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及问题归因

2016-04-29房蓓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随着高校深化改革与当前多元媒体带来的文化交融,高校大学生思想认识产生了很大变化,在人们不断开放的对恋爱问题的认知与态度上,恋爱似乎渐渐被视作大学生活的一堂必修课。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接受,恋爱也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与想要体验的一种经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良好的恋爱状态会提高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为大学生活增添色彩,而不健康、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为大学生的生活造成诸多困扰,甚至造成更多影响深远的问题。因此,了解并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征,培育其健康的恋爱心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之一。

大学生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恋爱过程里产生出来的诸多心理现状及问题的统称, 纵观当前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会发现大学生恋爱心理普遍存在以下特征:

一、以自我为中心,认真与轻率态度同时显现

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出生,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因此自我意识较强,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主,同时在恋爱中显现出较为独立的个性。在恋爱的认知上,多容易出现所谓“一见钟情”的情况,即对感情认知纯粹来自感官认识,容易发生爱情错觉,误以为自己爱上对方或人为异性较为青睐自己,还会在认知错误的情况下出现单恋,内心封闭羞于表达,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投入一段恋爱关系后,较为单纯与理想化,按照自我期待设计恋爱方式,并且恋爱不受传统观念桎梏,不关注双方家庭背景、学历、经济条件等,也并不乐于征求父母意见。

二、恋爱呈现低龄化,不成熟性明显

在当前高校校园中,恋爱已经逐渐呈现出低年级化与低龄化,大部分学生因为社会阅历不多,恋爱动机较为不纯,有一定程度的从众心理。或者为了排解学校生活的苦闷,将恋爱作为一种出口,企图通过爱情找到心理寄托,甚至产生一种不成熟的炫耀心理,担心自己因没有恋爱收到周边同学的轻视。在对恋爱结果的认知上,对人生没有长远的规划和要求,造成恋爱态度不成熟。在对联系对象的选择上,往往多看重其外在形象,不看重内在精神沟通与交流程度,过度看重爱情的表达形式而轻视内容。因此,当前大学生的恋爱速度较快,有的刚进入校园便开始恋爱,恋爱关系确认也较快,在双方缺乏足够了解和感情基础的情况下,对彼此不够信任,容易产生猜忌,对对方的个人生活出现掌控欲,担心对方寻找第三者,产生过激的侵犯恋人独立生活空间的行为,恋爱失败率较高。同时由于尚有父母提供生活费用,易造成变动,并且无积极处理恋爱中出现的负责问题的能力。

三、恋爱责任感薄弱,耐挫力较差

在恋爱过程中,当前大学生普遍把校园恋爱当做一种体验,甚至进入社会的经验积累,因此更加注重享受恋爱过程,基本不将结婚作为考虑范围的议题。因此,带着这种心态,普遍存在恋爱责任感薄弱的特征。有的学生恋爱目的模糊, 很少想到应该承担的的责任,将恋爱当做是为了满足自我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恋爱心态较为自私,不愿承担过多的责任与义务,不合则散,甚至见异思迁,对对方造成很大程度的心理伤害。因当前大学生大多未经历过生活磨难,耐挫力较弱,一旦陷入一段感情中,极易出现过分投入的情况,一旦爱情受挫,便会情绪受到巨大打击,无法再专注于学习与生活,甚至出现失恋自杀的悲剧。

从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恋爱呈现出多元化的问题特征,加强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教育,已是关系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根据当前高校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归因,才是我们制定相应教育思路与应对措施的首要任务。对于当前大学生恋爱的多种特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时期处于青春期中性观念发育成熟的时期,由于入学前承受较大强度的学习压力,性心理及性冲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进入大学后,学习与生活节奏放缓,课业压力也不再那么繁重,因此,会出现渴望爱情的正常的心理需求,尤出于群体认同感的需求,当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时,增加了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为恋爱的发展提供的先决条件。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因恋爱而得到的认同感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情感需求。但因心理仍不够成熟,在恋爱初期,多会对对方产生完美的印象,但随着相处时间增多,日常生活与观念出现摩擦与分歧,个人处理感情问题的能力不佳,易导致恋爱过程中行为失范,导致恋爱失败,受到挫折。

二、学习与家庭教育因素

从整体来看,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在内容与手段上,并不能及时地像学生传输正确的恋爱观念与性观念,十分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的培育与养成。在学生青春期阶段,大部分学校无法提供科学严肃的性知识教育,性教育的途径十分封闭,因此,更多学生把受教育途径转为收看不健康影响,或咨询身边的同学朋友。因此,学校教育内容的缺失与大学生处在青春期时期的强烈好奇形成强烈反差。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倾向将自己的婚恋观念传递给孩子,缺乏平等沟通,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干预孩子的生活,导致子女在大学恋爱时,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临恋爱中出现的问题,极易出现严重的恋爱心理问题。

三、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多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媒体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诸多消极的婚恋观得到传播,直接影响大学校园的恋爱文化,大学生因思想较为单纯,极为受到不良思想的腐蚀,出现享受主义与责任感缺失,校园生活的单调与空虚,更为他们提供了用恋爱排解空虚的思想温床,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游戏人生,沉迷网络,更多的出现在恋爱中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互联网上大量不健康的信息也对大学生的恋爱道德与行为规范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