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黄瓜真菌类病害的防治技术

2016-04-29陶雯黄渊军付浩

长江蔬菜 2016年5期
关键词:病部水剂病斑

陶雯 黄渊军 付浩



保护地黄瓜真菌类病害的防治技术

陶雯黄渊军付浩

陶雯,无锡佳培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市滨湖区美湖家园58号楼401室,214100,电话:15190279269,E-mail:twen005@163.com

黄渊军,北京逸心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付浩,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导读:保护地栽培黄瓜极易发生多种病害,管理不当会降低黄瓜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绝收,直接影响黄瓜的经济效益。介绍了黄瓜病害的防治技术,根据病害发生特点以及保护地环境相应的配套技术,能更好地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并提高经济效益。

菌核病

炭疽病

灰霉病

保护地栽培技术在国内普遍推广后,黄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从单一茬口栽培改为周年种植,但受环境条件限制较易孳生和传播病菌,因此极易发生病害,对保护地黄瓜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只有正确掌握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和传播途径才能及时防治,减少病害的发生。根据病菌类型,将保护地黄瓜易发病害分为真菌类、细菌类和病毒类,以下重点介绍真菌类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1猝倒病

1.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苗易发病[1]。发病初期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黄褐色直至干枯缩为线状,但子叶未枯萎,幼苗猝倒贴伏在地。猝倒病由腐霉真菌引起,育苗期的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病菌通过雨水或灌水传播。低温高湿、土壤含有机质多、施用未腐熟的粪肥等有利于发病。

1.2防治方法

①苗床选择和种子消毒挑选地势高、避风向阳、利于排水地块。用50℃温水浸种消毒,或用药剂浸种,可选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福美双+拌种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粉剂量为种子质量的0.3%~0.4%。

②苗床处理播种前15~20天使用土菌消(噁霉灵)等对床土消毒灭菌,或者在配制床土时使用多菌灵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均匀喷洒后堆闷7天;播前一次浇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如果过干就选择晴天浇水。

③加强苗床管理通过适宜防风措施保证苗床温度白天20~30℃,夜间15~18℃,同时注意土壤湿度不宜太大,适当增加光照以促进小苗健壮生长。

④药剂防治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叶面喷施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1 000倍液或2%好普(氨基寡糖素)水剂400~800倍液等。每隔7天喷洒1次,连喷2~3次。

2立枯病

2.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在黄瓜育苗期中后阶段,起初幼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或不定形暗褐色病斑,有的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斑逐渐凹陷。立枯病是真菌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高湿、高温适于发生和蔓延。

2.2防治方法

①苗床选择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地块作苗床;种子用55℃温水浸泡15 min后,用种子质量0.2%的40%拌种双或者种子质量0.6%~0.8%的2.5%咯菌腈悬浮液拌种。

②苗床处理床土消毒方法同1.1。

③加强苗床管理温度维持在25℃左右,不低于20℃;及时通风降湿,若浇水安排在晴天进行,浇水后及时揭膜通风透光,加强炼苗,防止徒长。

④药剂防治发现病苗及时清除,叶面喷施72.2%普力克水剂1 000倍液或70%噁霉灵可溶性粉剂600~800倍液。每7天用药1次,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次数。

3霜霉病

3.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霜霉病发生几乎贯穿黄瓜的整个生育期,且来势凶猛。幼苗发病在子叶出现云彩状不均匀的褪绿黄化,后出现不规则黄化斑。成株发病一般从中下部开始,逐渐向上、下部扩展,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斑,扩展后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湿度高时叶片背面先呈水浸状,而后产生灰黑色霉层。叶背病斑的坏死处会渗出无色或浅黄色小液滴,病斑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四方或多角形病斑[2]。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多阴雨、结露、少光照及地势较低、浇水过多等条件下易发生病害。

3.2防治方法

①品种和栽培地选择选择抗病品种,挑选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和排水好的地块。

②培育和挑选壮苗浸种催芽,用55℃温水浸种;管理苗床温度适合幼苗生长;移栽前低温炼苗增强抵抗力;选用健壮幼苗,严格淘汰病苗。

③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倒茬移栽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实行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采用膜下暗灌,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造成叶面结露。浇水后要及时排出湿气,防止夜间叶面结露[3]。加强温度管理,上午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气相对湿度60%~70%,每天不要过早放风。

