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通俗理论读物应把握的几个要素
2016-04-27崔建刚
崔建刚
在每年出版的众多通俗理论读物中,有为数不少的图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热词:理论读物 出版要素 综合分析
2008年至今,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了六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活动,涌现了一批既有思想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理论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语言通俗易懂,内容鲜明生动,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图书,体现了当前我国通俗理论读物出版的较高水平。但是,在每年出版的众多通俗理论读物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图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是推动理论工作创新的有效载体,是理论走向大众的沟通桥梁,也是展示理论自觉自信的重要途径,它在巩固主流思想舆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习出版社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理论宣传普及的有效形式,承担出版了《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等重点图书,对群众关注点的把握越来越及时,对热点难点的解答越来越深入,语言与文风也更为朴实和鲜活,进一步展示了通俗理论读物的独特魅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切身感受到,做好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工作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要素:
一、编辑策划注重前瞻性
我社出版的通俗理论读物的选题基本上都与党的理论创新、大政方针和时政形势紧密相关,观点阐释的准确性、内容解读的权威性是重中之重,因此,要想高质量地完成此类书稿的编辑加工工作,平时就必须注重理论素养的提升和关注时政习惯的养成,通过对于党报党刊和权威的官方网站的阅读和浏览,进行日积月累的学习。久而久之,我们对于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熟悉程度自然会有所提高,如此就会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央理论创新的动态和对于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基本判断,更有助于深入了解党和政府各种重大决策和施政方针提出的前因后果。有了这样的准备之后,再去进行通俗理论读物的策划和编辑,就会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了。由于通俗理论读物一般是为配合重大理论宣传工作而编写的,时效性强,出版周期短,因此,在正式编辑审读书稿之前就能及时介入,追踪起草撰写整个进程、熟悉书稿内容的话,将有助于提高编辑效率,确保内容质量,准确及时地完成编辑任务。
二、选题内容注重人民性
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注重抓住关切点,是编好通俗理论读物的关键。努力做到视角向下,问需于民,从“配菜式”向“点菜式”转变,采取多种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征求意见,在反复研究筛选的基础上,确定理论读物的选题内容,有针对性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回答人民群众在当下的所思所想所盼。推进理论大众化,只有着眼于时代,站稳大众立场,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牢固树立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情怀。理论大众化的过程,本质上是坚守大众立场、满足大众需求的过程。只有站稳大众立场,着眼群众期待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才能找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基点,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理解和认同。《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就在于它真正做到了以群众的视角观察社会现实,以真挚的感情关照百姓生活,以鲜明的态度维护群众利益,做到了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只有真正保持和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安危冷暖,真实反映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才能把为人民群众鼓与呼贯穿到通俗理论读物编写的全过程。
三、语言表达注重通俗性
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在人们的印象中,政治理论读物多是一副道理高深、文字枯燥的呆板面孔。尽管理论界和出版界多年来在提倡政治理论读物通俗化上做了诸多的尝试,也取得过某些进展,但从效果看,大多政治理论读物还是严肃有余,通俗不足,语言不接地气,难以吸引读者。人们或没兴致看,或不易看懂,自然也就缺乏自己掏钱购买的热情。而政治理论读物不像小说,能靠有趣情节吸引人,要做到可读性强,就必须在语言表达上下大功夫。“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图书的出版,在以通俗方式阐述深刻道理、以生动语言表达群众心声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这套自2003年起每年一本的系列图书直面现实,着眼大局,贴近群众,已经成为理论大众化的一个知名品牌,它的语言表达明白晓畅、言简意赅,同时又不失活泼。这种鲜活的语言把理论的重点、现实的热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由晦涩转为通俗,浅显而不浅薄。例如,用“蜗居”“给力”“蒜你狠”等流行词汇表达拉近和读者及时代的距离。实践表明:只要真正地把理论宣传普及工作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并根据大众的阅读习惯改进语言表达方式,出版人是可以把弘扬主旋律的政治读物,打造成读者爱看、好懂、又肯买的畅销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
四、读者对象注重针对性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不同的社会群体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通过几部图书就能解答人们的所有关切,因此,在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上,必需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确定相关的选题和出版形式。比如,《六个“为什么”》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解疑释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各高校充分发挥《六个“为什么”》等通俗理论读物的作用,把它们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辅助材料,引导大学生学好、用好这些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清华大学还积极开展六个“为什么”进课堂工作,把六个“为什么”内容融会贯通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深化了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认识,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益探索。
五、作用效果注重实践性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领导十几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靠的就是把科学理论大众化,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近几年来,根据实践发展要求和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我社承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及重要全会精神的“学习辅导百问”等通俗理论读本的出版工作,有针对性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热点问题,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图书连年成为畅销书,被称为“贴民心、知民情、解民惑,百姓喜欢看、看得懂、用得上的好书”,是“咱老百姓自己的理论书籍”。面对当前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利益结构快速变化对理论宣传工作构成新的挑战,我们的出版使命就是以更多的高质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理论读物回馈社会,在回应现实问题中把观察的视角、思考的方法交给大众,让读者学会用正确的理论来观察和思考,进而使理论真正成为大众的武器和行动的指南。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在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社会热点难点不少的情况下,出版通俗理论读物,加强社会热点难点引导,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真正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的精髓,真正把握了国家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国情和民情的实际,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工作就一定会越做越好。
(作者单位系学习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