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天不懂夜的黑

2016-04-29陈建忠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初二,又是一届的初二,一个多事之秋,一个动荡的阶段,一个令家长老师头疼的年龄段……。

在这个阶段,总是要遇到些“奇葩”,他们的叛逆总是超出人们的想象……

回想自己当班主任以来,感觉管理初二的学生真的不容易,一路走来,一路反思,一路成长,尤其是处理初二叛逆期的孩子让我记忆深刻:

案例一:

刚出来当班主任时,遇到调皮,叛逆的学生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打电话,请家长,学生进办公室,家长老师共同来做思想工作:

老师:“你知道违反了纪律吗?”, 学生:“知道!”。

“你为什么要违反?” “不知道!”,

“你知道违反纪律要受到处罚的”, “随便你!”

“你来到学校是干什么的?”, “读书赛!”

“为谁读书?”, “为爸爸妈妈!”,

整个过程学生总是满不在乎,不屑一顾,态度蛮横,最后我使出“杀手锏”:“你是不想读书了吗?”,“不读都不读!”,学生愤然走出办公室……

学生的态度之蛮横,使我自尊受到了伤害,血气方刚的我愤然做出决定:太不像话了,家长带回家好好的教育!

感叹:真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也!

案例二:

几年后,同样的违纪,打电话,请家长,同样的话题,学生同样的玩世不恭,而我没有以前那样的血气方刚了,采取的是“话聊”加惩罚:讲“违纪的危害呀”,“读书的好处呀”,“要懂得感恩呀”等方式,然后就是罚跑操场,做检讨等处理,可没有多久,那学生还是那样的顽劣……。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难驯服!

案例三:

现在,我又遇到我班上一个这样叛逆的孩子,他叫曾浩,上英语课长期趴着,睡觉,上英语自习课唱歌,带动周围同学一起唱呀,笑呀,老师上课他就是不拿书出来,英语考试的时候要么乱做题,要么不做,要么把卷子拿来折飞机……,其他课也好不到哪儿去,政治考试得零分,历史考试得5分……,当然,这一切我都知道是故意的,他的成绩不应该是这样,在初一和初二的上期的成绩都比较好,表现也不错,这期不知道怎么就变了一个人似的?

面对这一切,我没有急着愤怒,我首先是了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问各科老师他上课的表现,问曾浩周边同学了解情况,打电话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把他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接着请家长来到学校配合教育:曾浩进办公室就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答话仍是满不在乎,态度仍是蛮横,家长训斥道:什么态度,对老师要尊敬!我没有理睬他,笑嘻嘻的跟他交流,我知道这时候来硬的没有效果,我想以柔克刚。家长被他的态度激怒了,一个耳光扇过去,这下,这个“火药桶”点燃了,曾浩愤然冲出办公室,说不读书了……。见此,我赶快跑出去把他拉了回来,我知道这时他需要冷静,学生流着眼泪,我叫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劝开家长,这时他委屈地小声哭泣,我说:“没关系,哭出来吧,好受一些”。学生“哇哇”大哭了一会儿,然后等他平静之后,我进行了沟通,最后他终于说出了心中的委屈:原来是家庭原因,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父母很少回家,回家后就是打牌,从来不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于是他就以此用这样的行为来“反击”……。

是呀,看上去叛逆的他们,顽劣的他们,其实都有脆弱的一面,心理都有阴暗的一面,心理仍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润。

的确,现在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教育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不关心,不过问,也很少和子女沟通交流。有些学生家长下班以后就是忙于打牌、搓麻将;有些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做生意或应酬,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农村更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面对如此扭曲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必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这样他们则更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闭塞、放纵和报复等不良心理,最后发展成为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记得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性断乳期”。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

后来想想,名家和心理专家说得还是很对的,我以前总是怀疑,总是觉得没有必要学习什么理论知识,现在想想多有不妥之处呀!如果能多早点知道学生这些心理反应、心理特征,我们便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理解和一些科学的方法,处理教育学生会更妥帖,更人性、更容易接受和转变。

所以,老师父母以后也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

我们做父母的、老师的要明白孩子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一方面对不违反原则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激励他们,对他们的不足要有充分的耐心加以引导,同时调节自身的教育心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这样,教育才更得力和有效!

总之,面对这些叛逆的学生,我总结出:理解、交流、沟通和关爱,真的很重要!

最后,我想打个比方作为班主任的自勉吧:

班主任就像木鱼,学生就像金鱼。两者都无法弄清彼此的生活和价值观,但是既然你想当度人的木鱼,就得继续自己的梦想,每一天都要敲好。相信这些顽皮的孩子终有一天会体会到他们的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作者单位:重庆华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