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6-04-29赵磊付梅莉彭建春赵赞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从人才培养质量看: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转换率高、自我期待值偏高、专业满意度不高、专业对口率较低等现象存在。因而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高职教育的最低要求要解决就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评价高职教育的关键指标。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评估体系较为缺乏,这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结合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来研究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评估体系构建的背景与价值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 是对教育活动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评估就是对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目标、任务实现和完成程度、水平、状况所作的价值判断,是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宏观运行、微观过程的信息反馈和调整纠偏。就业教育质量与水平是评估体系关注的核心。目前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评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借用本科院校的评价体系。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更敏感,专业设置更灵活。两者迥然不同的办学形式,如果运用同一套教育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只会成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和“附属品”。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教育评估体系。

2.社会评估机制相对缺失。目前,高职院校的评估主体主要是政府行政部门,受到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甄别、排名成为政府部门评估的侧重点。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岗位培养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而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成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因而以企业、行业代表为主体的社会评估机制应尽快建立。

3.评估参与主动性不够。学校对就业教育评估的兴趣不高,大部分评估是迫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容易导致学校为应付评估而做形式主义文章。许多高职院校教师也不能真正理解评估目的,对于就业教育评估也容易敷衍了事,使评估成为“干打雷,不下雨”的形式主义。

针对以上问题,科学地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就业教育评估本质上是对高职院校现有的就业教育水平进行测评,系统地总结就业教育工作经验,发现就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就业教育改善措施提供保障。科学地构建就业教育评估体系将有效地推动高职院校提升就业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及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评估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就业教育是一个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事情,核心目标是致力于打造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教育生态系统。在就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毕业生、学校、企业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三角关系。就业教育质量是评估核心,要科学地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评估体系,就需要构思影响就业教育质量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就业教育质量的外显指标、与就业质量相关的多元化评估主体。从影响因素看,高校内部的就业教学、就业教育管理、教师教学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高校外部的企业参与、社会认同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业教育质量的外显指标既要关注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就业薪资水平、离职率、就业去向等实际就业指标,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过程指标。就业质量的评估主体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学生、企业、社会公众,也包括学校自身。传统意义上就业教育评估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自身来完成,并没有第三方的参与,导致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没有被真正地监督,这样就使高等教育就业质量缺乏真实性。

1.坚持多元评价原则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将用人单位的评价、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身的评价纳入评价标准体系当中,要求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同时注重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高职院校特别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也是企业,因而在就业教育评估体系中可以考虑设定专门的企业评估平台,让企业用人单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当然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自身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就业教育评估中。

2.坚持市场反馈原则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供需对接的场所,以及这种供需对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关系的总和。就业教育需要通过测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期望、表现、感受、就业结果等来直观地反应教育效果。高职学校借助就业部门、用人单位、第三方机构来获取就业市场的信息,比如就业率、收入水平、离职率、就业去向等,才能保证所构建的就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有效性。

3.坚持立体多层原则

从评估体系构建来看,需要遵循立体多层原则,即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采用理论研究与专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相互衔接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关注就业教育水平、师资水平及就业教育影响力等。下面的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可以据此依次展开。在指标体系设计时遵循纵向分解、横向协同的基本要求。

三、就业教育评估体系内容及功能描述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石油石化为特色、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国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创建于1956年,伴随着祖国的石油石化产业及西部大开发而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培养四万余名服务于石油石化产业及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学院是新疆石油石化职教园区理事长单位,2006年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本课题组在充分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结合学院就业教育的经验,设计出就业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相关评价指标项98个。在98个指标项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讨论、用人单位座谈、毕业学生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指标项进行初选和复选。在初选阶段,设计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评价指标调查问卷,客观调查与主观回答相结合,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调查等途径发放问卷共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2份。在复选阶段,将完善后的评价指标项设计成半开放式问卷,向有关专家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最终构建出适合学院的就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构建的高职就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由三层指标构成,其中包含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

在学院的就业教育评估体系中,一级指标包括:就业教育管理支持评估系统、就业教学评估系统、师资评估系统、就业教育影响力评估系统。就业教育管理支持评估系统围绕“学校”为考核对象,以管理服务内容为基础,构建了就业教育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就业咨询服务评估平台、 学院服务效果评估平台、就业教育活动服务评估平台与校友服务质量评估平台五个相互独立的二级评估系统。就业教学评估系统围绕“学生”,通过建立就业课程体系评估、创业教育评估与就业效果评估三大平台,由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就业教学实施与毕业后就业效果两方面出发,客观指标与主观评价结合,力求对高职就业教学进行有理有节全面评估。就业教育师资是就业教育能够进行的重要保障。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师资的建设,就业教育师资同时承担了教师、指导员、咨询师、导师等多个角色。因此,就业教育师资评估系统在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势必需要将学研成果与师资培养效果纳入整体评估系统,以达到对就业教师的评估目的。就业教育是直接指向社会企业的教育,不断为社会企业输出符合经济生产的高端技术人才,是高职职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就业教育影响力评估系统通过建立社会企业与职校之间的沟通渠道,力求在对学院社会影响力进行有效评估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学校间信息的及时交流,推动学院就业教育质量的改善。

四、引入就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成果

近三年来学院积极构建就业教育评估体系,和克拉玛依市政府、乌鲁木齐铁路局、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等政府机构和优质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就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评估了解学院的就业教育效果,借助评估提升学院的就业教育水平。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就业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学院从2012年起引入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价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学院毕业生就业进行评价。通过直接访谈、电话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学生的就业、收入等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为学院调整专业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参考,为促进学生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院2013 届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39%,年终就业率98.69%;34%的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事业单位;64%的毕业生就业于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8%,比本院2011届(54%)高14个百分点,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 届(62%)高6个百分点。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1%,比本院2011 届(37%)低6个百分点,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 届(42%)低11个百分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比较满意的占71.43%,非常满意的占28.57%。

2014年学院年终总体就业率为98.76%,37.06%的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学院通过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成长也见证了学院教改的成效。2014年,学院信息工程系三名学生参加“H3C杯”计算机网络应用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大赛二等奖;机械工程系两名学生参加2014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2014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三等奖。经济管理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2015年学院总体就业率为98.64%,41.45%的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还有6.6的毕业生任职于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本校毕业生薪资水平持续上升,且高于全国示范校较多;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为66%,从毕业生自身角度说明对就业质量较为满意;离职率较低,为26%,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克拉玛依市科技计划项目《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K2013-44)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