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文学的脱政治性
2016-04-29戴思佳
从世界文学来看,一般文学和政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包含有政治问题。中国文学也丝毫不例外。一些自诩为一流文学作家的作家尤其重视将文学和政治相结合。而与此相反,日本文学则具有显著的,稀有的脱离政治的倾向。日本作家基本不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文学作品中,也鲜有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情。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极其少有的现象。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将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一、超政治性的土壤
著名中国文学研究者铃木修次先生曾经说过:“日本人一直生活在国语超政治性的土壤之中。”这里的土壤可以理解为地域性,风土人情,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日本是个国土面积只有37.8平方千米的小岛国。四面北海环绕,内陆多山地,平原少,河流短小且浅。最高的山富士山也只有3776米。与中国相比的话,自然景观显得小而精巧,秀丽。而且,受来自亚洲大陆的季风的影响,日本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观都富于变化。所以日本人喜好并善于抒发内心对于自然地种种感受,咏叹自然也成为了他们文学创作的主题。
二、单一性的民族
日本自古以来是一个单一性名族的国家。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国内战乱很少,朝代的更替也不频繁。当然,皇族内部也曾发生过争权夺位的斗争,但是像中国古代那样杀父弑子之类的事件极为罕见。因此在日本文学中歌颂雄壮而崇高的风物和人物也很少见。谁也不会像唐朝诗人那样吟咏战争的悲哀和贫穷的痛苦,吟咏对于腐败政治的愤怒,吟咏自己的雄心壮志。总而言之,得益于稳定的政治环境,作为贵族阶级的文学家能够随心所欲的亲近自然,远离政治。
三、文学创作者所属阶层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者以士大夫阶层为主。他们不仅是官僚还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是独立的阶层,而是作为统治阶层的附属品。他们一方面通过写文章褒扬统治者,另一方面又不回避社会问题,勇于批判社会现实,激励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像这样的有风骨的文学作为传统文学的一种,至今都享有很高的评价。但是,在日本,虽然主要的文学创作者是贵族,但是却不是积极的政治参与者。日本文学的真正传统主要在宫廷女官,法师,隐士和市民等人之中传承。他们不关心政治,算得上是政治上的局外人。作为政治局外人的文学家像玩游戏一般的进行文学创作,日本文学就是这样被支撑起来的。既是政绩显赫又是优秀的文学家的人在日本历史上少之又少。文学家把政治家看成“俗流”,而政治家把文学家看成“平庸”。所以,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有意识地将文学与政治分开,这点很明显。而在中国历史上,文学的创作者基本上是一些士大夫阶层的官僚和知识分子。他们以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目的而奋发努力。很多文学家本身就是“以文卫道”的官吏。他们不可能不时刻关心着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政治问题。
四、对于“物哀”的喜爱
“物哀”指主观感情受客观事物的某种触动所形成的优美、纤细、沉静的和谐一致的情趣。《源氏物语》中就有十多处提到“物哀”。《徒然草》关于“物哀的叙述最为有名。把心中所感诉诸成文字即成“和歌”即成“诗”。既然“物哀”本是一种只要心有所感即成文章的情趣,那么也说明日本文学是一种随意性很强的文学。而在中国,只有情绪没有意志的表白就不算是优秀的文学,这种传统是根深蒂固的。这点也从日本引进外来文化进行严格筛选可以看出。杜甫的以忧国忧民为根本基调的诗基本上处于被排斥状态,二白居易的充满闲适和伤感的诗却被大量引进并受到日本民众的喜爱,但是白居易的讽喻诗却也落得被淘汰的境地。日本文人对于政治问题的敏感性及其警备性使得日本文人对于政治表现出冷淡,漠视的态度。
五、佛教的影响
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人普遍信仰神道教。他们把自然万物和神道视为一体,认为无处没有神,无处没有道。崇拜自然如同敬仰神灵一般。自然在日本人心中是神圣的,是赞美,歌咏的对象。在日本文学里,随处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抒情。佛教传入日本以后,对日本人的心理和人生态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佛教的“因果报应”等主张主張在贵族阶级中很受欢迎。尤其是净土宗的摒弃繁琐的修行,所有的生命都能成佛的主张受到下层阶级的支持和赞扬。而到了中世,战乱不乱,王朝更替频繁,五常观的思想受到广泛传播。所以,人们只好把愿望寄托于佛教。在佛教的影响下,比起文学思想的丰富性,日本人似乎更偏向于追求艺术性。
六、假名文字受到鄙视
日本假名文字在9世纪和10世纪之间一出现,就是被蔑视为“女性文字”的。男性贵族和知识分子对于它是不屑一顾的。由于假名文字没有汉字那么繁琐,难辨和难记,又能准确表达日本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因此,假名文字深受平安朝贵族妇人的欢迎。再加上豪门权贵藤原氏执政以后,在政治上推行“摄关政治”“外戚政策”,更使得更多的贵妇注重自己的文学修养,形成一种爱好习文的风气。因此,平安朝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女性作家。如紫式部才华横溢,深得一条天皇和皇后的赏识,但是她却从不曾拥有参与政治的机会,他的写作自然也不会与政治相连,而是注重笔下人物的感情世界。另外清少纳言在写作《枕草子》时也是如此。她把笔触全部用于捕捉大自然的秀丽之中,由此抒发内心的各种感受。他们的文学都为后是文学的发展奠定的雄厚的基础。
日本文学从古到今,都保持着强烈的民族特色,一直在追求一种感性美,很少与政治有直接关系,更不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他们认为艺术就得离开现实,超脱政治,“为艺术而艺术”才是文学的本质。大多数文学创作者的着眼点在于追求剔除政治色彩的“纯文学”。总之,超脱现实,远离政治确实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特征之一。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