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筛查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
2016-04-28姜燕王淑荣
姜燕王淑荣
1.滨州医学院 256603;2.荣成市妇幼保健院 264309;3.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264100
超声筛查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
姜燕12王淑荣3
1.滨州医学院 256603;2.荣成市妇幼保健院 264309;3.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264100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荣成市妇幼保健院体检42天婴幼儿1068名共2136个髋关节,对1068名婴幼儿行Graf法超声筛查。结果:超声筛查1068名婴幼儿, GrafI型2050个髋关节,占96%;GrafIIa型29个髋关节,占1.34 %;GrafIIb型 27个髋关节,占1.26%;GrafIIc型 21个髋关节,占0.98%;GrafIII、IV型9个髋关节,占0.42%。结论: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婴幼儿DDH较为可靠的方法。
婴幼儿 超声筛查 DDH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 DDH),以往临床常用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来诊断,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争议,婴幼儿出生后前几个月内,髋臼顶和股骨头的主要组织成分为透明软骨,具有良好地声学可透性和结构可塑能力,是选择超声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最佳时期。
资料与方法
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体检42天婴幼儿1068名共2136个髋关节。
仪器:使用Logiq-700和GE-vivid7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MHz。
方法:患儿安静状态下,取仰卧位,下肢自然屈曲并轻度内旋,将超声探头置于大转子上,探头垂直骨盆矢状面,对患儿股骨头、髋臼进行检查。双侧髋关节都要检查。冻结图像标准由髂骨下缘、髋臼骨顶的中部切面、关节盂唇三点辨认。平直的髂骨声影为基线,自髋臼窝内髂骨下缘与骨性髋臼窝的切线为骨顶线,关节盂唇中点与骨缘转折点的连线为软骨顶线。基线与骨顶线相交成a角,基线与软骨顶线相交成ß角。
诊断与分型:按照Graf分类标准将受检髋关节进行分类(见表1)。
表1 髋关节Graf超声分型
结果
超声筛查1068名婴幼儿,GrafI型(正常髋关节)2050个髋关节,占96%;GrafIIa型(未成熟髋关节)29个髋关节,占1.34 %;GrafIIb型(发育不良髋关节)27个髋关节,占1.26%;GrafIIc(发育不良髋关节)型21个髋关节,占0.98%;GrafIII、IV型(脱位髋关节)9个髋关节,占0.42 %。诊断为DDH婴儿的共57个髋关节,占2.67%。
讨论
1992年北美小儿外科学会将传统应用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1]。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最常见的骨关节畸形之一,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是指股骨头和髋臼对应关系的异常,包括骨性、软骨性以及软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异常。DDH的发病目前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发病率为0.091%-0.380%[2],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地区、家族遗传、诊断标准、筛查人员和受检年龄不同等因素有关。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DDH 的重要方法,X线检查能显示患儿的骨性结构,但婴幼儿处于发育阶段,软骨较多,骨性结构难以显示,早期诊断效果不佳,且进行X线检测有放射性,对患儿有一定危害[3]。超声诊断安全性高,诊断过程简单,具有无创特点[4],尤其是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髋臼和股骨头的主要组织成分是透明软骨,具有良好的声学可透性。
大部分DDH病例出生时,是髋关节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容易从髋臼滑入滑出,一段时间后再形成比较固定的脱位关系,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大多数学者建议DDH检查在出生后4-6周为宜,以避免由假阳性导致过度诊断,甚至多度治疗[5]。总之,超声检查能对早期婴幼儿髋关节的发育进行客观评估,可作为婴幼儿DDH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
[1]史 淼,滕剑波,马玉香.发育性髋脱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2):205-207.
[2]黄冬平,黄苑铭,高薇薇,等.新生儿发育性體关节异常筛查结果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5):382-384 .
[3]易欣,胡熙,高虹,等.超声对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诊断及疗效评价[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3):203-205.
[4]俞波,候艳青,严济泳,等.超声检查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9):9-11.
[5]陈博昌.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9):603-605.
R726.8
A
1672-5018(2016)11-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