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厨子、道士和吹手:“办事”十年

2016-04-28龚斯宇

廉政瞭望 2016年3期
关键词:厨子办事

龚斯宇

当地把承包“坝坝宴”服务的人称为“厨子”。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通常是主家自个儿把菜买好,厨子除了提供菜品,还要准备各类厨具和桌椅板凳。

这个丙申猴年的初一到十五,忙坏了曾银林夫妻俩。“每天只睡得了两三个小时,上半年就这半月事情最多。别人耍的时候,我们得挣口粮。”曾银林的妻子符自华是个心直口快的女人,摆着头回忆自己的春节。

曾银林和符自华在四川富顺县古佛镇干“厨子”这行已经20多年。说是“厨子”,其实是在镇上承包婚丧宴席的老板,客源一直稳定。当地把承包“坝坝宴”服务的人称为“厨子”。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通常是主家自个儿把菜买好,厨子除了提供菜品,还要准备各类厨具和桌椅板凳。

当地人把婚丧喜庆的各类事宜统称“办事”。而他们,是“办事”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也见证了各类变迁。

办事扎堆的春节

“现在年味淡了哟,以前那才叫热闹。特别是最近这十年,变化那叫一个大。”从古佛到富顺的中巴车上,一个老妇人在嘈杂中大声说道。

在符自华的记忆里,身边的年轻人留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除了过年这段时间,男女老少都能聚拢的时间真是不多了。”她告诉廉政瞭望记者,春节忙完了,预计整个上半年都相对清闲——大场子少了。

在曾银林两口子的眼里,以前一年到头都有“办事”的,越往后,特别是近几年,坝坝宴越来越集中在春节的这半个月。“出去干事的人越来越多,平时都难得回趟家,‘小事办得越来越少,遇到‘大事,也没以前热闹了,因为人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凑齐了。”符自华回忆说。

所谓“大事”,一般指结婚、老人去世、“满十”的老人生日等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屋头‘老了人(老人去世),家里人都会非常重视,这时候身在外地的亲朋也会尽量赶回来。”符自华介绍道。

“蒸菜在宴席上是少不了的,所以看一个坝坝宴的规模,从笼屉的高度就能看出来。规模越大,笼屉垒得越高。”符自华指着自家的二十个大蒸笼说——把它们层层摞起后,需两个成年人的双臂张开才能抱住。

记者找到符自华的时候,她正在店里休息。“这两天就四五天才搞一场,往后就慢慢进入淡季。”她表示,最近接的几场坝坝宴都是老人满十,一场“十几二十桌,规模不大不小”。

春节期间,另一类忙碌的职业,则是“吹手”。所谓吹手,就是在各类婚丧嫁娶活动中担任乐手的人。

陈光富在镇上当吹手20来年,人称“陈八”。春节期间几乎天天跑场。“一个吹手平时大概一场挣五十,春节的时候翻倍。”

“要说闹热,过年还是保准闹热。平日里就说不准了,一些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搞的规模不一定办那么大了。”陈八感觉,身边的人似乎变得更“实在”了,“几年前,请八铺十铺吹手的多的是,现在一般就是请一两铺就差不多了。”所谓“一铺”,一般是三个吹手。

“可能是因为平时在家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开始觉得请那么多也没意思了吧。”对于这些变化,他这样推测。

这十年来,“办事”上的变化不少。曾银林两口子的生意也经历了一些起伏,他们深感厨子没以前好当了——“物质条件提高了以后,菜的花样也多了,人却难满足了”。

“这两年,大家在很多方面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宴席总的来说比以前办得少了。但是,有一个行业基本上是只增不减,那就是丧葬。”符自华补充道。

“虽然总体上办‘大席的人少了,但是,那些家里有条件的,多半还是很看重这个事情。这不,前段时间镇上有个老人满百岁,就办了90多桌。其他周边更富裕的乡镇,‘大席就更多了——不光是春节,平时的‘大席也比这边更常见。”一名镇上的老人告诉记者,有些人情赶得多的,正月里就赶了4000多元。

