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长腿鹬:纤纤作细步 亭亭世无双
2016-04-29美婷
美婷
2007年9月,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以56公里/小时的速度,用8.2天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连续飞行了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从美国阿拉斯加直飞到了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纪录。一架波音747-400满载的续航能力大约是13000公里。而这只小鸟以其不足1市斤的体重连续飞行如此距离,真是一个奇迹!
鹬鸟以善飞著称,它们身体修长、轻巧,双翼尖而细长,它们有着自己的飞行秘诀。一般情况下,白天,它们觅食、休息;夜晚,它们集结、迁徙飞行。夜空晴朗、通透时,它们确定方向和路径,利用上升气流和有利的风向,振翅飞翔。星星眨着眼睛,引导着它们。因为鹬鸟主要是沿海岸线迁徙,所以人类海岸线的灯光也指示着它们前进的航向,静静的夜空中,它们齐刷刷地拍打着翅膀,精神奕奕地飞行着。夜幕下,它们躲避着大型猛禽的攻击和人类的干扰,只需赶路,无需御敌。
冬去春来,夏走秋归,每当鹬鸟北上或南下路过黄河口的时候,少则几百只,多则上万只,集群时浩浩荡荡、摩肩接踵;起飞时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是海岸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国的鹬鸟,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东北、华北、长江以南和台湾。栖息于海岸、沼泽、浅滩、湿地、河川,主要觅食鱼、虾、蚌、螺、蟹、小虫等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南来北往的鹬鸟长途跋涉后,黄河口湿地成了它们歇脚的驿站。年复一年,湿地都能看到它们轻盈、矫健的身影。全世界的鹬类有77种,中国有38种,黄河口就有30种左右。在黄河入海口,鹬鸟既是候鸟也是留鸟,每年的三、四月份,它们从南方越冬后回到黄河入海口,一部分继续北上,一部分留在黄河口地区繁殖;到了九、十月份,它们又从遥远的北方携家带口回到黄河口湿地栖息、补给、休整。之后,它们连同在黄河口繁殖的鹬鸟,一起开始南下的旅程,年年如此,从不改变。
鹬鸟有很多种,如黑翅长腿鹬、斑尾塍鹬、反嘴鹬、大杓鹬、中杓鹬、小杓鹬、青脚鹬、红脚鹬、小滨鹬等等。
黑翅长腿鹬因为比较容易接近,所以它的故事也就丰富起来。
黑翅长腿鹬长着尖尖的嘴、长长的腿、黑色的翅膀、小小的眼。这种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腿,那腿长长的、细细的、鲜红鲜红的。行走时,就像踩着高跷一样;小憩时,有的单腿独立,另一条腿悠闲地抬起,这叫歇脚。眼睛半闭着,就像在微笑。若是几只在一起,它们还会自觉地排成一条线,而且是等距离间隔,可爱极了。
四月份,黄河口湿地苇芽青青,暖风徐徐。小鱼小虾小螺们都精神起来。黑翅长腿鹬成群结队享用着这里丰盛的美餐。饱餐后,它们或嬉戏,或追逐,或小憩,更多的是雄鸟亮翅、展示,雌鸟关注、点赞……
五月到六月,是黑翅长腿鹬的繁殖期。它们以鸟儿特有的方式演绎着浪漫的爱情故事。称心如意的黑翅长腿鹬总是成双成对,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它们时而两喙交叉,相互依偎;时而面面相视,交颈而吻;时而雄鸟展开翅膀包裹雌鸟,紧紧相拥,黑翅长腿鹬雌雄亲昵的样子着实令人艳羡!
黑翅长腿鹬的适应能力很好,可以随遇而安。它们的巢有的搭在芦苇丛里,有的建在沼泽地边,有的筑在浅水中的“小岛”上,营巢用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搭得非常简陋,但选址都很僻静,安全。黑翅长腿鹬每窝产卵3-4枚,孵化期一般在20天左右,孵化期间,雌雄轮流,非常尽责。这期间如遇干扰,它便腾空而起,边飞边鸣,刹那间,巢区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外的黑翅长腿鹬都会赶来支援。它们成群集结在空中,在干扰者的头顶上空盘旋,鸣叫,俯冲,驱赶,它们时飞时落,疯狂进攻,直至干扰者离开。黑翅长腿鹬机智勇敢,团结协作,以弱胜强,捍卫了自己的爱情结晶。
黑翅长腿鹬的宝宝们终于破壳而出,小家伙儿身披豹纹绒毛,活泼可爱。几小时后它们便会行走,几天后它们便会游泳,这时它们简陋的巢穴就会废弃,无论到哪,雌鸟的翅膀就是宝宝们温暖的家。刮风,下雨,日晒,或是休息,睡觉,雌鸟都会蹲下身子,张开翅膀,把宝宝们裹住,只露出红红的腿,黑黑的翅……母亲的怀里多么温暖,多么舒适啊。尽管宝宝们各种天赋极佳,可雌鸟仍是严格要求,时时督促,毫不放松。宝宝们的技艺越发有模有样,长进多多!它们一天天长大,觅食、游泳、飞行,各种生存本领越来越强。
金风送爽,天气渐凉,冷空气催促着黑翅长腿鹬以及黄河口的其它鸟儿:该是南迁的时候了。
黄河口湿地无边无垠的金黄摇曳着,芦苇秀着美丽的穗儿,赤碱蓬火红一片,秋风吹来,苇荡沙沙作响,赤碱蓬频频点头,伴着大自然动人的奏鸣曲,黑翅长腿鹬集群、起飞。瓦蓝瓦蓝的天空中,无数炫目的红腿儿伸得笔直,它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