最直接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成人看到儿童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而同样的事他很快就能干完并做的干净利落时,他就会忍不住想去帮助这个儿童。”然而“成人阻挠儿童自由地行动,他本人却成为了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

早教专家研究表明:对父母过分依赖的孩子,容易事事依赖他人,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过分依赖父母和他人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许多不成熟的迹象,如胆小怕事、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等。

思思的妈妈是全职妈妈,她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听思思妈妈说思思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因此从小开始思思的妈妈就给予了思思无微不至的照顾。妈妈照顾的多了相反思思自己锻炼的就少。锻炼的少了自然动作就不熟练,速度慢。正所谓恶性循环,看着思思的动作很不熟练,年轻的妈妈常常感到与其让他自己来做事情,比如吃饭、穿脱衣服,还不如成人喂他吃、帮他穿脱来得快些,而且更省心,更省事,但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孩子也会因此惰性越来越强,没有自理的愿望,对自己没有责任心。

三、改善动作发展迟缓现状的建议

(一)教师的教育策略

1、尊重幼儿,因势利导。

现代教育主张尊重孩子,尤其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人有不同的气质类型与特征,一般来说都是先天性的,思思的慢性子就属于这个范畴。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如果孩子是慢性子,我们不应该急于主观地去“改造”他,不能把孩子视为橡皮泥可以随意塑造,这样做不但难以奏效,往往还会产生负作用。那么,是不是就听之任之呢?当然不是的。在尊重孩子、宽容孩子的前提下,要具体事情具体对待。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急于求成,要坚持+等待;二是不强加,只有把大人的意愿变成孩子的自愿,才能见效。

2、引导同伴间的促进与互补。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竞赛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健康的比赛与竞争,让幼儿自己意识到与同伴的差距,产生奋起直追的愿望,这样就把成人的想法变成了孩子自己的意愿。另外,还可以鼓励慢性子的幼儿结交急性子的朋友,同伴的影响既自然又有渗透力,比说教强十分。

(二)家长的教育策略

1、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大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有了时间这把“尺子”,快慢速度就明显起来。所以,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认识钟表、计时间,当然是采用有趣的方式,还要学以致用,把认识钟表与孩子的一日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孩子习惯于看时间,帮助孩子给行为计时,使孩子自然而然意识到时间流失,从而自发调整行为的速度。若屡教无效的话,可以让孩子尝一尝自己行为的苦头,如要去游玩,规定好一个准备的时间,到了时间还没准备好,就取消这次游玩,或不带他去,让他痛感拖拉的失误。

2、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弱者,放手让孩子去做。

要想孩子获得成长,就千万不能把孩子看成是弱者。家长必须改变对孩子包办代替的态度,多给孩子自主锻炼的机会。家长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你能做的,我绝不帮你做,你不会做的,我教你做,你让我做的,我要考虑该不该做。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哪怕暂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家长也必须坚持,因为孩子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习得熟练的动作,做起事情来才会迅速有效率。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幼儿的个别差异。相信在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思思一定能慢慢改掉拖拉的习惯,身心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常熟市梅李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