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2016年中国外交

2016-04-27

学习月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大国外交

(作者刘立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薛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国际战略室主任)

综观2016年的中国外交,展示大国思维,积极作为、抗压自信,在全球治理、周边外交、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颇有亮点。周边外交已经取代大国外交,成为这一年外交的重中之重。

大国外交——稳中有进,有纷争苗头

中美关系在冲突与合作中稳步向前。一方面,中美合作积极推进:9月G20领导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再次聚首并进行了“西湖长谈”,双方达成35项合作成果,彰显中美共同利益大于矛盾分歧。大选后习主席很快同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为中美关系的平稳过渡发出了积极信号。利马APEC会议期间,习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再次见面并同意确保中美关系沿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前行。另一方面,中美冲突依然显现,南海博弈与“萨德”入韩是代表,而特朗普的一系列言行为中美2017年的摩擦与冲突买下了伏笔。

中俄关系纵深发展。两国首脑年内实现5次会晤,总统普京6月访华期间签署的三个联合声明,更是将两国的战略协作进一步深化,并协调了双方在全球战略稳定和网络空间的政策立场。另外,中俄两国在南海、朝鲜半岛等政治热点问题上共同发声,在经贸、能源、航空航天领域推进务实合作,在军事合作领域联合军事演习,大力推进民间交往。中俄战略协作远远超出了双边范畴,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一块重要基石。

中欧合作稳步发展。中欧关系虽偶有摩擦,但一直保持稳步合作与发展。7月份欧盟两位领导人图斯克与容克访华,对于中欧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的对接,具有重要意义。中德领导人6月份的北京会面有助于“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的对接,并推进两国在教育、签证便利化、航权安排、传统中医药等领域合作。习近平、李克强两位领导人对中东欧的三次访问,对于“16+1”合作机制是有力的推动。

周边外交——成为重心,但挑战增加

中国与海上周边国家关系错综复杂,但大局可控,危中转机。朝鲜在2016年完成了两次核试验,不排除在2017年再进行核试验。朝鲜的行为加剧了半岛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成为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导弹系统的直接诱因,但中方认为这威胁到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因此反应强烈。中日关系僵局有所松动但依然保持对抗态势,这方面日本是主因,典型例子如日本在七国集团峰会上炒作南海问题,与美国在关岛联合举行夺岛军事演习。

东南亚与南亚方面,一大亮点是中菲关系实现转圜,南海问题明显降温。引人侧目的则是新加坡与中国关系中密集出现的一些事件,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或不限于表面,可能成为中新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习近平对柬埔寨、孟加拉国的访问,昂山素季国务资政对中国的访问,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项目的重新启动,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南部邻国的关系,以及“一带一路”的落实。

在中亚、西亚和中东地区,政局动荡,恐怖组织、极端宗教势力活动频繁,并对中国形成一定的威胁。整体看,中国与内陆周边国家保持了稳固发展的势头。年初习近平主席启程对沙特、埃及、伊朗的访问,年中对乌兹别克斯坦的访问,以及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的举办,既是重视周边外交的体现,也体现了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大国担当”。

全球治理——强化参与,显挑头倾向

中国在G20杭州峰会上提出创新作为全球恢复增长的新动力,结构性改革提作解决世界经济难题的主方向,以发展推动宏观政策协调,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旨在推动G20进一步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在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上,中国强调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向更加包容普惠方向发展,推动会议专门通过《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有助于保持亚太自贸区建设势头并为此注入新动力。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体现在,交存《巴黎协定》批准书,这既是“以开放促改革”的体现,也在全球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从访问国家的数量、以及签署的协议金额等方面看,周边外交远远超过了大国外交。

“一带一路”——发力推进,成果呈现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已经投入运营。

一大批重大项目付诸实施:“中亚第一长隧”——19.26公里的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贯通;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高铁”、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均动工,瓜达尔港正式开航,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项目全面复工;沙特延布炼厂项目正式投产启动,是中国在沙特的最大投资项目,埃及EETC500千伏输电线路动工;从首都阿布贾至卡杜纳的尼日利亚阿卡铁路开通运营,丝路国际银行在吉布提成立,埃塞尔比亚首都亚德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正式通车;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已发1500多列,中方企业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并接管经营权,中方企业投资英国核电项目一揽子投资协议签署,欣克利角C项目实质启动;厄瓜多尔的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竣工发电,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联合实验室揭牌。7月份中国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统筹规划海底光缆和跨境陆地光缆建设,提高国际互联互通水平,打造网上丝绸之路。

中国有2000年传统大国的经验,但在现代大国方面,依然处于学习阶段,2016年的外交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些外交谋划不够周全,在“南海仲裁案”结果出来前后,外交应对上带有“调动各种资源仓促应对”的痕迹;一些外交人员在一些场合忽略了“圆通、优雅、增进情感、促进合作”的外事工作精神,言谈举止稍偏生硬,导致了一些反弹与副作用;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一些沿线国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是按照中国意愿进行,将强化中国的“中心国家”色彩,主要受益的是中国,担心中国在本国的影响过大,许多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的疑虑在增加。

总之,过去一年里,中国在全球治理、周边外交、一带一路推进等方面成果可圈可点,但出现的问题与苗头,依然值得重视。民心相通应该成为2017年的发力点。这很难短期见效,但中国必须倾力面对。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大国工匠
别开生面的“舌尖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中国有梦
大国气象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