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个案研究

2016-04-28曹传东赵华新

中国远程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曹传东++赵华新

【摘 要】

本研究以MOOC学院中评分最高的课程“财务分析与决策”为个案,旨在分析该课程讨论区社会性交互的现状与交互质量。研究结果显示:MOOC课程讨论区讨论话题广泛,但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教学管理类的主题也受到学习者的关注;MOOC课程学习者情感交流较少;MOOC平台使用相关因素会限制学习者之间进一步互动;该课程学习者的社会性交互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从构建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主讲教师、课程助教的积极引导与调控作用,加强论坛发帖管理,建立健全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改善和提高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质量。

【关键词】 MOOC;课程讨论区;社会性交互;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40-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03—0039—06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其开放性、大规模、社会性等特点,赢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然而,和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一样,其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显得尤为重要。MOOC课程讨论区作为师生、生生交互的重要场所,成为评价MOOC课程社会性交互的重要方面。

一、远程教育中的社会性交互文献综述

最早提出社会性交互这一概念的是加拿大著名学者托尼·贝茨(Tony Bates),他认为社会性交互是指两个或多个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交互[1]。社会性交互是远程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性交互的特点与规律、交互质量、交互策略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领域。

王爱梅等人认为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开放性、文本特性、持久性和对技术及任务的依赖性[2];李良等人通过交互密度来区分积极参与者与消极参与者,并对两者的社会性交互特征进行研究,得出积极参与者的交互在认知行为的层次上要高于消极参与者[3]。社会性交互质量是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陈丽以远程教师培训中的在线讨论为例,采用古纳瓦德纳(Gunawardena)提出的交互分析模型来分析学习者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发现核心参与者的兴趣和水平决定了其他学习者社会性交互的方向与水 平[4];李良、胡晶对网络教育培训课程中学习者社会性交互水平进行研究,得出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交互水平较低等结论[5]。针对社会性交互中出现的交互质量较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陈丽和伊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社会性交互策略框架[6][7],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通过改善交互氛围、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等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社会性交互出现的问题[8][9][10]。目前,国内关于社会性交互评价方面的研究,多为借鉴国外已有的评价体系来展开,如亨利(Henri)的分析框架、加里森(Garrison)的批判性思维四阶段模型、古纳瓦德纳的交互分析模型等。熊秋娥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社会性交互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异步社会性交互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维度和53个二级指标[11]。

国内关于社会性交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笔者发现已有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电大的教学平台、网络论坛以及其他虚拟学习社区,而以MOOC课程讨论区交互为研究对象的较少。目前,关于MOOC交互的研究主要包括交互机制[12]、交互网络结构特征[13]、交互影响距离[14]、主题交互模型[15]等方面。但对MOOC课程讨论区中社会性交互质量的研究却不多见,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MOOC课程讨论区中社会性交互的现状以及质量进行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果壳网旗下的MOOC学院中评分最高的课程之一“财务分析与决策”为研究对象。该课程于2014年3月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开课,主讲教师为清华大学的肖星教授。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十章,课时10周。该课程一上线就吸引了万名学子的追捧,报名学习人数多达43,765人。由于第一期的成功,该课程于2015年3月9日再次登录学堂在线。截至2015年7月1日,该课程的讨论区已有682条讨论主题,共有4,452条讨论记录,话题讨论范围涵盖比较广。因此,本研究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讨论区的文本内容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讨论主题、帖子回复数量、发帖者的角色等方面对讨论区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借鉴古纳瓦德纳的交互分析模型对该课程讨论区的交互质量进行分析。

(三)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可以根据公式计算而得, R=n×K / [1+(n-1)×K][16]。其中,R为信度,n为评判人的数量,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计算公式为K=2×M/(N1+N2)(M为评判人完全同意的类目数,N1为第一位评判人分析的类目数,N2为第二位评判人分析的类目数)。研究内容分别由两位作者独立编码,然后通过计算可知,在数量化分析阶段,该研究的信度约为0.921;在交互质量分析阶段,信度约为0.917。两次分析的信度均大于0.90,具有较好的信度,因此分析结果可以为研究所用。