十年里的变与不变

这十年,陈光友的“生意”稳定增长。“不管啥时候,‘老了人都是大事,肯定是免不了要做法事的。”他是一名丧葬道士——虽然用的是佛教的仪轨和法器,但当地人仍然把这类人称为“道士”。

陈光友做一天法事收费大约三四千元。“价格跟关系亲疏有关。关系好的就收得少点,关系一般的就收得多点。”在陈光友看来,尽管这些年大家在很多方面的观念有变,但对丧葬事宜的重视程度,从未变过。

“过去大多数人一般都只办个‘昼宵(一天一夜),近些年来,三天、五天、七天的法事都慢慢多起来了。”陈光友解释说,过生日、结婚、搬迁都可以略过去不办事,但是丧事总是“略不过去的”。“一年到头总会有人去世嘛,所以生意一直都不错。”

和道士不同,厨子感觉“压力不小”。“做坝坝宴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竞争可大了,就这镇上大约就有十几家。”符自华说。

虽然有竞争上的压力,但是曾银林两口子的生意做得“还算不错”,能够吸引很多回头客。在全镇,只有两家厨子会给伙计做专门的岗前培训——曾银林他们就是其中一家。“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一定不能疏忽,会毁了一个厨子的名声。”曾银林说。

这跟他们入行早有一定的关系。20年前,曾银林背着背篓到各家给人办宴。那时,还不叫“一条龙”,桌椅板凳由主家提供。而更早些时候,符自华还是一个在广东餐馆打工的女孩。“20多岁的时候,我就学了不少餐饮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她回忆道。

而“一条龙”服务,也是随着当地人的生活水平的上升逐渐兴起的。“过去办席是自己动手办,后来花钱请人做厨,再后来,也就是最近十多年,才有了‘一条龙,基本上除了买菜,主家把其他的都交给厨子来做。”曾银林表示,“一条龙”的生意在2011~2013年之间达到了高峰,“那时候办大席的比现在多,动辄四五十桌。”

年轻人的胃口,却还是填不满

和厨子曾银林一样,陈八感觉“近两三年的钱开始难挣”,被雇的吹手队伍规模普遍缩减,烟花爆竹的销量也逐年下降。“大家口袋都紧了。”

“今年前两个月的收入比往年起码减少了三分之一。”符自华觉得,一方面这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跟从中央到地方提倡的节俭之风有很大的关系。“讲实话,虽然我做这行,但我也觉得以前铺张浪费的风气确实不好。现在生意是难做些,但大家不用再在办事上那么攀比,日子过得比以前顺畅了,也挺好。”

办一桌席,厨子收费大约在300~500元之间,给伙计的人工费通常是100元以上。“十年前,大约是50元的人工费,这十年什么东西都在涨价,所以我们感觉利润空间一直在缩。”符自华表示。

“另一方面,现在的人口味越来越挑了,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把品质提上去。”在符自华的印象中,夫妻俩刚刚开始做“一条龙”的时候,菜品都相对简单,荤菜都以常见的猪肉、牛肉和鸡鸭肉为主。“后来啊,大家见的东西多了,都想尝鲜,所以什么山珍海味都出现在坝坝宴上了。小到鱼虾扇贝,大到甲鱼,都成了不再稀奇的东西。”

但是这也让这个老板娘有些不安。“虽然大家吃得多了,但好像健康问题也跟着来了——我的想法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我觉得很多好吃的不一定健康,村里的慢性病越来越多,八成跟吃都有关系。”平日里聊天的时候,她总爱向人普及她的一套饮食理论,“吃得简单点,身体才会更舒服。”

但接受她的观点的人并不多。“年龄大一点的,开始慢慢接受了,年轻人的胃口,却还是填不满。”她感慨地说道。

猜你喜欢

厨子办事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铁厨子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各自为政
不想当厨子的大师不是好吃货
铁厨子
铁厨子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铁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