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措并举 提升教辅质量
2016-04-27刘筠
刘筠
教辅图书出版作为教育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到亿万学子的成长。随着教辅图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辅质量的提升必然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
热词:教辅图书 编辑素养 市场监管 数据收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辅图书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与之并存的是,教辅图书的竞争尤其是发行渠道的竞争异常激烈。如今,在市场竞争日趋透明、市场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内容和编校质量的竞争越发凸显其重要性,这也就促使出版者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建设。不过,教辅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出版者的责任,它更是作者、读者、出版者和监管者合力的结果。
一、加强源头控制,建立和完善原稿审核机制
原稿质量不高是教辅图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很多国有和民营出版企业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教辅作者队伍,所选作者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也没有针对作者设置明确的奖罚机制和淘汰机制,导致原稿质量不高。而编辑囿于时间和作者资源,对于稿件也并未真正行使审核职能,往往直接“来料加工”。坯子不好,成品质量自然堪忧。因此,对于出版者而言,必须对书稿质量设置底线,建立和完善原稿审核机制,从以下方面对原稿予以把关。
一是科学性和系统性。首先,要确定稿件是否根据教辅图书的种类来设计相应的编写方式。同步类教辅图书要严格配合教材,专题类教辅图书要依据课程标准来划分专题,试卷类教辅图书要紧密围绕考点。这是常识,也是基本要求。进而需要判断的是,稿件的知识结构是否严谨和系统,学科知识结构和课程目标是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知识点是否超标,内容覆盖是否全面,前后说法是否一致。其次,稿件是否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重难点是否突出,梯度设计上是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二是具体性和针对性。教辅的编写理念渗透于结构之中,而编写内容则必须有具体性、针对性和说服力,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些空洞的说教、华而不实的先进理念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是在审稿时需要摒弃的。
三是创新性和趣味性。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可表现为知识点的归纳和典型例题具有新意,习题演练能够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形式创新可表现为封面和内文的版式新颖独特,与同类教辅相比具有区分度。相对而言,读者更重视内容的创新。这是审稿者需要着重注意的。同时,在科学、有效、创新的前提下,应注意稿件是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兼顾内容的趣味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落实质量保障机制
从理论上看,“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非常有利于保证图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多种原因而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三审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按照《图书编辑工作基本流程》的规定,编辑室主任复审,社长、总编辑(或由他们授权的具有正、副编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终审。但是,该规定并未说明三审必须专业对口,这样容易造成把关不严。并且,如果时间紧迫,三审程序往往匆匆走过场。
第二,校对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校对环节,单本稿件一旦字数多,可能由多人分散校对,这种分散却不交叉的方式,容易造成各自为战,不利于文稿体例的统一。
第三,排版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编校人员的层层审核、加工、校对和排版人员的相应更改,责编在核红阶段仅仅看核红部分,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往往由于排版人员的误操作或者排版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导致不该改的地方改动了,或者莫名其妙跳出不规范、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字符,而这仅靠核红和后期的对片是不足以杜绝错误的。
那么,交由责编或者他人进行的印前通读尤显必要。除了通读,责编在比对签付样和核红样的时候,通过查看版心四角的变化等方式,也有助于发现问题。所以,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是保证教辅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不仅如此,为切实提升教辅图书的质量,很多出版企业还增加了审校的次数,并且制定了编校质量检查制度,设置了专门的质检部门,实现了图书编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三、加强知识积累,培养和运用编辑辩证思维
(一)培养编辑思维,注重思维的辩证性。编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具备辩证性、发散性、逆向性等多种特征。就教辅编辑而言,灵活运用编辑思维,特别是常见的辩证思维,对于提高编稿效率、提升编校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要加强编辑思维的辩证性,就必须运用好辩证思维所具备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
第一,坚持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运用系统观处理问题,即把握教辅图书内容和版面的统一,保证书稿的整体性。具体说来,就是:①以整体和规范的视角把握对象,对文稿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保证版面格式、字体字号、同一名称、数字用法的统一,书名页上相关信息记录的齐全,图稿内容与文字说明的相符,文与图、文与表的衔接。②把书稿的相关性内容当作板块,坚持做专项检查。
第二,坚持动态性的思维方式,运用发展观处理问题,即把文稿的编辑加工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开放系统。具体说来,就是:关注教辅图书的使用区域、使用效果以及各类衍生需求,关注国内外形势、政策、考点、配套教材的变动情况和教育理念的变化。
(二)加强知识积累,提高编辑素养。第一,加强语言文字积累和常识积累,把握常见的出错规律。一般而言,出错主要是来自语言文字、版面格式、思想内容等三个方面,从这些角度出发,平时加强积累,编辑时仔细加工文稿,对于降低差错率、提高内容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第二,熟悉教育和教材,融入到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中。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变化发展,教辅编辑只有融入到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中,才能把握教育动态和师生需求,从而完善产品;只有熟悉教材,才能发现稿件问题,提高审稿速度和编稿能力。
四、加强市场监管,坚持和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教辅图书质量的监管。要坚持和落实出版物质量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和管理网络,建立由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学术组织和读者多方面组成的质量监督体系。就目前而言,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因其具备行政处罚职能,所起的震慑作用更大。因此,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和奖惩。并且,这种检查宜以随机抽查为主,因为采取由出版单位送检的方式会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
加强教辅图书选用的监管。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优秀的专家队伍,对教辅的内容质量予以评议,但必须注意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比如,教辅评议时要保证评议程序的公正,以及评议过程与结果的信息公开。特别要注意的是,教辅评议的基本职能是内容的把关,目的是减少地方上的筛选成本,但不要因此变成强制购买的“通行证”。
五、加强数据收集,建立和利用数据分析平台
从主动与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调研方式分为被动调研和主动调研。被动调研,主要是读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反馈信息给编辑。主动调研,主要是书面调研和当面调研。书面调研由于针对性不强,往往用得不多。当面调研,就是编辑走出去,与教研员、一线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听取师生意见。这种方式因其直接性,属于主流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调研方式已经产生,并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第一,通过QQ、微博、微信进行在线互动。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沟通的即时性,即编辑和读者可以针对教辅图书等进行在线交流,及时提出问题,完善产品。
第二,通过二维码、专门的APP和大数据平台,在推送学习内容和对应的学习策略的同时,实现数据挖掘和分析。目前,一些教辅图书印有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得到教辅图书的拓展性内容,并且可以不分时间和地点获取资料、发表评论。另外,读者在使用专门的APP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种数据信息也为出版者挖掘数据提供了可能性。而这些数据的收集,对于满足个性需求、提升教辅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系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