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要的就是这份独特

2016-04-29陈洁媛

知识文库 2016年12期

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图像符号,是生命成长的需要。每个孩子就像一个小天使,都有天生的真情和未被世俗污染的心灵,面对这个世界拿起画笔,用这种“天真无邪”的心态所画出的画,往往不合常理而通画理,他们的绘画大胆、夸张、充满浪漫主义。鉴于此作者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生活,将内心最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在美术作品中。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1.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法国艺术大师、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实践证明学生观察能力愈强,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愈强。

①开展丰富多彩的观察活动。一年级《春天的色彩》一课中,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入到缤纷的色彩世界,让学生认识、了解色彩的无穷魅力。课堂中的调色游戏活动:将红、黄、蓝中任意两种颜色的水倒进同一个杯子里,看一看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由于好奇心的作用,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目不转睛的观察着杯子里将要发生的变化,第一次感受到色彩魔幻般的变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观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②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培养孩子细致观察。一年级《狮子大王》一课中为学生提供狮子大王的图片与视频资料,激发学生感受狮子大王的威武。学习细致的观察狮子五官的特点,运用不同材料表现不同个性的狮子,体验学习美术活动的乐趣。

③进行“看”的训练。“观察”是“看”的升华,在《画自己》一课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心中的“我”,通过照小镜子的摸一摸、看一看的方式,观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再凭借观察记忆作画。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运用美术眼光捕捉和分析物象的外形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对人物的观察需要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表现人物的方法,促进形成造型能力。学生在创作中,大大提高了主观感受,提高自由、大胆的表现能力。

2.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重要的美术素养。若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而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孩子画中的一切无论有多新奇,它们也应该来自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一片云,一棵树,一只鸟,在孩子们的眼里,是朋友,是伙伴,是经过孩子们稚嫩情感和心灵浸润过的灵物,有情感,有思想,甚至有表情,充满生命力,美好而富有趣味。

①在《漂亮的瓶子》一课,借用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以拟人化的形象以春、夏、秋、冬、雨天……会送给花瓶什么礼物为线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装扮出漂亮的花瓶。

②一年级《我和昆虫》一课中,昆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小伙伴,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颜色、花纹千差万别。本课以主观想象创作为主,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和昆虫在一起时奇特的活动场景。学生表现的画面更加美妙、生动而富有趣味。

③二年级《绘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的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形象。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④《出壳了》引导学生了解卵生小动物孕育生命、破壳而出时的情景,感受生命的神奇与力量。课堂上利用播放视频等手段,丰富学生视觉感受。在观察、体验、感受小动物出壳和见到妈妈时的表情和动作,运用生动的儿童语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扩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3.创造力。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的条件和机会,为此,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画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的愿景放在后面,而应该将学生是否敢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而画、是否敢于将画与众不同的画放在首位。

①在《茂密的花》一课中,属于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端庄秀丽、亭亭玉立的花朵,仿佛进入了一个花的世界,在分析与交流中,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从学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随处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②绘画作品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变平面画为立体作品。单纯的美术绘画课上久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作品不难发现不同的画面主题总会呈现出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这样画面缺乏创新意识,长此下去学生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影响孩子绘画水平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美术课堂打破原有的教学策略,改变学生对美术的单一认识。单纯的绘画是追求作品的艺术效果,而手工制作是提高学生在活动中手、眼、脑相互协调能力,将手工制作融入到绘画作品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绘画知识,而且在绘画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设计制作,从而使所学的绘画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童话城堡》这一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城堡的外形特点,感受建筑之美,画出一座美丽的城堡。学生在完成绘画作品之后,通过剪、折、粘贴的活动制作出立体的城堡,采取这种教法后,大大提高了学习中的趣味性,所以学生能在课堂里自始至终兴趣盎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及立体造型能力与空间表现能力。先手工制作再进行绘画,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在《漂亮的瓶子》一课中,让学生感知、理解瓶子的对称美及装饰形式,引导学生在完整地画纸上先剪一剪制作出对称形的瓶子后,再装饰出漂亮的瓶子。使学生对花瓶的对称美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创作,自然学生最后呈现的作品具有造型美、色彩美。使学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去找寻那份独特的艺术美。

二、进行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情有景,图文并茂的整合

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天真活泼的学生是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主体。而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如果离开这种情感,美术教学就像是一张苍白的脸,所以美术教学如果结合语文元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以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独特创造性的表现力,生动有趣的画面主题,让孩子任意畅游在艺术的世界中。将语文引入美术课堂,为色彩缤纷的画面找到适合的语境并抒写一段优美的小短文。生动形象地将绘画中的感悟转化为语言,使色彩与文字互换,激发于学生的感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画家乡》一课中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借用语文写短文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渗透美术学科的多元评价

美术教学的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多样的,对美术课的评价除了对学生美术技能技法评价外,还要兼顾情感和认知的评价。科学、全面的评价对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评价方式的多样和新颖,使学生不断感受到美术作品评价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促进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教师评价。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堂中老师语言的亲和力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内的及时评价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精神。课堂评价要多方位和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心理和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美术学科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习惯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学生在某个方面如果有突出之处,哪怕是一闪而逝的,教师都应该敏锐地捕捉,并予以肯定和表扬,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动力。课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呈现方式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评语应尊重学生个性和努力的前提下,等级划分以“优+++”或“优++”为主。巧妙地指出学生作业中的欠缺之处,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使每个学生身上的进步之处、闪光之点被尽可能的发掘,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大胆地实践,在美术课中找到自信、体验成功、感受快乐!

2.同伴评价。儿童作品具有儿童特殊的美术语言,是儿童一定阶段的内心世界的外现,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学生喜欢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在同伴面前,互相之间的评价就象获取新鲜的空气,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的创造。所以作者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以“微信”回复形式进行互相评价。通过“微信”回复形式的评价,将学生互评的打“☆”制改为文字形式,小艺术家在向自己的同伴展示时,小评判家要带着欣赏、学习的态度去写评语:首先看看哪些地方画得好,找找作品的优点,体会画面的与众不同等。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力求发掘他人的闪光点。最后小艺术家反过来认真阅读各位评论家的评语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给予回复:可以写出感谢的话语,也可以写出以后改进的方面,或自己创作这幅画的感悟……“微信”回复形式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思维更加敏捷,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充分体会到艺术创作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有对自我表现的信心,及对艺术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心理、绘画水平,更好的促进教师去改进教学,吸取经验,教学相长。同时,根据孩子的评语及回复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真切的体会到学生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在美术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互相多交流,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而且,评价本身就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经历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后,清楚知道自己的美术作品存在的问题,他人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从而将美术活动完成的更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美术学习能力,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学习美术的乐趣。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的美术教学,只有坚持让学生接近美,感受美,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美。美术才会具有自身的学科魅力和独特性;另外采用多元评价、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才更加促进学生在美学艺术世界中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灵感瞬间的妙趣横生,在艺术创作中快乐成长、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