④高温闷棚选择晴天闷棚,前1天浇大水并喷1次药,次日揭苫后封闭温室,尽快将室温提升到45℃左右,温度到达42℃以上开始计时,连续闷棚1.5~2.0 h,期间温度保持在42~48℃,如温度不能迅速达到43℃,可以通过在棚内燃烧麦秸增温,温度过高可以放下草苫来阻止继续升温。闷棚完成后从棚顶慢慢放风使温度缓慢下降。第2天清除枯叶后再浇1次水,并施适量硝态肥,促进叶片恢复生长[4]。一般4天后再闷棚,之后可间隔10~15天。

⑤药剂防治霜霉病一旦发生,突击用药,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52.5%抑快净(噁酮·霜脲氰)2 000~3 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喷施药剂时一定要叶片正、反面细致喷雾,并有水滴滴下较好,使用药剂时加入300倍尿素和100倍白糖效果更好。通常间隔3天再喷1次。

4疫病

4.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害在幼苗期到成株都会发生,可为害茎的任何部位及果实。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成株发病多在茎部茎节处,初为绿色水渍状,病部缢缩变细,有时几节同时发病,病部以上茎叶急速凋萎死亡。果实感病病部缢缩、凹陷,高湿条件下病部均可产生稀疏的白霉,后期病瓜腐烂,有腥臭味。病原为真菌,借气流、风雨和地面流水传播蔓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过勤等高湿原因易引发病害。

4.2防治方法

①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选择抗病品种,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泡15 min,捞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0 min,清洗后催芽。

②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畦栽植,避免积水。苗期控制浇水,结瓜后做到见干见湿,发现疫病后,减少浇水量,控制病情扩展。但进入结瓜盛期要及时供给所需水量,严禁雨前浇水。及时检查,发现中心病株,拔除深埋。

③药剂防治采用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普力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0.4%低聚糖素水剂250~400倍液或0.05%核苷酸水剂600~800倍液喷雾。也可以用2%武夷菌素水剂100~200倍液或1%中生菌素水剂800~1 000倍液灌根。间隔7~10天1次,连喷3~4次。

5靶斑病

5.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的会蔓延到叶柄和茎蔓。发病初期为黄色水渍状斑点,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多角形。病害中期病斑扩大为不规则形或圆形,易穿孔[5],正面病斑粗糙不平,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10~15 mm,对光观察叶脉色深,网状更加明显,中央有一明显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环状黑色霉状物。主要由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病原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借助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高湿、透气不良易发生,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也利于发病。

5.2防治方法

①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选择抗病品种;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泡30 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在25~28℃下催芽后播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施肥;及时摘除病斑较多的病叶,并带出棚外深埋,减少病菌数量;控制空气湿度,适时放风排湿,增加光照,促进生长发育。

③药剂防治可用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加25%丙环唑乳油5 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 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1%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喷雾。隔3~5天1次,连喷2~3次。

6灰霉病

6.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害可为害瓜、叶片和茎蔓,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引起花瓣腐烂,长出淡灰褐色霉层,再进一步侵染幼瓜,被害小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瓜上密布生成白色霉层。叶片发病多为圆形、近圆形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表面呈现红褐色,生少量灰霉。茎蔓受害引起局部腐烂,严重时病茎折断,整株死亡。病害由真菌引起,病原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通常由气流、滴水和田间作业传播,常在入冬后湿度大、放风不及时且温度低时发生。

6.2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体瓜坐住后摘除幼瓜顶部的残余花瓣,发现病花、病瓜、病叶立即摘除,并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掉。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土壤深翻20 cm以上。

②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避免大水漫灌,阴天不浇水,防止空气湿度过高。清除棚室薄膜表面尘土,增强光照,及时放风。在花蕾期喷施果美康,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③药剂防治用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800~1 2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1 000倍液、5%丙烯酸水剂500~800倍液或1%长川霉素乳油80~1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喷1次,发病时加大剂量、缩短间隔时间,连喷2~3次。

