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

2016-04-29李婉娜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随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效掌握企业岗位需要的各类技能和知识,如何把核心课程做精做实,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顺利对接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帮助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和带动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有利于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一、核心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旅行社业务》、《景区服务与管理》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三门课程,课程建设首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就业岗位需求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训练的核心。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各大旅游景区和旅行社企业,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训、职场模拟等,全面掌握旅行社和景区各大岗位群需要的基本技能、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其中《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针对旅行社导游、计调、外联和管理岗位的相关职业技能需求,《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针对旅游景区接待服务、景区营销和行政管理岗位群的相关岗位能力需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层岗位能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具备一技之长,又兼具综合素养的高端技能型旅游人才。

二、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重中之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针对三门核心课程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旅行社导游、计调、外联三大业务,从外联的销售与对客服务,到计调操作的相关产品采购和总体调度,最终到导游服务人员的带团游览服务,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大的工作过程,是一个整体。而三者又分别有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适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开发。因此,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使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成为载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或岗位群为培养依据,将教学过程改造为工作过程,为高职学生量身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课程。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打造仿真的职业情境,让学生自主构建职业身份,实施开放式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养成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习惯,在模拟工作任务中不仅获得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培养学生个性。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不仅关心学生“学什么”,还要关心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在旅行社业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成为一个工作任务中的“企业员工”,还通过业务处理过程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以模拟旅行社员工的身份,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资讯的搜集、小组成员讨论决策、小组形成计划、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小组检查、小组自评互评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优化行动计划,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对适合工作过程教学的课程来说,有效的打破了问题的瓶颈,解决了实际教学中操作性不强,教学和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课堂实训过程中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必须现场完成,学生为了当堂获得相关数据和资料,必须要借助手机上网查询,与校外导生沟通联系,形成了独特的手机辅助教学的方式。为了学生能更好的自检,找到不足,教师鼓励学生用手机、相机等设备为自己的小组任务完成过程留下图片和录像资料,督促学生进行业务自检。为了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业务数据和信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校外导生群,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方便的与在企业就业的师兄师姐们建立联系,为在校生提供实际的业务帮助和指导,时时处处的起到导学作用。课程还建设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网站,方便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教师也在网上与学生在课外进行作业布置、讨论交流等互动。

课程教学除了校内实训学习外,还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短期见习,通过实训周等形式进行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使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互贯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基于就业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创新

根据企业走访调研结果,《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模式,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培养目标,面向景区企业就业较为集中的岗位群,选取典型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从而强化景区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景区企业在就业岗位技能需求中更加强调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服务的规范化。因此课程针对景区的主要就业岗位群,通过项目任务集中针对景区接待服务的服务规范进行了强化训练。如通过对景区讲解服务项目任务的分解,对景区讲解欢迎词、景区景点讲解、景区讲解突发情况处理、景区讲解欢送词分别进行了项目任务模拟,规范讲解用语、服务流程、礼仪着装、突发情况处理流程等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完成不同项目任务不仅掌握该岗位的服务技能,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课程教学不仅进行校内课堂实训,还不定期请知名景区企业培训人员走进课堂,专门为学生进行景区服务流程和规范的训练,请景区的在岗服务人员进行现场示范演示,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不断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通过实训周等形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短期见习,工学交替进行学习。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有利于校企良性互动、互惠双赢。

三、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的重组

1. 重新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根据企业调研和兄弟院校走访结果,我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三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进行了调整,分别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以实际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实用够用为标准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管理的最新理念,使国内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工作模式能被及时吸收借鉴,学院专业建立起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补充岗位运作的最新内容。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把过难、过偏、理论性过强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把实际工作过程和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融入到整个课程内容中,建立起知识技能培养相结合、素质能力教育相融合、实训实践相交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

① 以就业岗位为目标重组教学内容

根据行业企业调研结果,我们首先对每门课程针对的就业岗位进行分工,再对分工后的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选取提炼其中典型的岗位工作过程,最后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对每个工作过程又进行细分。知识点贯穿在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最终形成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② 以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和职业发展需求为依据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善于具体的形象性思维,不擅长逻辑思维;乐于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不喜欢理论性强的单一讲授和抽象概念、原理的学习;擅长实践,理论总结能力不足。因此,为了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基础,我们根据就业岗位群的分析研究,设计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境,选取能发挥学生所长的岗位职业能力项目,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使学生通过一步步完成相关项目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渐进增强和多样性转化,最终实现能力提升。

(2)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划分

学生乐学、善学是我们教学引导的基本出发点,三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依托,以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最终目标,通过设置模拟仿真的工作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和快乐,激发兴趣,面对问题,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智力、心理的协同发展。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划分上,旅行社业务课程我们分为导游业务、计调业务、外联业务三个部分,其中导游业务划分景点、地陪、全陪、出境四大岗位分工,分别通过27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计调业务划分出境游计调、地接社计调和组团社计调三大岗位分工,选取28个典型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外联业务划分为外联和门市销售两大岗位分工,提炼出19个典型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景区核心课程我们针对企业主要就业的五大岗位群,景区讲解、接待、商业服务、销售、管理岗位,创设了9大学习情境,选取了20个典型工作任务。

2.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三门核心课程的考核评价均采取了过程性考核结合结果性考核、理论考核结合实训考核的方式。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实现多元化考核,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地点多元化。不同学期核心课程考核的要求不断提高,呈现渐进式动态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根据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的信息反馈,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良好,学生岗位适应性强,工作能力有所提升,工作责任心得到加强,学生工作后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我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带动本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对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我们期望可以通过这一专业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以点带面,能以显著的教学效果实现教育对行业的影响和促动。

项目来源: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课题《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PJHYYB15365

(作者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