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休闲农业发展实践探讨

2016-04-29黄春

今日财富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

黄春

一、休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为载体,以农业特有的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农业传统文化为依托,增进人们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体验为目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农业发展模式。由于具有融生产性功能、服务性功能于一体的特性,休闲农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由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较快,在各地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休闲农业发展成为农业和旅游业纵深发展过程中的开发热点和经营亮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是为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强心针。

休闲农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休闲思想理论、农业多功能理论、外部性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等休闲农业的相关经济学理论为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马克思在描绘未来理想社会时,把“休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认为“休闲”是未来理想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价值目标,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之一。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拥有人类文明史上最绵长的农耕文明历史。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孕育了中国丰富的农耕文化财富,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农业景观新奇多样。发达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休闲观光活动对自然气候、农业时令的依赖性,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观光休闲农业,这反映在一些诗歌作品之中。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外在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均有反映。在现代,休闲农业最早是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陆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则较晚地出现在国民经济领域中。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相对短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农业。大陆地区休闲农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有所发展的,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休闲农业兴起,休闲农业早期发展,休闲农业规范经营等三个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广大农村,寻求一种放松身心的体闲方式,以缓解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广大农民为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依托优美的农业资源和农村风光,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目前,我国农村新型休闲农业已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乡村地区旅游景点数量的不断增加、旅游规模不断提升、旅游功能属性不断得到拓宽、旅游分布区域不断扩展,呈現出一副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据农业部发布数据: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十二五”时期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

当前,随着城乡地区居民对休闲农业消费需求的提高,也要求分布在农村地区70%的旅游资源,内涵要丰富充实,模式丰富多样发展。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呈现几个特点:

(一)休闲农业分布地区不断发展扩大。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初期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现已从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拓展,从城市近郊向城市远郊区发展辐射。

(二)休闲农业发展创新模式拓宽。休闲农业从依赖城市向依托风景区发展,比起过去旅游景区主要从当地本身考虑经济发展,到现在将景区旅游线路延伸到城市远郊区的农村,实现了景区旅游开发与农村经济互利共赢。

(三)休闲农业功能多样化。除以农家乐和农业观光旅游为主,还开发了乡村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文化资源,使休闲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拓宽休闲农业的利润空间。

(四)一部分休闲农业企业的品牌影响提高。围绕“高、新、特、优”这一思路,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农业名牌,创造出一批旅游质量优、休闲功能强、服务能力好、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

二、江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江西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大致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全省耕地面积4633.71万亩,水面面积2500万亩。总人口456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70.7万人。乡村户数923.2万户,乡村劳动力2096.7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846万人。农民外出从业人员842万人,其中省外务工561万人。江西生态优越、物产丰饶。江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非常适应农作物生长。全境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和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1%,并居全国第一。农产品资源丰富,江西绿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广昌白莲、泰和乌鸡、鄱阳湖大闸蟹等久负盛名,“三品一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柑橘、茶叶、猕猴桃、生猪、水禽、大宗淡水鱼、特种水产等十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年产粮食420亿斤、油料120万吨、蔬菜1300万吨、水果440万吨、茶叶5万吨、肉类350万吨、水产品260万吨左右。

江西农业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等地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主要农产品在全国的排位总体靠前,居9-12位之间。每年外调粮食100亿斤、水果100万吨、生猪1200万头、水产品100万吨以上。江西是粮食大省,以占全国2.3%的耕地和3.3%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3.5%的粮食,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12位,稻谷产量位居全国第3位,中部地区第2位。柑橘产量位居全国第4位、中部地区第2位,其中赣南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1、产量世界第3。水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9位、内陆省第2,出口居内陆省第1。肉类产量位居全国第13位,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第10位,供沪生猪全国第1位、供港生猪全国第2位。蔬菜产量位居全国第21位,供港叶类蔬菜占全国1/3。棉花产量位居全国第9位。油料产量位居全国第11位。茶叶产量位居全国第1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12位、中部地区第2位。

