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陈婉莹
2016-04-27张倩烨
张倩烨
在学生入学与就业方面,她更像是一位成功的产品经理
提起陈婉莹或Ying Chan,新闻界从业者耳熟能详的是她的种种传奇经历:因在美国写偷渡客故事而被黑帮追杀、因报道国民党成员向克林顿竞选连任提供政治献金的故事而被起诉,是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JMSC)创设总监、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创院院长,曾获得哈佛尼曼学者、美国亚裔记者协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今年3月30日,JMSC毕业生收到一封学院电子邮件,陈婉莹教授在邮件中郑重通知大家,她将卸任JMSC总监一职,并且欢迎新总监Keith Richburg。
“Once a journalist, always a journalist.”这是陈教授的众多名句当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她将这一标准应用于教学的各个层面。我想起两次因为不够journalist而挨批评的经历。一次是在Facebook上,我因对某事件感到忿忿不平而转发了许多相关的文章,转发时加上了很情绪化的评论,矛头直指我心中认为的那个“原因”。教授看后发来私信,问我是否掌握了事件的fact(事实)。我当时一愣,的确,受过新闻学训练、做了几年记者的我,在那一刻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事实”忘得一干二净。
另一次是访问某个国家,与该国首相的智囊会面,之后我把与这位官员的合照上传到自己的社交网络。这一次,教授问我:你见过哪个真正的记者会发自己跟官员的合照?尽管那时我已经离开媒体行业,但这一句提醒让我瞬间看到自己的幼稚。我想,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教育是不随毕业典礼的结束而终止的。
JMSC创立17年来,毕业生已经遍布全球各大新闻机构,用“桃李遍天下”来形容陈婉莹教授并不为过。有时她会与内地来的学生讨论,怎么样才可以招到背景更好的学生来读书。如果你是新闻机构的一位主管,和她聊天时突然听她建议“聘我们的毕业生嘛,视频、网站、数据、中英文,什么都会”,请不要惊讶,这是事实。在学生入学与就业方面,她更像是一位成功的产品经理。
“无龄感”,用这3个字来形容这位年近古稀的“小个子老太太”再恰当不过。精力充沛的她可以一周之内飞到几个国家去开会,有时还带上学生,让我们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毕业后,同学们四散天涯,感到迷茫的时候回去跟教授聊聊,总有新的启发。她可能会建议你做一个新的新闻项目、发掘一个新的选题去采访,或者去缅甸做驻地记者,也可能建议你把自己的文章集成书,或对有志于学术的同学说,去申请好学校,我给你写推荐信。
2014年9月,我在吉隆坡工作,陈教授到吉隆坡开会,顺便带着我这个“新闻逃兵”出席当地一家著名新闻网站成立15周年的庆典。庆典现场有面墙,每块砖上都有捐助者的名字,“Ying Chan”是其中之一。教授略有感慨地对我说,“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网站啊?”
想到这里,我冒昧揣测,陈教授那颗充满热情的新闻心将会退而不休。
用 “90后” 式的语言来形容,这位“老人家”就是一位 “能量宝宝” ,与她的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精神充电。这一点,我相信认识陈教授的许多人都有同感。
编辑 孙凌宇 rwzk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