三、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一)MOOC课程讨论区社会性交互数量分析

1. 讨论主题统计分析

“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讨论区主要由讨论标题、发帖人员类型、回复数量以及讨论内容等部分组成。标题是对帖子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因此本部分将每一条标题作为一个分析单元(暂不考虑帖子里具体的回复内容),共得到682个讨论主题。借鉴已有研究的类目分析方法,本研究将MOOC课程讨论区的主题类目分为课程学习类、教学管理类、MOOC平台使用类和日常交流类。通过对682个讨论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到表1。

(1)MOOC课程学习者讨论话题广泛,但主要以课程学习类为主

MOOC课程学习的讨论话题涉及课程学习类、教学管理类、MOOC平台使用类、日常交流类和闲聊灌水类。课程学习类帖子数量为390个,占比57.18%,其中由教师或社区助教发布的帖子数量为15个。由此可见该课程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能够较主动地在讨论区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其发帖内容多以知识点的探讨、作业疑难问题的解答为主,这说明MOOC课程学习者之间具有共同的学术话题,讨论内容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展开。

(2)教学管理类主题也受到MOOC课程学习者的关注

教学管理类的帖子总数为173个,占比25.36%,其讨论内容涉及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成绩管理、证书申请等话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MOOC课程本身的特点相关,MOOC课程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而且还提供完整的学习过程体验。这就涉及有关考试安排、成绩管理、证书申请等相关讨论主题;二是与学习者参加MOOC课程学习动力——获得证书密切相关。

(3)MOOC课程学习者情感交流较少

日常交流类帖子总数为68条,占比9.97%。虽然这类帖子与学习内容相关性不大,但却有助于维持和增强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机,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巩固。然而,学习者对此类帖子的关注度较低,如:用户名为“PingGai”的学习者发帖称由于自己选修多门网上课程,害怕自己坚持不下来。对该帖回复的仅有两名学习者,且回复内容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鼓励。闲聊灌水类的帖子总数为10个,占比1.47%,说明该课程学习论坛的有效使用率较高。

(4)MOOC平台使用相关因素会限制学习者之间进一步的互动

有关MOOC平台如何使用一类的帖子共出现51次,占比7.49%,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注册账号、作业互评功能的使用、手机客户端无法做练习、网速慢、视频无字幕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学习者较差的学习体验,不利于学习者后续的学习与交流。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 学习者参加课程学习未经相关培训,对MOOC平台的相关功能不熟悉;② 与我国目前的网络技术水平有关。这些都是日后网络课程建设者应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2. 帖子回复数量统计分析

通过对所有帖子主题的回复数量(由于帖子标题后面显示的回复数量n包含标题在内,因此所有帖子的回复数量实为n-1)与发帖者角色的统计得出表2与表3。

由表2和表3可知:

(1)发帖者的角色是影响帖子受关注程度的重要因素

讨论区帖子回复数在10人以上的帖子总数为45个,其中有36个是由教师或社区助教发布的,帖子的回复总数高达3,514条,平均每个帖子回复数为97.61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课程学习者发布的帖子总数为642个,而其回复总数却只有933条,平均每个帖子回复数为1.45个。结合表2可知,课程学习者发帖中有171个帖子没有回应,占总帖子数的25.07%;回复人数为1的帖子总数为288,占总帖子的42.23%。只有极少数的帖子回复人数超过6个人。这说明由教师或社区助教发布的帖子受到课程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由课程学习者发布的帖子则容易被其他课程学习者忽视。

(2)MOOC课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

由表2可知,74.93%的帖子能得到教师、社区助教或其他课程学习者的回复,没有得到回复的帖子总数占25.07%。经过对帖子主题的分析可知,其中询问考试安排、成绩以及证书申请相关情况的较多,而关于这些问题的公告在课程主页的课程信息板块和论坛置顶帖子中均有详细解答。这说明部分课程学习者不熟悉课程主页的相关功能,没有认真阅读相关帖子的说明,从而造成大量重复帖的出现。