江西省农业注重发挥优势,已形成有特色,有品牌的农业产业优势,并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三区一片水稻生产基地”(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一片两线生猪生产基地”(赣中优势片和浙赣、京九沿线)、“沿江环湖水禽生产基地”(赣江沿线、环鄱阳湖)、“环鄱阳湖渔业生产基地”、“一环两带蔬菜生产基地”(环南昌、大广高速沿线带、济广高速沿线带)、“南橘北梨中柚果业生产基地”、“四大茶叶生产基地”(赣东北、赣西北、赣中、赣南)。明显的区位优势,加上交通物流便利,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生态环境优美,非常有利于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目前尚有低产田、低产园、低产水面1600多万亩,开发潜力较大。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休闲农业前景广阔。

2015年,農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着力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20亿元、增长9.7%,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增长10%,农产品加工率达53%。直接带动农户400万户左右,户均增收突破3200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77万亩。休闲农业规模企业3550 家,规模经营的农家乐18300家。启动了“四绿一红”(狗牯脑、婺源绿茶、庐山云雾、浮梁茶、宁红茶)茶叶品牌和鄱阳湖水产品牌整合工作,在中央卫视1套、13套以及江西卫视1套开播“江西茶香天下”茶叶广告,建成52家“鄱阳湖大闸蟹”品牌专卖店。

2015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创新提出了“四区四型”(四区:农业种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商贸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型: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路径。全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6个,建设初具规模的示范核心园105个,核心区建设面积80万亩,凤凰沟、青原区、丰城市、乐平市、永修县等5个省级重点园区核心区农业现代化已基本形成。75个农业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673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产值超100亿元的集群4个、超50亿元的10个。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农业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精神,江西省农业厅制定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工作意见。

工作重点是: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健康快速发展全省休闲农业;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拓展农业功能,丰富全省休闲农业内涵;以创新机制、优化布局、丰富类型、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强化管理为抓手,扩大休闲农业产业规模,提升服务水平。

拟在2016年,推荐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和5个示范点,认定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3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品牌,开展品牌创建与推荐活动;强化服务,建立智慧休闲农业服务平台;提升水平,加强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培训; 加大宣传,开展全省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活动; 注重传承,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全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目前,由农业部主办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通过向公众推介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最美休闲乡村,推动我国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江西省5个村入选最美休闲乡村,其中赣州市崇义县水南村入选特色民俗村,进贤县太平村入选特色民居村;武宁县南屏村入选现代新村;浮梁县严台村、黎川县洲湖村入选历史古村。这些乡村的入选,为江西休闲农业起了示范带头作用。为江西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三、江西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要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做到:

(一)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是发展休闲农业之本。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废弃矿山和农村空闲地发展休闲农业,不得滥占耕地。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大中城市郊区、名胜景区周边等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发展。

(三)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要加大教育培训、宣传推介力度,制定规范标准,引导行业自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四)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宏观指导、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五)保护环境、持续发展。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可持续发展。

具体在发展休闲农业中,要注重几点:

(一)开发模式多样化,促进产业聚集。要依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市场需求,开拓创新农业主题公园等新型模式,促进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积极支持农民以庭前屋后等资源为载体发展农家乐,鼓励发展农家乐聚集村。引导在适宜区域发展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适宜度假体验的休闲农庄,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功能的休闲农园。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产品,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经营主体协作联合,着力打造精品线路、特色产业带和优势产业群。

(二)注重规范管理,促进生态保护。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将休闲农业讲解员、导览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逐步推进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充实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人才。加快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道路、水电、通讯、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标指示牌、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卫生间、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辅助设施。要加大休闲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分层次制定相关标准,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和服务组织建设,通过自我服务、管理和约束,规范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环境。引导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三)注重示范创建,促进品牌培育。要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资本重组和品牌整合,打造知名品牌。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带动全国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开展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中国美丽田园推介、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为核心的品牌培育工程。要将诚信理念渗透到品牌建设全过程,提升信用度和竞争力。开展区域性示范点、特色村、星级户、精品线路等创建与推介活动,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知名品牌。(作者单位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