7菌核病

7.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主要为害茎蔓和果实,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茎蔓受害初期呈现淡褐色水渍状斑,茎蔓软腐,长出白色菌丝,病茎纵裂干枯,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病茎内有鼠粪状黑色菌核。果实受害,先侵染残花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腐烂,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后形成黑色菌核。病原为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1],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的花瓣或叶片。低温、高湿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

7.2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温汤浸种,用50℃温水浸种10min,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

②清除病残体及时打掉老叶并摘除留在果实上的残花,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修剪,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

③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湿度控制,及时放风,注意温度变化,尤其防止夜间温度迅速升高。合理控制浇水量和施肥量,选择晴天中午浇水,并及时降低湿度。

④药剂防治选用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800~1 200倍液、0.05%绿泰宝水剂600~800倍液、30%柠檬醛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3%植物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喷雾。也可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1 000倍液灌根。预防时7~10天喷1次,发病时间隔4~5天,连喷2~3次。

8炭疽病

8.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病害在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能发生。幼苗发病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褐色病斑。成株叶片受害时,初为红褐色圆形小斑,后扩大为直径4~18 mm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茎与叶柄部染病,初为水渍状黄褐色椭圆形病斑,低温高湿常可见大量胶状物流出并堆积,最后全株枯死。果实受害,病部为黄褐色水渍状圆斑,后期开裂,瓜条从病部弯曲或畸形,潮湿时病斑分泌有粉红色黏稠物。病原为真菌,主要是由施肥不足、排水不良、保护地光照不足、连年种植黄瓜等因素引起。

8.2防治方法

①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挑选无病种子,用50℃温水浸泡20 min[2]。对苗床进行消毒或选用无病土。

②加强栽培管理实行高畦覆膜栽培,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菌源。加强通风排湿,保证湿度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

③药剂防治可用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50%翠贝(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 000~5 000倍液、30%柠檬醛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0.5%小檗碱水剂400~6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9白粉病

9.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主要为害叶片,也会为害叶柄和茎,幼苗期和成株期都会发病。发病一般从底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展,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白色小粉斑,逐渐扩大后连成一片,严重时整片叶片布满白粉,叶色由浅变黄,最后干枯,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褐色小点。病原为真菌,主要靠气流传播。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肥力不足、氮肥施用过多、干旱与潮湿不断交替等容易引发病害。

9.2防治方法

①品种和地块选择选择抗病品种;选择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②熏蒸防治播种前或者定植前用硫磺熏蒸消毒,按每100 m2用硫磺粉0.3~0.5 kg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一昼夜,可杀死病菌,隔3天再熏蒸1次,然后播种或定植[3]。黄瓜生长期,硫磺粉用量减半,熏蒸时间减为一夜,隔5~7天再熏蒸1次。

③加强栽培管理温室注意加强通风;增施磷、钾肥,黄瓜生长后期注意及时追肥;发病时可以在行间浇小水,提高空气湿度,同时配合喷药。

④药剂防治可用25%乙嘧酚水剂800~1 000倍液、50%翠贝水分散粒剂4 000~5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30%柠檬醛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病害发生后通常间隔3~6天喷1次,连喷3~4次。

10根腐病

10.1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主要为害根和根茎部。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后呈现浅褐色至深褐色腐烂,但茎基部不缢缩,维管束变褐也只在腐烂部分,不向上发展;后期病部水腐,残余的维管束呈丝麻状。病部上部初期中午前后出现萎蔫,晚上可恢复,后期不能恢复而枯死。病原为真菌,附着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和灌溉水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连作地、低洼地、黏土地发病重。

10.2防治方法

①合理轮作与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保护地避免连茬,减少土壤病菌残留。

②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畦栽培,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间积水;浇水后及时排湿;苗期发病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药剂防治出现病株时,可用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柠檬醛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丙烯酸水剂500~800倍液防治,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杨平,卢振宇,王东风,等.黄瓜苗期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94-196.

[2]徐淑萍.黄瓜病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62.

[3]董宝刚.日光温室黄瓜病害生态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4(4):43.

[4]攀红婧.保护地黄瓜病害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31-33.

[5]聂洪光,彭殿林.黄瓜病害特点及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2):16-18.

收稿日期:2015-12-19

猜你喜欢

病部水剂病斑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无皂拒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水剂法提取腰果油工艺条件研究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种抗温抗盐交联聚合物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