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尼尔·里希特的时空梦

2016-04-29富粒粒

牡丹 2016年11期
关键词:里希特观者线条

富粒粒

丹尼尔·里希特以对光线的描绘探讨都市快节奏下时间感的缺失,犹如霓虹灯般闪烁的鲜艳的色彩,勾勒出深色背景中的树木与人物。里希特绘画的阶段性十分明显,由抽象到具象再到向抽象风格的回归,在这一过程中,绵延的曲线贯穿始终。其抽象形式的应用使画面中的空间被延伸至无限。里希特的作品中时间的再现与空间的营造紧密联系,并且通过场域对历史事件的经历者的身份模糊化,由此引发受众对事件的再次思考。

一、闪烁不停的光

丹尼尔·里希特在2000-2010年十年的创作历程中,画面上同时表现众多图像元素的作品不在少数。在现实情况中,我们无法一次性感知所有内容,而是要一个接一个去感知。因此,一张照片中包含太多主题会使单独的图像元素失去意义,并因此使观者陷入混乱。Siiden与Fun de Siecle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件作品。在Siiden中,红色的树下站着白胡子的矮胖老人,穿红白条纹短袖衫的人高举着双手,中景和远景中分布着赤裸着身体的人,同样高举着双手。黄棕色的山将两片白房子的区域分割开来,前景正中有一个弯着腰的人,长着淡黄色的木偶脸。伴随观者目光的移动,画面每一部分都拥有可被拆解的故事性,它们看似同时发生,同处一个空间,却又并非如此。在画面中,各个角落的人物并不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则,远处房子前的人甚至与房屋大小不成比例。天空泛着微光,用深蓝色做底,再利用流淌的黑色颜料稀薄地进行遮盖。图像元素的混合提取使线性叙述由此产生,并引发了记忆材料的错乱。Fun de Siecle的画面布局与Siiden类似,画面下方描绘的深色草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人物——几对或站或躺的相拥的情侣,赤身裸体坐着的女人,低着头的大胡子男人,弹着吉他的比其他人物大出几倍的女人的侧影,角落里只露出一只手举小鸟的人。这些物象如何同时间碎片共存于混乱的、让人难以捉摸的、充满冲突的状态中,发出遥远而微弱的声响。时间的断裂成为隐喻性表达回忆和梦境过程的艺术工具。时间的结构被不断瓦解,意义在刹那间闪现,又旋即消逝。里希特试图通过杂乱表现美,通过冲突表现真实。各种元素在他的画面中纠缠,呈现出相互运动的状态。它们似乎是对某一事件的客观描述,但夸张的色彩,错乱的比例关系,以及看上去并无太大关联的人物状态,营造出神秘恐怖的氛围,使线性叙述变得混乱而毫无逻辑。

里希特的绘画题材大多源于基督教、德国历史;时下的报刊、海报、漫画、相册和书籍封面的图片等,以及各种演唱会和歌剧都对其绘画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深色的背景下,树木和房屋闪着色彩绚丽的光,如同黑暗中被灯光照亮的舞台。舞台光线的运动和颜色的变换与演出节奏、伴奏和剧情氛围息息相关。同时,这些五颜六色的光(这里指的是综合所有作品来看,在同一绘画中可能至多只出现四到五种)与不同的自然形式结合起来,原本孤立的颜色获得迥异于其自身所携带的色彩情感,并且提供画面的戏剧性元素。戏剧感的营造向观者预示着线性叙述的到来,而神秘变换的光线又把观者抛向了一个现实时间之外的时空。观众对画面交代不清、来路不明的光影不感突兀,甚至感觉协调,这正是来自影像化经验,我们早已习惯此种光影交织的照明效果。在Duueh、Ebb中,里希特使用了大量的黄色、橘红色与白色相混的线条描绘人物。当黄色处于黑色背景中时会显得更加纯粹明亮。Duueh描绘的是跌入光中的人物,而Ebb则描绘了一群闪着光的人在夜色中的逃离计划。在Duueh中,画笔纵向轻扫过未干的线条,模拟相机在低照明条件下拍摄运动物体时因快门速度不足而造成的虚焦,高处下落的速度感由此而生。而在Ebb中,里希特则用稀释过的颜料制作因重力产生垂直流淌痕迹的背景,再把它90度翻转,结合喷溅的点形成奔跑的速度感。里希特惯于使用晃动不安的线条来表现人物,通常是黄色、红色、蓝色,或是这几种颜色与白色混杂在一起。这些线条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呈环形圈的,扭曲的或是抖動的。这像是热传感成像图片的显现形式,人体温度高的部位会呈现橘黄色甚至红色,而体温低的部位会呈现蓝色或者深蓝色。并且,每个区域的颜色会随着体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里希特的作品中,人物成为拥有鲜艳色彩的幽灵般的存在。人物形象成为次要的元素,而对身体温度的记录渲染了整个画面喧嚣的氛围。