(3)MOOC课程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的人数较少

由表3可以推算出参与课程讨论的次数为4,452次,而报名参与本课程学习的人数多达43,765人,参与课程讨论的学习者数量占总人数的10.17%。这充分说明大多数的MOOC课程学习者都扮演隐客的角色,他们以浏览信息为主,很少主动参与课程讨论。只有极少数学习者扮演活跃者的角色,他们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主动就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课程论坛的建设和新知识的建构有较大的贡献。

(二)MOOC课程讨论区社会性交互质量分析

本研究采用古纳瓦德纳提出的交互分析模型,他将基于网络的异步交互分为五个阶段(详见表4),这五个阶段可以反映和解释社会性交互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关系[17]。

由于本部分主要考察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质量,因此仅对390个课程学习主题类帖子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每个帖子回复的数量以及长度均不相同,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多种不同的交互类型和层次,也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阶段,因此对讨论内容进行意义单元划分,共得到2,280个意义单元。意义单元代表单一的思想或观点,是一段内容中表达一个单一信息的单元[18]。以用户名为“ccy229165”的回帖为例:“不太明白同学你说的成本具体指什么?我的理解是你的意思是说差异化需要更多的研发和设计的支出吗?(意义单元1,属于第一阶段中的相互询问、回答以澄清描述的问题)这个应该是计入某一期的费用里面的,而不会直接分摊到每个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里的,所以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应该没有那么大。”(意义单元2,属于第二阶段提出替代假设、观点)

通过对2,280个意义单元(其中有121个意义单元不属于研究范畴,这些意义单元多为寒暄、求助以及发布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等)的分析得出表4。由表4可知该课程讨论区中有1,093个(占比47.94%)意义单元属于社会性交互质量的第一阶段,其表现形式多为学习者A提出问题,学习者B就该问题进行描述回答,学习者C对学习者B的观点表示认同,如:

“7.5课后习题:总资产周转率提高,而净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保持不变。怎么增加净资产收益率?(提问者:qixueyu)

总资产周转率×净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增加,净利润率不变,则总资产报酬率增加。权益乘数和资产负债率同方向变动,资产负债率不变,则权益乘数不变。因为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权益乘数不变,总资产报酬率增加,则净资产收益率增加。(回复者:yanel)

楼上强大,正解。(回复者:XiaozhangDuan)

高人啊,佩服!(回复者:sunxiaowu)”[19]

属于第二阶段——学习者之间发现和分析各种思想、概念和观点不一致的地方——的意义单元有707个,占总数的31.01%。相较于第一阶段,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阶段,师生之间的交互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开始注重对概念、观点等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激烈讨论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属于第三阶段的意义单元共有237个,占比10.39%。除此之外,属于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意义单元分别有85个和37个,占比3.73%和1.62%。这说明该课程学习者中只有极少数的讨论能够达到知识建构的高级阶段。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课程学习者自身的学识、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有关。该课程定位于研究生课程,然而在选修条件中却没有对选修者做出任何的硬性要求[20]。

总体上来说,该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质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该课程的课程评价方式为练习及作业占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成绩的50%,而对于学习者是否参与课程讨论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的积极性。作者查阅了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的课程评价方式,许多课程都对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一)”要求课后讨论占成绩的30%;浙江大学“管理概论”要求学习者参加课程讨论,发言(贴)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另一方面,问题类型多为良构问题,学习者的思维局限于问题本身。良构问题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学习者的思维受限于问题本身,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也仅限于你问我答的形式,很少涉及辩论、协商、建构等高级思维形式。如:

学习者“Gogogo_皮卡丘”问:“营业外收入属于什么?”

老师“summer_dan”回答:“利润表的收入项目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21]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讨论区文本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可知:该课程讨论区有广泛的讨论主题,但主要以课程学习内容为主;教学管理类主题也受到课程学习者的关注;学习者之间情感交流较少;MOOC平台使用相关因素会限制学习者之间进一步的互动;发帖者的角色是影响帖子受关注程度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但由于对课程主页相关功能不熟悉、未阅读已有帖子等原因造成大量重复帖的出现;参与讨论人数较少以及社会性交互质量较低。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和完善讨论区社会性交互的现状与质量: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

