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经典阅读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2016-04-29周沫含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升文化底蕴、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而经典著作是圣贤思想智慧、人格心灵、生活经验的结晶,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人文关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重在育人成才,科学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高尚的人文艺术气质都应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所具备的,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的人文底蕴和素养。本文从经典著作蕴含的人文价值入手,结合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经典著作的阅读现状,进而来阐释经典阅读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阅读的兴趣,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近几年来,国家的一系列政策都表明职业教育应该紧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加大专业改革力度,从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匹配和优质的人力资源,例如,2014年5月,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占比达到50%;同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无疑是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更全面的要求,除了要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而中华传统的经典恰恰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是丰富语言积累,是培养语言语感,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

一、高职院校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

(一)重技能轻文学,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忽视在人文素养上的提升,轻视人文科学知识,在人文素质的高低和知识的宽窄面上存在一些缺陷。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受“科技至上”以及实用主义观点的影响,学生往往重视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很少有人花时间去主动接触人文知识。阅读范围普遍偏窄,阅读量总体偏低,甚至有些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中学课本以外的经典著作,对文学的基本常识不甚了解,缺乏足够的民族文化积累,长期下去会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大众娱乐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趣味偏低

随着网络传媒的飞速发展,迅猛发展着的视觉文化已在学生的审美文化活动中占据了中心位置。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体上。视觉文化的冲击下,学生开始注重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对高雅艺术的接触少之又少,批量化制作的影视剧集以及日益模式化的相亲、选秀等娱乐节目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一时的消遣放松之下,却难以给人带来持久的震撼力。长期下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及鉴赏力也会逐渐下降。

(三)商业化产业的引领下,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单一

随时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具备以往大学生不可企及的优势,但面对浮躁不安、诱惑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学生们也经历着严峻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困惑。特别是高职学生,一味追求感官享受,忽略了精神的充实,对世界、人生的看法有所偏颇,内心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正被一点点吞噬。眼前的物质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内在的精神世界却被压缩的越来越渺小。在面对物质追求至上、功利主义横行的社会现实时的困顿与疑惑;在残酷的竞争与攀比面前内心生出的一种挫败感和无力感;在对待自己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时,容易放大自己而忽视他人、集体、社会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意义。

二、经典著作中的人文价值

人类最美好最纯真的思想往往包蕴于经典之中,经典著作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内涵,超越时代,具有永恒的价值。

(一)经典著作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经典著作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它的文化精髓构成了民族和个人的文化根基。经典是承载文化传统的重要媒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时空是无限的,自有人类以来,所有人类的经验、思想及理论都记载在书上。中国传统文化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迈情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影响了几千年饱学之士的价值观,成为一双无形的手牵动着文明的进步。著名学者刘梦溪认为:经典阅读是重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必要途径。美国教育家赫钦斯也特别推崇古典名著的教育价值,他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过本民族的任何经典名著,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 经典性的作品传承着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对人、对社会发展都产生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二)经典著作中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带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经典著作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象美于一体,它通过优美的语言、精炼的文字感染着读者,又通过真挚的情感感召着接受者。从古代的骈文辞赋、绝句律诗到现当代的小品美文,经典篇目往往可以一语道破人们“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带给我们丰富的审美体验,好似在与前人的交流中找到知音,又像是化为文本中的主人公,所有的经历都是历历在目,感同身受。

例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简短的几句,烘染出一个美妙的意境,带有丰厚的美学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在熙攘的人潮中寻觅、失望之后,蓦然回首,她是这个繁华热闹的夜里那道独特的风景线;也可以如大学问家王国维所解,是追求学问的第三个境界,是历经了艰辛苦楚,一切忽然间豁然开朗后的喜悦;结合时代背景与辛弃疾的身世,我们进一步发觉“那人“的形象更像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与当时的黑暗现实同流合污。

由此可见,经典著作中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不仅带给我们心灵上的享受,其蕴含的美学意味能够使人发散思维,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而一味追逐时尚的“快餐文化”带给人们的只能是感官上的轻松。

(三)经典著作具有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永恒魅力

经典,记录了历代先贤创造的丰富知识、精辟见解,是开启心智、滋养心灵、提升境界的精品。它所展示的是高尚的精神追求,饱含对自身、对社会的思考,它以其独特的价值追求、充满哲理与智慧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带给我们深刻的内心体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了解到不同时代各个社会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认识到世界上的真善美、假恶丑,经典中凝聚的厚重感能重重的抨击我们的心灵,引领我们去体悟去思考。对于读者的震撼力,远不是当今的流行文学所比得了的。

尽管经典中的有些内容在当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但其中仍有很多的真知灼见、至理名言,依然闪耀着理性、智慧的光芒,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对我们仍然有启迪和引领作用。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追求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乡土之情,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物外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内心归属地”。

三、经典阅读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经典是我们人类文化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重温经典不仅是对优秀文化的敬畏与尊重,并且,高职院校学生依靠经典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精髓思想、审美趣味、民族智慧和理想人格,可以从中汲取各种文化营养,构建学生的精神生活,充实自我心灵,让学生的文化人格得到自由的发展。

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文化作品。

(一)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丰富人文知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

经典阅读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关怀,增强文化底蕴的文化捷径。

人文科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青年学子,高职学生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同时也应该是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人文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人文知识的积累与内化的结果,阅读经典可以帮助理工科学生增加知识积累,充实他们的文化积淀,增强人文情怀,使他们变得更有学养和胸襟,更加沉稳和厚重。

(二)在经典阅读中积累审美经验,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素养

经典阅读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审美教育要以美感经验为依据来进行,多读书可以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素养的培养,包括感知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这些与阅读之间都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爱因斯坦说过,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必然对美和道德都能有严明的辨别力。在社会中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美与丑的区分,是无法完全靠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判断的。只有广博地读书,才能培养和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是为爱奋不顾身抛弃一切的完美女性还是背叛家庭大逆不道的坏女人,只有通过阅读,了解她所处的时代,我们才能深刻感受这种悲剧美,同时引发我们深思在当代社会中爱情与自由、婚姻与责任的内在联系。经典中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带给人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对于弥补高职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不足,构建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把握审美判断的标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经典阅读扩展学生的心灵空间,提高高职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文学、艺术的修养对人的性格、秉性、情操、胸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开展经典阅读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而内化为自身涵养,涵润心灵,提高人生境界,完善人格。阅读经典不能被片面的理解为是跪倒在经典前面,拾人牙慧,而在于通过阅读,善于领悟,以致达到创新和超越。

高职学生不仅需要科学,更需要艺术、需要美。科学与艺术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艺术需要想象,科学更需要想象,只有将二者相结合,加强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做到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产生灵感与创造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开发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但是对科技知识、文化知识的创新培养,不能离开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经典传统文化的阅读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富有创意性的见解、新奇的想象和构思,大多来源于知识精深、思想开阔、情趣丰富的人,纵观中外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当代科学界的巨擘,他们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发明创造,除了自身精深的专业造诣外,与他们所受的良好文学和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经典并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脱节,而是通向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认为:经典是必备的知识,现代人文素质的培养就应该从阅读传统经典开始。阅读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扩展,更在于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任,阅读经典有益于他们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培养。通过阅读,能够不断提升高职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以及创造力,从中汲取文化精粹,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经典阅读应当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