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选官要“看脸”?

2016-04-28板桥霜

廉政瞭望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艮罗隐选官

板桥霜

在古代,从皇帝到小吏,绝大多数人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或许是大权在握,感觉好,气场足,想给人带来另一番不同感受。朱元璋一张麻子脸,却要求画师把自己画成唐宗宋祖合二为一的龙相;陈后主听说隋文帝杨坚状貌异人,便让袁彦画像而归,见到后大骇:“吾不欲见此人!”立刻命人将画扔了,原因是太丑。

官之优劣,并不在貌。晏婴三尺而为齐相,周昌口吃而能辅汉。相反,孔子以貌取人,不就曾失之子羽嘛。但在古代,相貌却是选官标准之一。清朝“大老虎”和珅,用今天的话来说是“颜值爆表”,又会拍马屁,在乾隆帝身边一站就是20多年,让皇帝看得老顺眼了。最悲伤故事里的人则应该是钟馗,虽然才华出众,却因相貌丑陋落选科举,在殿阶一头撞死。

看顺眼,升得快

选官中“以貌取人”最初来源于儒家对容止和威仪的重视,礼仪中有专门的“容礼”,随着后来君主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就完全将个人好恶体现在官员的选拔上。

有时候,帅哥与丑男在官场的发展大为不同。宋神宗提拔王迥做官,原因就是颜值高。王迥是个唱戏的,人称“奇俊王家郎”,但人品比较差,而且也没多少墨水。即便如此,宰相蔡确举荐他为监司,充当监察官员时,宋神宗一听是“王家郎”,便欣然应允。

后来哲宗皇帝继位,蔡确推荐了一个极其有才的丑男袁应中。老袁不仅满脸麻子,还是个斜肩膀。哲宗见后“连称太陋。袁错愕,不得陈述而退。”看看,皇帝换了,看脸的标准没有变。

最“以貌取人”的并非宋朝,明清时期,容貌在选官时的“分散”竟占到了六分之一,科举殿试时还经常以容貌定状元。如明英宗在大同接见韩雍时,“壮其貌,留为兵部右侍郎”;师逵因触犯上司,被逮至京城,明太祖见其长相非凡,擢为御史。

瞿鸿禨更是因为长相与同治皇帝相像而升迁很快。据说是慈禧见瞿鸿禨长相同自己死去的儿子很像,因此重用他。瞿也曾笑着对人说:“予之显贵,就是靠着这张面皮啊。说我年轻是长得像同治皇帝,升得快,但现在却停滞了,恐怕是因为老了不像了的原因吧。”

最“外貌协会”的,非如今影视题材中最喜的“四爷”雍正帝莫属。他在提拔官员前,喜欢亲自面试。他曾说金庸祖上的查嗣庭“兼有狼顾之相”,没几年,就将其戮尸枭首;高邮知州黄廷铨“眼光不定,未必似端人”;清江知县金广培“平常老实人,两只忠臣眼”;苏松镇标游击林子龙“魁梧,可升用”……到底准不准,其实也是一半一半,几乎就是个街边看相的水平。

看走眼,好遗憾

在唐朝,选拔官员的条件第一个就是身体相貌要丰满高大。诗人罗隐因为长得丑,别说做不了官,甚至没有多少姑娘喜欢。郑畋的女儿特别喜欢罗隐的诗,誓非他不嫁,后来碰面,却是见光死,郑女发誓终身不咏罗隐诗。

吏部在选官的时候,有一本类似于手册的指导文件:官员相貌的上品首推“国”字脸,这种相貌威严正气,有官威;其次是“目”字脸,五官风雅俊朗,有亲和力;最差是“金”字型,上小下大。不过,戴上乌纱帽,倒也能遮丑。

在清朝,参加过三次会试仍没有中进士的“困难户”,可以参加名为“大挑”的选官程序,给一个做官机会。但这里面一条明确的规定:“大挑一科,不试文艺,专看相貌。”

晚清名相阎敬铭在早年参加“大挑”时的遭遇,简直就是“衰”得不能再“衰”了。举人大挑时按照同、田、申、甲、由五字作为相貌评判标准。“同”字脸第一,“田”字脸其次,此外脸形像“申”、“甲”、“由”字的,也有入选之望。阎敬铭的脸哪个都不像,且两眼一大一小、一高一低,身高又不满五尺,怎么看怎么都不像个当官儿的。

这不,阎敬铭刚行完礼,连自报履历还没来得及,主挑的亲王看到他猥琐的形状,便厉声呵斥到:“阎敬铭先出去!”挑都不用挑了。谁知老阎最后发愤,考取功名,成为了一代名臣。

国家以貌取人,知人知面难知心。建文帝时,举子王艮在殿试中,策论考了第一名,本来状元应该是他的。但是皇帝嫌他长得不好看,把第一名的位置给了胡广。就这样,到手的状元飞了,按说他应该对建文帝有一肚子怨气才对,可在“靖难之役”中,他和胡广却有不同表现。

燕王朱棣的军队兵临城下,胡广愤激慷慨,表示要与朱棣不共戴天,以身殉国;王艮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流泪。结果,胡广第二天就投降了,“召至,叩头谢”。王艮回家对自己的妻子说:“我是领国家俸禄的大臣,到了这个地步,只能以身殉国了。”然后从容自杀。建文帝若泉下有知,估计要再羞死一遍。

凭皮相选官,对王朝根基的损耗是逐渐积累的。明朝六科给事中属于言官,对他们的任用,却一度“专以体貌为主”。清人王之春在《椒生随笔》中说:“台谏言职,徒以貌取,此明季所由速亡也。”

当时的翰林编修张元祯尝建言,“选六科给事中不必拘体貌长大,惟当以器识远大,学问该博,文章优赡者充之”。但却受到诘难:“六科都是皇上的近侍官,如果不选点帅的,怎么能够以壮观班行,表仪朝宁?”

这也难怪,古代常人眼光常有局限,如后周世宗柴荣,可谓一代英主,但他“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看吧,柴荣的气度和胆识也不过如此,对长相威严的将领也难以相容,生怕他们威胁到自家的江山。可他刚死后不久,相貌平平的那个黑浊胖子,也是好兄弟的赵匡胤就夺走了柴家江山。

吏部在选官的时候,上品首推“国”字脸,这种相貌威严正气,有官威;其次是“目”字脸,五官风雅俊朗,有亲和力;最差是“金”字型,上小下大。不过,戴上乌纱帽,倒也能遮丑。

猜你喜欢

王艮罗隐选官
清 李禅 行书罗隐七言诗句联
王艮“明哲保身”说的历史叙事
罗隐:唐诗界的“吐槽狂魔”
希望不是作秀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王艮身本语意及其自我解读*
罗隐集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李定广先生《罗隐集系年校笺》评介
我国选官制度演变及启示
王艮身本思想再探讨
关于王艮“人欲”思想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