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母猪产前疫苗应用及药物保健技术
2016-04-29梁宝莲江映华
梁宝莲++江映华
摘要:阐述了加强母猪产前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了产前母猪疫苗接种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母猪产前药物保健预防程序。
关键词:母猪;保健预防;疫苗接种技术;保健预防程序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20-01
多年生猪规模化养殖生产实践表明,母猪产前采取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和药物保健预防程序,对维系母猪、仔猪健康大有裨益,在防治常见病、高危病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母猪的综合生产性能,新生仔猪的壮仔率、成活率明显提高,是保障猪场养殖效益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1 加强母猪产前管理的重要性
经近年规模化生猪养殖实践表明,搞好母猪保健预防(防疫和药物预防)工作是猪场盈利的保障性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所产仔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本场的经济效益。从母猪产前抓起,保障胎儿健康发育,坚持母仔“同防、同治、同保健”原则,争取获得最大“出生重”的仔猪,其成活率、壮仔率明显提高,有利于组建一个优势的商品猪群,总体免疫力和综合生产性能显著提高,是自繁自养猪场养殖创收的致胜法宝。
2 母猪疫苗接种技术要点
(1)对母猪产前进行疫苗接种时必须保证母猪健康,禁止对发烧、便秘、厌食、营养不良、精神萎靡、行为异常的母猪进行接种,以免导致免疫失败。饲养者应仔细观察猪群的状态,确保被免疫母猪食欲良好、精神俱佳、被毛及肤色正常、二便无异常等,有条件的猪场还可进行血清学检测,检出其中隐性感染个体、免疫抑制性疾病等,以提高当前免疫质量。
(2)给母猪接种疫苗时必须坚持“一猪一针头”,以防止经针头造成交叉感染,这是杜绝传染病经血液传播关键;胎相明显、腹部膨大的母猪接种相关疫苗应做到尽量轻柔,禁止给过于紧张、焦躁不安的怀孕母猪粗暴注射疫苗,以免产生流产意外。
(3)给母猪接种疫苗期间禁止投喂各种抗生素类、矿物盐类,也不能使用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疫苗接种前后一周内禁用碘制剂消毒注射针头;疫苗接种前后混饮高纯黄芪多糖、免疫增效剂等,对增进母猪机体免疫力、强化当前免疫效果非常有效。
(4)母猪怀孕期间除少数几种规定母猪慎用疫苗外,其他的原则上都可以接种,这对母猪和新生仔猪皆有益,如猪瘟、猪链球菌、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和猪乙脑苗等。建议最好在配种后30 d至产前30 d进行接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疫苗的注射时间最好是安排在后面,比如先接种猪瘟苗后做蓝耳病苗;同一种疫苗,在有活苗和灭活苗时,母猪尽量选择灭活苗,且在首免疫后7~10 d加强免疫1次;伪狂犬苗母猪宜选做灭活苗,仔猪宜做活苗;疫苗注射期间尽量防止机械性撞击母猪腹部,避免造成死胎或流产等。
(5)母猪接种疫苗后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应激反应),因此在注射疫苗后1~10 min内要注意观察,若出现呼吸加快、皮肤潮红、饮食欲衰减或绝食等,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等药物解救之,轻症者建议注射20%~50%葡萄糖液缓解,这对产生免疫应答的效果影响较小。一般轻微的症状对母猪影响不大,短时间内即可自行消失并恢复正常,笔者建议给母猪接种时可配合新必妥5~10 mL使用,做完疫苗后仍需观察一段时间,这可以有效预防意外发生。
3 母猪产前药物保健预防程序
(1)母猪产前定期投放抗病毒药物,如黄芪多糖、 绿原酸等,可预防蓝耳、圆环、猪瘟等病毒性疾病,提高其机体抗病能力,消除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推荐使用复方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人参皂苷、青蒿素、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免疫增效因子等),按0.2%~0.5%拌料投喂,于每月初连用7~10 d,也可长期添加效果显著。
(2)猪场发生疫情时,确实需要采用抗生素进行统防统治时,建议对怀孕母猪适量投喂抗菌药物,针对性清除体内的病原菌、支原体、血液原虫等。
(3)规模化猪场购买饲料原料时应严把质量关,选用来源可靠的豆粕、麦麸、玉米等,但在贮存过程中饲用玉米、麸皮等极易发生霉变,产生霉菌毒素能导致动物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以及母猪不孕、胎儿早期溶解、流产、死胎、少产、产弱仔和木乃伊胎等。解决办法是日粮添加“霉毒清”或“五香脱霉散”,以解除霉菌毒素危害,常添加霉毒清(300~500g/t),预防效果颇佳。
(4)经实践验证,对怀孕母猪适量添加VE、VC、B,可有效减少应激,增强母猪机体抗病能力,且对预防母猪消化不良及便秘有一定效果。
(5)母猪产前的驱虫工作易被忽视,这对哺乳期母子健康危害极大,建议于母猪产前2~3周内添加适量体内、 体外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驱虫,一般采用虫清(400 g/t),分早晚投喂,连用5~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