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时期的智慧城市惠民建设——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在京召开
2016-04-27周美莎
文/周美莎
展望“十三五”时期的智慧城市惠民建设
——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在京召开
文/周美莎
1月23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中国信息界》杂志社承办的“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界代表和媒体代表近1000人出席了会议。
图1 会议现场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 卢时彻
会上,中国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致辞: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信息惠民工程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成绩显著,并希望2016年有新的突破。针对“智慧城市与信息惠民的关系的问题”,他指出,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是形式和内容、手段与目的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改造、相互优化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都是我国城镇信息化战略的核心。他表示,“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是国家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两个不同层面的抓手:智慧城市更多强调的是通过新技术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效率和水平,而信息惠民则更多强调如何通过结合技术手段来解决与民生相关的实际问题。他认为,智慧城市必须是“惠民的”,信息惠民必须是“智慧的”。如果将“智慧城市”看作是信息化的城市形态,“信息惠民”则是城镇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
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围绕“十三五时期智慧城市城市与经济转型”,指出智慧城市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开发两种资源,推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他认为,探索智慧城市要差异定位、应用为王、技术支撑、智慧整合以及变革整理从而真正的实现经济转型。同时强调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是推进“六化”,即新型网络的宽带化,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公共服务的便捷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精细化。
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
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指出我国智慧城市在去的显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三大问题:智慧城市生产效率低;信息智慧的分布差距较大;智慧城市与各主体业务流程和治理城市病等应用相互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并针对问题指出解决办法:要进一步摆脱唯技术论,树立全面智慧城市理念,从而建设全民、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以及全时空智慧城市,表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探索。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从智慧城市的角度探讨了关于信息惠民的相关背景以及基本观点,并从“十三五”信息惠民方面谈四个观点,包括信息化变迁化,政策布局立体化,破解信息碎片化和政策制度创新化。大数据行动纲要提出了,要结合信息惠民工程的实施推动公众服务的精准化,所以信息惠民的核心挑战是要解决社会民生交换、融合、共享各类信息,以及打破社会中的类别、行业、部门、地域之间的隔离状态。未来“十三五”的发展,信息惠民的关键是改革和创新,不能只做一些技术化和参数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入手进行真正的改革创新,要考虑信息时代新的特征、新的架构、新的平台方式,要真正探索适合地方需求的惠民体制与服务模式,真正促进公共服务便捷化,从而更好地促进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把政府引导力量转换成打破数字鸿沟,打破原有的权利和利益的格局,协调原有的一些委办局之间惠民服务的关系,从体制机制上真正进行理顺并合理设计。此外,他强调,数据资源的畅通流动开放共享,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层面上实现民生领域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合理优化。在投入上,形成更好的服务模式、资本模式的创新,从而增强信息惠民获得感,提高信息惠民、智慧城市发展的水平是不断演进的过程。
大会还宣布成立了中国信息界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发展评价指数报告(2015版)》、《2015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应用案例汇编》,公布了“2015年度智慧城市惠民发展优秀城市”名单,并颁发了证书。会议同期还举办了智慧养老、城市应急、智能家居、智慧社区4个平行分论坛,分论坛的相关领域专家以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深度剖析、交流,讨论惠民主题,寻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