等值的相邻颜色会互相争夺观者的注意而产生闪烁对比。而当颜色区域以细长的线条或较小的形状出现时,这两种颜色区域之间线条的闪烁效果会更加明显。因此,当条状的红色与橘红色、浅黄色与镉黄、蓝色与蓝紫色相邻时,这些人物所形成的区域也让人联想到了都市夜晚的霓虹灯。城市照明系统的建设,使都市产生了一种怪诞效果,将现实化为虚幻。霓虹灯、广告牌、聚光灯照耀下精致商品都成为幻觉的来源。都市的夜晚脱离了日间迅速得让人来不及反应的生活节奏,但同时又使人陷入恍如隔世的梦境。震惊成为都市人断裂、破碎、不连续经验记忆的重要表征。在里希特的画中,我们无法识别人物的面孔,却可以清楚感受到他们惊恐的表情。里希特在对“现实”一词的解释中提到:“我们的梦想来自于未实现的现实。我要说绘画是对现实的延长,而不是对梦境。”

二、绵延不断的扭曲线条

里希特2010年后创作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对2000年之前抽象主义作品的回归。从图纸或通过技术援助所产生的线,结合了抽象的表达。科学、艺术、哲学和电脑游戏等领域通过他的风景不断重复,为观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起点。这种形式与内容相关的地形有效填充了与它相矛盾的具象场景。Amry of Traitors中,艺术媒介和使用图形的界限又一次被模糊了。扭曲的线条不仅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也被用来表现云雾的形状,而白色沙丘则通过刀刮出颜料的厚度来塑造浮雕般的立体效果。在抽象的空间维度中,身穿红袍的人物形成长长队列延伸至远方,一直将观者的目光引致地平线。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提到,简单的线条以及它按照纯粹几何规律的延伸,必然向那些被外物和不确定性搅得内心不安的人呈现出获取幸福的最大可能。因此,里希特画面中线条构建的场景成了庇护所,这个旷野与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山组合的景观成为一个安全位置。当人们想要超越历史,或是在处于历史之中的同时逃离历史时,才发现被剥夺了一切厚度的单线条时间并不能激活记忆。空间保存着压缩的时间,保留了个体所有的生命体验,并且强化了静止不动的记忆。但里希特描绘的并不是一个与历史无关的空间。当事件在某地发生,历史意义便产生于此地。时间与空间在一个场所汇合为一体。社会改造着场所,赋予其记忆、历史和符号意义。当现实、幻象和神话联系起来时,山脉成了某些活动的场景。高山被飘忽不定的云层遮掩而成了神的居所。事实不仅仅这样,它同时也面向土匪、走私者、女巫、幽灵、神话人物和一直在山间到处游走的幻影。扭曲的线条应用在人物表现上形成躯体的不确定性,这些软绵绵的人物仿佛在流动中融化。里希特的不确定和模糊没有丝毫误导和欺骗的目的,他忠于内容,并从流行文化的视角巧妙地解释着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奇异而不可控制的空间,他的作品正是以自己内在的光芒照耀出梦幻般的现代寓言场景。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猜你喜欢

里希特观者线条
端午节观龙舟赛
线条之美
逃离荒诞
荒废之美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德国当代艺术家里希特艺术思想的形成及其文化渊源
心中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