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4-29杨至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新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营造创新氛围,为创新意识提供物质条件
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应成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动开拓进取,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幻想报以热情肯定、鼓励和积极引导的态度,而绝不是用僵化的思想来束缚学生,因为创新往往是意外之作,不少是出于机遇。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艾伯特吉奥说得好:“发明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所以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够发现常人不注意的、容易忽略的问题,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承认每个学生皆有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备条件。过去,我们着重培养重复性人才,把学生看作储藏知识的容器;而今天的时代,应转变过去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过渡,要求培养善于思考,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所谓的“真理”,而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引导学生去自学、去研究、去争论、去自己推理归纳、去做探究性实验;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对于同学的大胆的尝试和奇思妙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适时地鼓励学生去寻找到新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创新意识燎原开来。
二、设置创新情境,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孕育环境。
1、指导学生观察。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启动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观察中及时的指导,科学地应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引导学生想象。想像力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期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要使学生学好相关的基础知识,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创造性想象,进而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
3、鼓励学生求异。这是发展和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思维,在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的状态中,以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加强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方面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三、实施开放性课堂,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载体。
首先,要鼓励学生求同辩异。“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勇于向教科书和现成的结论、答案发问;向同学、向老师、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问难、大胆创新;积极去探究。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白”,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讲座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把“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辩证地对待“同”与“异”,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正方形中表示 ,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力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其次,要教会学生立体思考。从事物方方面面,联系上下发现问题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创造的技巧,而是在全方位的改造学生学习的过程;创新教育也不只是一种重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价值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以人为本,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以更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要善于启发学生动脑筋,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中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并养成关于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常规的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与时俱进,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常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桐梓县九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