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的三个因素

2016-04-29黎帮华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散文多为名家作品。文章经历过岁月的洗礼而弥久弥新,珍贵芬芳,散发出永恒的力量,人文的光辉,情感的熏陶。笔者所执教的学生群体生活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汉语言非他们的第一母语,对词汇的理解把握不精准,对原始文本更难以掌握,更何况经典文本的识别赏析。

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较于城市的学生弱了很多。加上语言环境等不利因素,使大部分学生无法具备中东部孩子常有的举证、质疑、认知、讲解能力。有鉴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以下三个因素“重点教学”,效果明显。

(1)温情的讲解指引。“人是需要温暖和温度的,一个问候,一个抚摸,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个举动,都能滋润师生彼此的心灵。

刚开始的时候,我在面对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孩子们的时候,我有种悲凉。因为你说什么学生都没有反应,不知是不懂还是拒绝回答。后来我通过与学生的握手接触,才让他们解除掉对我的“警惕防备和畏惧之心”。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由何其芳撰写。由于年代久远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弱小,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无深沉之体会,仅为茫然的学习文字语句。我及时的讲解补充信息,从周总理逝世时的国际反应讲到周总理的生平及家庭成员及总理着装内衣的补丁,访问外国时由大使夫人为其内衣打补丁的事,用细节进行的温情的理论指引,然后讲诉这篇文章蕴含的深意。领会总理工作的辛劳艰苦。我在讲补充信息进行引导的时候,我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及声音都做了最有温情的格式化的处理。肢体语言上用缓慢的步伐来衬托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沉重,人物的庄重,借以在细节上展示总理的光辉形象,拉近同学对他的仰望距离,崇敬之情,引起学生对他的情感共鸣。边走边给学生理了下衣领,让学生瞬间集中心智学习。面部表情上饱含真情,用富有磁性的声音悠长而又悠长的诉说,那是心灵的呼唤,那是灵魂的发声。同时让学生回忆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气吞山河的誓言。背诵总理年轻时代的诗歌,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温情的讲诉,温情的听着,瞬间也会热血澎湃。温情的讲解,理论上的指引,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文章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幽默的比方衬托。“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缓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的紧张关系,冰释误会,消解责难,缓和气氛,减轻焦躁,消除学生的恐惧情感和抵触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教育阻力。

(3)幽默可以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共鸣,从而引发关注及浓厚而又持久的学习兴趣。通过幽默而又会写的语言交流,使师生互动达到左右逢源及游刃有余的教学效果。虽不能立竿见影,但也大有裨益。如在讲授《一夜的工作》时,即兴发问学生,大家吃饭否?学生回吃了啊!敬爱的周总理吃不吃?学生回答当然吃啊 !通过这一简单生活事实进行充满惊讶语气的发问而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用最幽默的口吻打了一个简单的比方来进行衬托文章的主题,来表达情感,取得完满的艺术效果。问是否有学生夜宵吃了一盘鸡肾,还感觉没有吃饱,再点一份烤猪蹄吃,才吃饱。有学生答是的。即说敬爱的周总理才吃一小碟花生米,且分量并不多,还是两个人吃,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从中感知周总理的节俭,生活的极其淳朴,人格的伟大和光辉。

斯维特洛夫说教师的第一位助手是幽默。

在讲课之前我说,我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课文以后,知识是否理解并掌握了,但大家不要看书哦!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学生说先偷看一下.师说可以啊!可以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即泛读和精读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考试的时候就要杜绝此现象之发生,.学生哄堂大笑.

(4)歌唱的辅助教学.

笔者的学生对于汉语言文本理解的缺失,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佐证式的引导学生对相关词句的理解能力.如在讲授<<故乡>>一文,最先没有讲解一些年味民俗知识,而是首先教学生演唱歌曲<<故乡>>,天边夕阳再次映上我的脸庞,映着我那不安的心。我先教会学生歌曲,再来教习字词和文章,歌词为同样的文字词,但是意境不同了,伴着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哼着歌,进入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里,来学习相应字词及文章的本义。

如讲口是心非这个词,首唱口是心非你深情的承诺,都随着西风缥缈远走.口是心非你矫情的面容,却烙印在心灵的角落。然后说某个人说的是a,但心里却想的是b。深情的承诺,却没有做出实事,所以远走,你口中说的话语伴随你矫情的面容,但没有实际行动,所以只能烙印在心灵的角落里.最后讲该词意思,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确是另外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综上,三点因素,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实际情况,实践证明,尊重教育规律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凉山州越西县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