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2016-04-29孟伟东
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是响应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是符合时代潮流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思政教学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的双向结合是增强学生政治敏感力,丰富学生信息接受空间的有利选择,能够在海量信息的鉴赏筛选中提升学生的信息防伪能力,符合高校政治教学工作的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渗入到行业的各个领域,对于高校的课程教学来说也是不可避免。信息技术具有实现信息及时传递,网上海量信息检索,跨越时空信息接收等优势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敏感度,提升其信息鉴赏能力具有直接的提升,完全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背景要求。
一.互联网发展的优势特征
(一)互联网拓宽了思政教学工作的表现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大多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形式,照搬书本的课程内容,难以满足思政教学课程对国家时政热点的关注要求,并且该教学方式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明显帮助。但是互联网教学方式的拓展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互联网具有信息资源海量化,信息的及时共享以及传输便捷等优势特征,能够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互联网上的信息载体多样化,有文字,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度,调节课程的教学气氛,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帮助。
(二)互联网促进了思政教学工作的程序优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程序繁杂,需要在信息技术的社交优势中简化程序安排。比如说,电子邮件是网联网具备社交性能的主要功能,老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邮件实现课程教学的内容安排与必要的解疑答惑,不仅仅能够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在电子邮件的信息沟通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了解学生所关注的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拓展。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功能实现思想教学工作的创新优化。比如说,老师依据学生的具体要求与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利用互联网上的聊天室,BBS等操作软件进行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或者建立心理问题咨询的网上站点,实现线上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困难,即免除了不必要的尴尬也能够切实解决学生的个人问题。
(三)互联网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亲和度
思政教学具有很强的主流价值观的政治化色彩,教学形式的单一很容易让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抡入宣讲化,教条化的状态,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实现思政教学的课程的目标。互联网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能,在信息的沟通中实现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改变,学生由被动式的接收学习到主动式的参与过程转变。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的表达个人的观点,依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检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内容,在匿名化的信息交往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视听媒介的灵活运用中参与思想政治的课程学习,有效的避免了呆板化的教学形式。
二.思政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
(一)积极运用先进的主流文化参与教学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要求,但是需要提升学生的信息鉴赏能力,灵活运用积极的,先进的主流文化参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学习。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统一的思政教学网络系统,实现对该课程的信息提供力度。思政教学的网络系统主要收集健康,向上的信息文化,要利用网络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宣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介绍国内外优秀的文化遗产,鼓励学生对重大的政治问题表达个人的看法,在网络领域的观念表达中实现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
(二)强化对学校思政网络的规范管理与队伍建设
互联网这一信息网络系统需要进行专业的管理与维护,避免因为不法分子的网络入侵造成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延缓,及时清除腐朽落后的个人言论,为学生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高校可以建立系统化的网络信息管理条例,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加强师生的个人约束力。及时清理网上的信息垃圾,在最大限度内降低因匿名性所产生的信息压力。与此同时,重视对思政信息教学专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互联网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老师具备专业化的思政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互联网技术素养,立足于思政教学的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形式的变革,老师应该调整原有的教学节奏与个人教学风格,充分利用信息载体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教学人员,高校应该聘用专业的互联网管理人才,对思政教学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维修,为思政课程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了学生对于该项课程的信息要求,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鉴赏力,政治敏感度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参与思政教学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中,需要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思政教学的课程意义,了解互联网对课程改革的优势特征,建立专业化的思政教学信息系统,在教学形式的创新变革中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