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
2016-04-29芬芳
芬芳
小妹是个不该出生的人。
母亲怀她那年,已经有了两儿两女。在六十年代的北方小城,一个六口之家,加上还要赡养奶奶,仅靠父亲三十几元的工资维持生计,实在是捉襟见肘。母亲不得不打点零工,帮招待所洗卧具补贴家用。那几年恰逢县里修路,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也要到东河滩捡鹅卵石,砸成碎石子卖给施工方,挣点油盐钱和书本费。吃不饱饭,胳膊上自然没有力气,砸石子时握不紧锤子,常常震得虎口开裂,肩膀生疼,有时锤子反弹回来,还要伤了自己。
家境已经如此,还能不能再养一口人?在父母的犹豫不决中,小妹出生了。昏黄的煤油灯下,做过接生婆的姥姥用一把黑亮的剪刀剪断了她的脐带。那天是正月初五,都说正月出生的孩子命硬,可小妹那声微弱的啼哭听起来让人莫名心疼。
小妹的童年是在疼痛中熬过来的。五岁那年初秋,在院子里玩耍的小妹摔了一跌,竟然跌坏了脆弱的股骨。惊慌失措的父母赶忙抱着她到几十里外的接骨郎中家医治。捏治过程中,撕心裂肺的痛使得她汗如雨下,幸运的是,腿还是保住了。
由于聪明好学,小妹成绩一直很好,唱歌跳舞之类的文艺表演,也很有模有样。老师非常喜爱她,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也常以她自豪。谁知就在十三岁那年的夏天,她从老屋前光滑的青石台阶上摔落下来,还是摔住了原先那一条伤腿。这一次,神仙也救不了她。她的身高永远停留在了十三岁。
小妹辍学了。供一个残疾的孩子读书,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意义,她平静地接受了一切。只是喜欢读书的爱好保留了下来,能借到的书,她都借来看;借不到的书,她就托人买,报纸杂志什么的也是如饥似渴地读。很快,《基督山伯爵》《荆棘鸟》《简爱》等大部头小说都被她读完了。八十年代以后,家里的经济条件渐渐转好,收音机和电视慢慢进入家庭,她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起来。街头巷尾聊天的时候,她往往口若悬河,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甚至是明星轶事,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不明就里的人见了,还往往会诧异一番:这个残疾姑娘很不简单哩!
身体的残缺使得她心性愈加聪慧,她多愁善感,细腻丰富。八十年代初,针织潮风行一时,她立刻喜欢上了这种手工。她借来一本《上海棒针编织花样》,反复揣摩,融汇贯通,居然也自创了不少织法,织出的毛衣堪称一绝。那段时间,家里人身上的毛衣,几乎都是出自她的手。姐姐姐夫们穿出门去,收回来不少赞叹;侄子外甥们穿着上学,还招来老师看新鲜、一探究竟。名气渐渐传遍了整个小城,很多不认识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上门来跟她讨教针法,她也因此结交了一批朋友。
父亲去世前,最挂念的便是小妹,所以将家里临街的一间小门脸交给她,也就十平米左右,出租后每月有个固定收入。后来老房子重新翻修,大杂院里也有了她的一间小屋,拐角处还配了一个小小的厨房。她起初使用的大拐也渐渐换成了单手小拐,日子正朝好的方向奔去。家里的人都劝她成个家,也好有个依靠,可她都拒绝了;有上门提亲的,大都是情况和她差不多人家,她也一概摇头婉拒了。
五十岁那年冬天,她受了风,咳嗽不断,家里人要带她去看医生,她总说不打紧,谁知到了晚上,人竟然没了。给她下葬那年,我就住在她的小屋,夜深人静的时候,觉得她笑语盈盈,又走进我的梦里来了。
责任编辑 谷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