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闻、问、切”更育人

2016-04-29吴成武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现在的学生太不通人性了”作为教师经常听到身边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包括自己也会如此。不难理解,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生活在社会当中自然会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加之又处于青春期,所以性格叛逆,为人处事以我为中心,很少甚至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管理起来自然会难。但任何一个有管理教育经验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都会从尊重学生个性,维护学生尊严做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结果却不尽相同。究其因,不排除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为了一味的鼓励学生而对学生乱施或滥施“理解”和“尊重”以至于教育效果不佳的尴尬。所以我认为,在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性格及其出错时的事实真相,学生当时的心态认真地进行“望、闻、问、切”才可“对症下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是发自肺腑的,是对他们的尊严的真正的维护而不是施舍。老师对他们是真诚的而不是出于功利。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将心比心。教师的教育才会真正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在此,我可以举例佐证:

故事发生在我县的“双创”(创“教育强县”和创“义务教育示范县”)期间,当时我是学校九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有天早晨,我去上语文早读,刚进教室我赫然发现教室里正对教室门口的那堵雪白的墙上竟然被学生踩了一个醒目的脚印。这还了得:“双创”期间人人唯恐环境不整洁,可现在竟然有人胆大妄为,顶风做浪破坏环境!盛怒之下我想马上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但听着全班那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学生那全神贯注朗读的模样,我犹豫了…慢慢的我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我走到脚印前仔细看了看,发现脚印是脚尖朝下的。这一发现让我精神为之一振:这说明脚印很可能是学生在课余休息时,靠在墙上无意间踩上的!既然如此,我就不能鲁莽行事,要想方维护学生的尊严从而促使他自觉改过,同时也把“对人要学会理解和尊重”这样的善念根植于他的脑海当中,让他学会善待他人。于是,我再次仔细审视了那只脚印:是运动鞋印,鞋码至少是42码,脚印距地面的距离是我这个身高1. 62米的人无法达到的(我模拟了踩墙动作之后的结论)。另外,脚印是在我们教室里面的墙上。这一切说明,踩脚印的同学是我们班的,穿运动鞋的,身高在1米70以上的男生(据我了解我们班的女生没有谁有那么大的脚)。按照这个标准排除,班上有“作案嫌疑”的人一下子有几十人变为五个人。虽然还没有确定“罪魁祸首”是谁但我并不着急,反而突生一丝窃喜。很快,早读下课了。我让全班学生参观了那只脚印,学生都议论纷纷,一脸的不屑。在此期间我仔细的观察了每个学生的神态,观察过后一切皆已了然胸中,但我却不动声色的对大家说,脚印大家都看了,大家也都觉得那个同学的行为及不合时宜也有悖于修为,但大家却不知他是谁,可我知道(我把我的判定依据详细地向学生阐述了一遍)但我不想说出他的名字,因为那个同学是无意的(我再次把判断依据想学生阐明),既然无意我们就应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学生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我就顺势进一步引导:当有同学认识到错误去擦脚印的时候,你们是觉得他可恶呢还是可爱?“可爱!”---学生异口同声。“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更何况他是无意的。”“要是我我会毫不犹豫的去把脚印擦掉”“老师,你放心要是没人擦我去擦”同学们各抒己见…此情此景,让我很是欣慰。我真诚地向全班学生道了声谢,然后转身离开了教室。当我第一节下课后再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那个刺目的脚印果然像我预期的那样不翼而飞!更可喜的是,在我批阅当天的作业时,有个作业本里竟然夹着一个纸条,上面这样写着:老师,谢谢你,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欣慰感动之余我不禁反思:当初我要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揪出那个“坏学生”痛斥过后再去找理由挖优点对其进行教育的话,即就是好话说得再多,再怎样表示你对学生是理解和尊重的,那还能起到现在这样的教育效果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我不仅使“坏学生”心悦诚服,而且使全班学生也深受启发,甚至教会了他们如何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可谓收获颇丰。

心得:如果说除草施肥是育树的根本,那么理解和尊重就是育人的根本。如果说松土施肥过度会伤害到树木的话,不讲究方法和技巧的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也会伤害到学生,效果自然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可乱施滥施“理解”和“尊重”,不要轻言“爱”。众所周知对中医而言,“望、闻、问、切”之后“对症下药”能治病。其实,对教师而言“望、闻、问、切”之后“对症下药”更育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湘河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