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词语训释
2016-04-27李娟
摘 要:《西游记》的词汇量大,涉及的语料广泛,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本文通释了《西游记》里面几个“字面生涩而义晦、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扶苏、頫顖、奔奉。
关键词:《西游记》;“扶苏”等;训释
作者简介:李娟,女,湖南省衡阳市人,1992年6月出生,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2
《西游记》是明代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语料涉及面广,口语性强,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语言面貌,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前人对《西游记》词汇的研究虽然已经相当丰富,但并非所有词义都已解决。近来通读此书,发现书中的有些语词,在《汉语大词典》等辞书中或失收、或缺漏义项。另外,书中有些语词,虽然今天仍然在用,但词义已经变了,读者容易以今律古。本文选取了三个语词略加考究,以期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以及读者有所裨益。
一、扶苏
形容词,表示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
1.话说唐三藏固住元阳,出离了烟…… 冉冉绿阴密,风轻燕引雏。 新荷翻沼面,修竹渐扶苏。(第八十四回)
按:“扶苏”在《西游记》中仅出现1例,从这一回的上下文来看,“扶苏”应该是用来修饰修竹的,表示竹子的一个状态。今《汉语大词典》所收“扶苏”一词有以下几个义项: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传:“扶苏,扶胥,小木也。”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汉郑玄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4、水名。显然“修竹渐扶苏”的“扶苏”与这四个义项都不能相搭配。(明张瀚《松窗梦语》)卷五:“次瑞香,枝叶扶苏,花朵茂密,表紫里白,香芬比麝尤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汉书·杨雄传》:“顾而作《太玄》五千文,支叶扶疏,独说十余万言。”师古曰:“扶疏,分布也。”杨雄《解嘲》:“枝叶扶疏。”李善注引《说文》:“扶疏,四布也。”。《后汉书·延笃传》:“草木之生,始於萌芽,终於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縟,末虽繁蔚,致诸根也。”《松窗梦语》卷二:“亭后有樟树一本,围十余丈,而榕木寄生其中,扶疏阴翳。后山渐高,传为闽越王无诸建都于此”。这里的“扶疏”是指“四布也”。前两例的“扶苏”与后面三例“扶疏”的用法相同,都是用来修饰枝叶的,可见文中所提到的“扶苏”即是“扶疏”,根据《松窗梦语》卷五来看,“枝叶扶苏,花朵茂密”是对偶句,“扶苏”与“茂密”相对成文,都是形容词。所以“扶苏”是指枝叶四布,多而茂盛。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手部》:“扶,假借为枎”。《说文·木部》、《玉篇·木部》:“枎,枎疏,四布也”。段玉裁注引《广韵·虞韵》:“枎,枎疏,盛也。”《集韵·虞韵》:“枎,木盛儿。”因此“扶疏”又可写作“枎疏”,“枎疏”谓大木枝柯四布。可见,《西游记》所引用的“扶苏”即是“扶疏”, 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
二、頫顖
动词,“低头,磕头”之义。
1.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頫顖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日日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第五回)
2.时有宰相萧星,出班頫顖奏曰:“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第十一回)
3.押赴灵霄见玉皇,依律问成该处决。多亏太白李金星,出班頫顖亲言说。(第十九回)
按:检索《汉籍全文检索系统》,“頫顖”一词在明代出现3例,在清代出现2例,明代3例均出现在《西游记》中。“頫顖”一词尚未收入到《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不知其义,但是在《小说词语汇释》里出现这一词,解释为磕头,低头之义,我们将对此词进行具体考释。“頫”,《說文》:“頫,低頭也”。《徐鉉曰》:“頫首者,逃亡之貌,故从逃省。今俗作俯,非是。或作俛”。 (文选·张衡《西京赋》):“伏檑槛而頫听。”薛综注:“頫,低头也”。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頫首绝望”。蒋之翘辑注:“頫与俯同”。《韵会小补》古音流变,字亦随异,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顖”,《集韵·稕韵》:“囟古作顖”。《玉篇·囟部》:“囟,或作顖”。《玄应音义》卷十二:“囟上”注:“囟,经文作顖”。“顖”是“囟”的异体字。《說文·囟部》:“囟,头回脑蓋也。”即像小孩子的头脑未合也。《集韵·至韵》:“囟,頭會也。”即“头”。可见,“頫顖”即是“俯头,低头之义”。亦可写作“俯囟”。“頫顖”除了在西游记里出现3例之外,仅在清代出现两例,如:
1.却又见第一位阿罗尊者面前稽颡的鬼形使,形怪貌异,宛似持书之人,乃乘在堂众僧早起功课回向之时,他便向尊者前俯囟作礼,赞叹不尽。(《东度记》第二十九回)
2.要宣召他上升天界,那广成子在下俯囟稽首,拜陈道:‘微臣功行粗完,不愿上升,愿居人世,诚恐天上正未必乐于人间也。好笑这广成子,做了神仙,还有个不足上升之意。(《醒世恒言》第十回)
“頫顖”在现代汉语里已经不再使用了。
三、奔奉
动词,赶忙伺候之义
1.素汤米饭,蒸卷馒头,辣辣爨爨热腾腾,尽皆可口,真足充肠。七八个僮仆往来奔奉,四五个庖丁不住手。《九十六回》
按: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奔奉”一词仅在唐、宋、明时期出现过,在各个时代做复音词“奔奉”都各只出现1例,如《新唐书卷一九四 列传第一一九》:泌使参军事韩杰奉诏至其家,城封还诏,自称“多病老惫,不堪奔奉,惟哀怜”。泌不敢强。及为宰相,又言之德宗,于是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赉束帛诣其家。《太平广记·卷七九》:“张以含胎马奔奉之,巫曰:神只许其母,子即奉还。”明代仅出现的1例存于《西游记》中,经查阅“奔奉”一词尚未收入到《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不知其义,但是在曾上炎《西游记辞典》里释为“赶忙伺候”之义,我觉得此义与文章意思相吻合。接下来我们将对“奔奉”一词进行具体考释。“奔”:《说文·夭部》:“奔,走也”,奔与走同义。《尔雅释宫》:“堂上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说文·夭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申之凡赴急曰奔。凡出亡曰奔。因而“奔”有“紧急,快之意”。《说文·艹部》:“奉,承也”。“奉”本义是指双手恭敬地捧东西。《周礼·春官·天府》:“若迁宾则奉之”,孙诒让正义:“引申之,凡送物致之亦曰奉”。“奉”引申出“送”之义。通过动静引申出“为……效劳,伺候”之义,《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釃履奉王孙”。李周瑜注“奉,侍也”。“侍”在此作“伺候,侍奉”之义。由此可见,“奔奉”一词是“赶忙伺候”之义。此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不再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3]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M].中华书局,1964.
[5]宗福邦.故训汇纂[M].商务印书馆,2003.
[6]钟明立.东汉词语通释[J].载《砚湖撷英》,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