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文随心生妙笔生花

2016-04-29潘肖梅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阅读学习单”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具体、深入指导,以一个个训练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从课堂实践出发,精心设计、使用好“学习单”,进行有效训练,与课堂教学接轨,是一种促进“教”与“学”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学生融入学习任务中,使“学习单”成为优化训练、激活语用的有效平台。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用”教学观:“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进一步强调了课程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由此看来,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需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两个重要特点。当下的课堂如何彰显“语用”,通过语用训练让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呢?

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拼接。我们的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语言规范生动,思想内涵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练习写作的优秀范文。让课内课文延伸到作文中,每一篇课文都能成为学生认真思考,细细品味的佳作。要落实语用训练,教师必须努力挖掘教材,捕捉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打开思路,巧妙设计与使用“学习单”,使习作训练方式多样化,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提高习作能力。

一、妙用仿写学习单,锤炼语言能力

“学习单”为学生服务,是对文本的提炼和提升。当学生产生与语言文字进一步沟通的愿望时,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对语言的积累,还有对语言形式、文本结构、表达方法等的积累。教师应精心创造言语实践的机会,抓住言语运用的契机,以实现言语水平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以文本为范例,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在训练的同时,应该加强语言点的模仿训练,学以致用,迁移实践。

1、词语仿写学习单

语言的规范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运用上,既准确,又注意感情色彩的变化。将文本中学到的词汇,恰当运用到仿写当中,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如《少年闰土》中描写“冬日捕鸟”场面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扫、撒、支、牵、看、拉、罩”,这些连续性动词的运用使整个捕鸟过程在我们眼前顿时生动起来。在教学中可设计了仿写动词学习单:包汤圆、打羽毛球、包扎伤口等,先进行观察,再运用准确的动词描述行为过程。

2、句式仿写学习单

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教学时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如《伯牙绝弦》一课学习单,抓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学生体会知音的含义,感悟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真挚友情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句式写:伯牙鼓瑟,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随文句式仿写,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学生在言语训练的同时,提升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切实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修辞仿写学习单

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能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更能表现作者的情感。如: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学习单,模仿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能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写吗?你好,五彩缤纷的鲜花!你 ;你好,美丽的蝴蝶!你;你好,翠绿的树叶!你 。

引导学生赏析文本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外,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加强对语言运用的生动流畅感。

4、构段仿写学习单

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多种形式的写段训练。如《月光曲》片段,在学生明白了作者写出了皮鞋匠想象的三个画面后,师及时引导:作者是怎样写出三个变化的画面的呢?生:先是月亮刚升起,用“微波粼粼”写出夜晚的宁静,大海和月亮的柔美;然后通过写月亮穿过微云,写出了细微的变化;最后写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师:我们在生活中看见过变化的画面或场景吗?生:体育馆、广场、超市……师:操场是怎样变化的?生:平时安静,课间热闹,放学后又恢复宁静了。巧妙抓住学生熟悉的场景变化设计仿写学习单,让学生有话可说,重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还学与生。

5、篇章仿写学习单

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作者抓住人物活动,按时间的顺序描绘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学完这篇课文后,借助学习单让学生模仿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种写作方法写写广州的春节,如年三十逛花街、年初一拜神、年初二开年、年初七过人日……有了精品文的引路,既有模仿又有创新,谋篇布局精妙,真正体会写作之快乐。

6、立意仿写学习单

如《落花生》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父亲借花生来教育“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语言浅显,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模仿表达方法,提高立意能力。利用学习单指导学生模仿写作方法,写一种喜欢的东西,如“粉笔”“松树”“仙人掌”等。

借助学习单,通过各种方法的仿写,是学生对言语的独特性准确领悟,对自己的言语表达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独特性。真正把阅读当中得到的外部语言内化,重新外化与自己的作文语言。让以内化得外部语言,在学生的笔下灵活运用。“仿”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指导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巧设补白学习单,丰富文本内涵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空白,是作者有意无意来写的,召唤读者想象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打开了通往作者心灵的大门。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适时运用学习单,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补充、解释说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插图留白处补白

如《唯一的听众》一课有一幅老妇人插图,文中对她的外貌、神态作了零零散散的介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满头银丝、耳聋、平静、微笑着、慈祥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老师设计学习单如下:仔细观察图中老人,图文结合,联系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段关于老人形象的话。通过这一补白训练,学生头脑中画面灵动,把“画”变成了“话”,把抽象的人物变得形象具体,为刻画人物形象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标点符号处补白

《唯一的听众》一课留白处颇多。如“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看着我,像深深的潭水……”“那是,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这些省略号是极好的训练点,“补白”学习单的设计让学生对作者的心理活动进行补白。这样的补白,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深化了文章中心。

3、情节空白处补白

对阅读材料可想之处进行想象,加深理解和印象。《去年的树》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的情感在默默中流淌,留下了“空白”之处。此处设计这样的补白学习单: 的鸟儿睁大 的眼睛, 地盯着 的灯火看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想: 。就 地飞走了。在选择语言的同时,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语言走近了作者,又同时紧紧围绕自身的认识去表达,这是阅读内化的体现。

4、结局延伸处补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文章的结尾往往蕴含着下一篇文章的开始。在文本结尾处进行创作的延续,是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延伸。

如《穷人》一课,设计了续写《穷人》的学习单:桑娜告诉丈夫自己把西蒙的几个孩子抱回了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如何呢?桑娜和丈夫会带着孩子渡过难关了吗……一连串的问题牵动着孩子们的心。续写强调要把握故事情节主线,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深入文本,精心设计学习单,并利用这一载体,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文本言语,在语境中迁移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我们的学生作文达到如古人所说:“文章读之故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交,我之文也。作文时,欲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红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