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蚧在杨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16-04-29周思言
周思言
摘要:草履蚧虫害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落叶,使春芽新抽的芽梢生长缓慢,甚至造成嫩芽枯萎,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危害树木生长,直接造成楊树经济效益下降,生长速度降低。若草履蚧灾害严重,甚至会导致枝条不萌芽,干枯死亡。因此,在杨树栽植中要提高对草履蚧虫害防治的重视,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草履蚧虫害,为杨树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将针对草履蚧在杨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展开研究和分析,以提高防治水平。
关键词:草履蚧;杨树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草履蚧生存能力强,一般在2月初就已孵化出来,四月份即可变为成虫,虫体可达10毫米左右,背面棕褐色,腹面黄褐色,被一层霜状蜡粉,体扁,呈草鞋底状,顾名草履蚧。草履蚧不论是幼虫还是成虫,虫口密度都非常高,往往群体迁移,会严重影响卫生环境,影响树木生长。倘若草履蚧早春上树,将造成嫩芽枯萎,导致经济林产量、质量降低。因此,为确保杨树能够健康生长,应针对草履蚧虫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控制草履蚧虫害。
1.草履蚧对杨树的危害
杨树生存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栽植到采伐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而且用途多,既具有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较好生态效益,是目前苏北地区农田林网的主要树种之一。而草履蚧是杨树常见虫害之一,在盐城地区一年发生1代,不仅发灾速度快,且发灾面积大,防治难度高,会造成杨树树势衰弱,诱发大斑溃疡病,导致枝条不萌芽。例如,2010年盐都区北蒋镇红沥村红九河西岸杨树成片林发生草履蚧危害,导致杨树成片死亡就达71株。草履蚧危害性大,杨树栽植中必须加强草履蚧防治。
2.草履蚧在杨树上的发生规律
草履蚧虫卵通常潜伏在树干基部附近,第二年一月底二月初孵化,幼虫孵化后暂居在卵囊内,待气温适宜时出土,三月末四月初成虫上树,上树活动时间多集中在中午,四月份草履蚧虫害最严重,四月上旬虫体增大,分泌蜡粉,吸取嫩枝、幼芽汁液。下午下树潜入土缝处休息。四月下旬开始上树分泌柳絮状蜡质化蛹。五月上旬上树交尾,中下旬开始下树产卵,进入土层越夏越冬,每个雌虫产卵数量最多可达二百六十粒。草履蚧幼虫阶段是最佳防治时间,成虫上树后防治难度将大大提高,所以必须提前防治,及时控制虫害。
3.杨树草履蚧虫害的防治措施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加强杨树草履蚧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只有有效防治草履蚧才能确保杨树健康生长,避免虫害危害。目前常用草履蚧虫害防治措施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几大类。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杨树草履蚧虫害的防治措施:
3.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成本低易于实现,是常见防治措施。物理防治的主要手段有:深翻土壤、检疫涂白、缠塑料胶带、扎塑料布、挖环形坑等手段。深翻土壤能将越冬虫卵冻死,清除虫源。检疫涂白处理是通过将老树皮刮掉,带虫烧毁,并涂白剂防治。缠塑料胶带防治效果高,通常是在履蚧虫上树前进行,并在胶带外表涂抹毒液。扎塑料布同样是在履蚧虫上树前采取的措施,在杨树基部用塑料布缠绕,用胶带封口。缠塑料胶带防治和扎塑料布防治,属于阻隔法防治,若成虫已上树便难以取得预期防治效果。挖环形坑是在五月下旬成虫下树产卵时采取的措施,将坑内土壤踏实,利用杂草、树叶诱杀成虫,防止成虫人土产卵。
3.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效果好,最重要的是无污染,利用的是生物间的物种关系来防治,能避免农药污染大气、土壤。这种防治方法通过天敌来防治草履蚧,控制草履蚧生存空间,保护杨树能够健康生长。例如:利用红缘瓢虫来消草履蚧,就能够获得很好的防灾效果,治理草履蚧虫灾。但这种方法见效慢,而且可控性小,成本高,在使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3.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见效快,是采用方法,适用于多年生杨树。化学防治通过注药手段消灭草履蚧,选用40%乐果,在树干基部打3-4个孔,用注射器注入。除注射法以外,还可采取喷雾法,在成虫上树后喷洒农药。一般使用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喷雾。如果虫群密度大,普通农药无法获得理想杀虫效果,可掺入一部分敌杀死和呋喃丹,进一步提升药效,强化杀虫效果。具体实施中,要根据树龄及虫灾实际情况选择,若选择注射法,要比喷雾法提前三到五天,给树体吸收药液预留时间,从而使树汁能毒死草履蚧。此外,5月后应用注射法不能使用原液,避免对杨树本身造成损坏,影响木质,导致杨树死亡。若选择喷雾法,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药剂要科学配比,避免造成污染。
4.结束语
草履蚧虫害是杨树健康生产的最大敌人,一旦发生将造成树势衰败,威胁杨树生长,甚至导致幼苗死亡。因此,杨树栽植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对草履蚧虫灾进行防治,通过适宜手段,避免虫灾扩撒,确保杨树健康生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