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学术研究回顾

2016-04-29张伟伟

牡丹 2016年11期
关键词:豪斯原文译文

张伟伟

本文简单梳理国内外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学术研究成果,指出科学合理的翻译批评模式对推进翻译批评科学化的重要性以及指导翻译过程的实际可行性。

一、翻译质量评估

翻译质量评估,顾名思义,是指参照一定的规范参数去评估译作质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翻译质量评估标准和模式建构的理论观点和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完善,获得了长足发展。国外以德国汉堡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为代表,她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第一个构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译文质量评估模式。国内当以司显柱的模式最为详尽,他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中西翻译家们关于译文质量所提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加上不同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制约,以及确立翻译批评模式的学者们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性,故而从翻译批评的历史和现状看,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科学客观的、统一的评估模式。

二、国内外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学术研究回顾

(一)西方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国外对翻译质量评估这一领域有过建树的是豪斯的功能语言学翻译评估模式,赖斯的文本类型评估模式以及纽马克的译文评估框架。

豪斯将语言学理论融入翻译批评中,其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借鉴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豪斯看来,翻译的本质是一个“用语义和语用对等的译语文本去代替原语文本”的语言过程。

豪斯的模式可概括为“两个维度,八个参数”。两个维度分别指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其中语言使用者涵盖三个参数:地域来源、社会阶级和所处时代。语言使用涵盖五个参数:媒介、介入程度、社会角色关系、社会态度及领域范畴。依据设定的评价参数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较为细致客观的对比剖析,衡量原文与译文是否契合或偏离。豪斯后来的修订模式又将这些参数做了分类整理和重新编排,以语篇功能来统摄全局,评估体系更加明晰实用。

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是德国另一著名学者,在其《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提出了以功能为主的文本类型评估模式。赖斯在书中就如何制定可靠的标准来对译文进行系统评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对文本进行分类,划分出四种主要的文本类型来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和译文评判标准,同时系统总结了影响翻译过程和译者决策的许多主客观制约因素,并指出文本功能是否准确传达是评价译文质量的关键因素。译者需要考察译文是否与原文本的文本类型、语义、文体风格和功能上达到了对等一致,同时又要尽量突破主客观限制因素,才能客观地翻译批评。遗憾的是,赖斯的文本类型与其相应的评判标准过于宏观,缺乏微观层面的细致剖析,而且也没有给出具体可行的确切参数标准来衡量译文质量,终究未能跳出功能主义和对等理论的范畴。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其著作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2002)中单独辟出一章专门论述翻译批评。纽马克认为全面评价一篇译文应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1)首先要分析原作,着重分析其主旨、风格及功能。(2)分析译作的特定读者群及译作是否忠实于原文作者和译语规范。(3)选择原文和译文中的一些语句进行详细比较研究。这是翻译批评的核心部分,侧重于微观细节上的剖析。彼得·纽马克指出:“原文与译文的对比以语言形式为主,但无须从头至尾进行全面的比较,只需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就足以了解翻译的整体水平了。”(4)评估判断译文质量,分析译文能否精确再现原文的真意。(5)评价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意義与价值。

赖斯与豪斯的书中有大量例子是选用英德互译,故而在指导汉英的翻译质量评估上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的地方。彼得·纽马克提出了评价译文质量的五个步骤,偏重于宏观上的指导性建议,没有构建出一个科学系统的译文评估模式以及具体的评价参数体系。

(二)国内翻译质量评估研究历史的梳理

国外这些研究也带动了国内关于翻译质量研究的热潮。近年来,随着西方评估模式传入中国后,我国学者也纷纷开始积极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译文评判标准,代表性的有何三宁、司显柱等人。

何三宁指出,译文质量评价的参数还应包括“语言”“实体”和“思维”,并把关联理论引入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构建中,认为“TQA模式的构建也应该追求‘源语信息与‘语境效果间的‘关联度,即趋同程度,或认知的差异度,语境效果越是接近源语信息,翻译质量就越好,语境效果远离源语信息,翻译质量就越差。同样,‘语境效果与‘最大期待之间也存在着关联度,也就是说效果越小,期待值越低;效果越大,期待值越高”。何三宁注入了新的理论框架,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评估模式中,这个新的思路和切入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领域的研究。

司显柱在对豪斯模式进行了引介和评述后,开始在借鉴和吸收豪斯评估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评估参数及模式框架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正完善,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建构了一个较具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较少主观性等特征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豪斯模式在参数和环节设计上的不足,把本命题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的模式理论思想见于其所著《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2007)一书中。在其2016年发表于《外语学刊》的新作《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再研究》一文中,他指出,“《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司显柱,2007年)自推出后,一方面受到学界的关注与肯定,另一方面,人们运用该模式从事翻译评估实践,尤其是用于应用性体裁译本质量评估时,发现其缺乏体裁分析,有必要‘在其基础上尝试建立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模式,以丰富翻译评估理论体系。但是,为实现建构这样一个新模式目标,有必要介绍原模式建构依据、程序与参数以及发展状况等。因此,他在剖析原有模式缺陷和阐述翻译质量二维标准的基础上,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及其体裁分析理论为指导,论述翻译质量评估二阶段论:第一阶段,评价译作相对于原作的功能、意义,关乎‘忠实;第二阶段,评鉴译作本身语言是否顺畅,关注‘通达,从而建构新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司显柱弥补了豪斯评估程序的一些缺陷,更为客观地在微观词汇和语法层面上描述和判断文本句子所体现出的概念意义及人际意义的偏离,做初步评估。在分析过程中,还考虑到一些宏观语用因素,如译者动机、读者、情景语境等,来对之前的判断进行深入分析和修正。最后结合文本的语篇类型来评析这些参数,从而更加科学地评估译文和原文的对等度。司显柱称:“该模式采用了一个全面的方法论——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既是定量的又是定性的,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解释性的”。

三、结语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得知,国内的研究主要借鉴了国外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的精华,并在科学系统性上进一步深化完善,为研究创建更加立体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做好了学术准备和理论构建。

(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豪斯原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达尔豪斯《十九世纪音乐》里的乐类书写
I Like Thinking
最特别的语言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罗克韦尔自动化与恩德斯豪斯公司在上海成立联合过程培训基地
译文
希特勒的称霸战争与豪斯浩佛的地缘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