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016-04-29薛丹
大学生就业一直以来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与经济问题,也是一项社会与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上部分毕业生自身能力、条件欠缺等因素,大学毕业生离校后仍未能就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离校未就业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已成为高校就业部门新增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高校对此的职业指导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高校应认真研究此类学生特点,结合实际,探索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工作的路径。
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经济转型、个人因素的影响,高校离校未就业生人数正逐年增长。据麦可思《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2.1%,也就是说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依然约有8%左右的毕业生未就业。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已成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毕业生的培养方,高校对这一群体具有推脱不掉的职业指导重任。
一、毕业生未能就业之原因浅析:
(一)客观原因
1、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
2、我国高校的的发展主要是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和计划,办学自主性较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学科的毕业生存在找工作难的现象。
3、少部分毕业生还受家庭经济条件差和社会人脉关系少的影响。
(二)主观原因
1、不少学生就业预期过高,而且不了解社会总体就业形势,遇不到心仪的单位他们宁愿选择等待,也不愿理性对待。
2、部分毕业生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综合素质较差,从而在职场竞争的过程中惨被淘汰。
3、一些家庭条件好的毕业生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对于工作岗位、内容、环境诸多挑剔,稍有不满或不顺就会跳槽,职场稳定性差。还有一些毕业生家庭条件差,缺乏社会或人脉资源,自身能力也不算突出,则难找工作。
二、高校对离校未就业生职业指导的现状
(一)跟踪不到位,基础信息有效率低
毕业生离校后,常会更换联系方式,导致高校跟大部分毕业生失去联系,严重影响高校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后续就业跟踪与服务。
(二)职业指导工作不深入、不系统
大部分高校对离校毕业生职业指导不深入、不系统,只是将辅导员作为职业指导兼职人员,职业指导只针对在校生,对离校生是否适应职场、职业发展情况如何缺少足够的关怀。
三、高校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职前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强化职前教育,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高校应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同时高校还应做好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教育,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明确职业定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订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行动方案,进行科学的职业探索。
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强化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有创意、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学生越来越多,高校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咨询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到就业工作的重点上来。
(二)做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管理,畅通信息渠道
建立完善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跟踪管理信息平台,这是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的重要保证。就业跟踪管理的数据应包括毕业生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就业意向、就业状态等。同时职业指导人员应紧跟科技潮流,除了传统的手机、电话外,还应充分利用QQ、微信、邮箱等现代信息交流软件。
另一方面,就业信息是未就业毕业生最需要的资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就业的关键。高校应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现代化渠道及时向离校未就业学生推送大量有针对性且有效的就业信息。
(三)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创建供需对接平台
市场经济环境下,毕业生就像是高校生产的“产品”,而就业的过程就如“产品”销售的过程。如果只管生产而不注重销售,那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应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大力创建供需对接平台,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按企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并注重实践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进到企业就能立即发挥作用,提高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四)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开展重点帮扶
对于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学生,高校应给予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宣讲会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可以是良好的就业观、择业观的指导;还可以是竞聘过程的指导,比如说模拟面试等。
在未就业的离校毕业生中,有一些是来自经济困难、残疾或者零就业的家庭,还有一些来自贫穷落后地区,高校应将这一类学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可以给予就业一对一指导,并向合作企业推荐人才。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联合社会与政府,共同努力,统筹安排。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职业指导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高校一方应找到离校生未能顺利就业背后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与帮扶工作,主要可以在就业观念、就业信息、求职技巧、专业学习、创业教育等方面给予辅导与引导,促进离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