在网络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凝聚力和群体感,促进网上教与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质量[23]。学习共同体的两个基本功能是社会强化和信息交流[24]。学习者通过共同的学习活动,分享知识与信息,不仅能完成课程学习,也可以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并逐渐形成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在学习共同体中,师生之间就课程学习、情感问题相互讨论、相互鼓励,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二)充分发挥主讲教师或课程助教的引导作用,鼓励隐客、非积极参与者主动参与课程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更乐意参与教师组织的讨论话题,这就要求主讲教师或课程助教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更多的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① 及时回复学习者的提问;② 精心设计讨论主题,采用专题讨论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加入讨论;③ 以鼓励、肯定为主,充分调动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④ 增加情感讨论的话题,缩短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三)建立健全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机制,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

课程评价方式在参考作业完成率和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如当学习者在学习平台上注册时应为每个学习者建立学习档案,若学习者在学习期间发起话题讨论、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能激发更多学习者参与话题讨论时应得到一定的积分并详细记录在学习档案中,最终将积分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

(四)加强论坛发帖管理,减少重复帖的数量

尽管课程论坛中已经具备帖子置顶、搜索等功能,但仍然不能很好解决大量重复帖的出现,重复帖的出现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① 不利于主讲教师或者助教及时回复问题;② 造成其他学习者在查看、搜索已有帖子时浪费更多的时间;③ 某种程度上造成论坛出现“死帖”的现象;④ 容易导致论坛低层次的互动,不利于课程论坛的长远发展。

平台建设者或者课程提供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重复帖的数量:① 制定发帖规则,并将发帖规则置于论坛的首页顶部。要求发帖者在发帖之前必须阅读相关说明,严格按照发帖制度发布帖子。② 增加帖子审核的功能;③ 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对于违反发帖规则的学习者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 姚芳芳. 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 王爱梅,杨小勤,王爱义. 网络学习环境中社会性交互特点的研究[J]. 继续教育,2006,(07):56-58.

[3] 李良,乔海英,王淑平. 基于Moodle平台的学习者社会性交互特征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2,(07):48-53.

[4] 陈丽. 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4,(07):19-22.

[5] 李良,胡晶. 网络培训中社会性交互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5-8.

[6] 陈丽,仝艳蕊. 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和方法[J]. 中国远程教育,2006,(08):14-17、78.

[7] 尹洁. 促进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的研究[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25-29.

[8] 李远航,王子平. 社会学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9,(09):75-77.

[9]谢莹. 网络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的社会性交互研究——以MOOC学院为例[D]. 云南师范大学,2014.

[10] 乔海英,封红梅. 远程教育类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性交互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32-34.

[11] 熊秋娥. 在线学习中异步社会性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5.

[12] 王璐. 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交互机制[A].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 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7.

[13] 徐彬,张昱,李封,杨丹. MOOC课程论坛中学习者论坛交互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 计算机教育,2015,(15):23-26、35.

[14] 杨彬,夏志鹏. MOOC中的交互影响距离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4):1-4.

[15]石博,何楚,卓桐,徐新. 慕课教学中基于局部社区发现的主题交互模型[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06):1724-1727.

[16] 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胡艳. 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15,(02):25-31.

[17] 曹良亮,陈丽. 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02):12-16、25、78.

[18] 李彤彤,马秀峰. 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09):26-32.

[19][21] 《财务分析与决策》. 讨论区[EB/OL]. [2015-07-24]. 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TsinghuaX+80512073X_2015_2+2015_T2/discussion/forum/

[20] MOOC学院. 《财务分析与决策》简介[EB/OL]. [2015-07-23]. http://mooc.guokr.com/course/605/%E8%B4%A2%E5%8A%A1%E5%88%86%E6%9E%90%E4%B8%8E%E5%86%B3%E7%AD%96/

[22]王陆,杨惠,白继芳. 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 中国电化教育,2008,(04):31-34.

[23] 王海东,丁兴富. 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 中国电化教育,2004,(11):29-32.

[24] 孙娟. 网络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成员互动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5-08-04

定稿日期:2015-11-23

作者简介:.曹传东,系统分析师,高级工程师,硕士,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832003)。

赵华新,硕士研究生,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832003)。

责任编辑 石 子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