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质性研究
2016-04-27石岩张凯
石岩,张凯
(山西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质性研究
石岩,张凯18
(山西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维度的确定为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测评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由体育教师沟通技巧、职业素养、沟通效力和沟通意识构成。其中,沟通技巧包括非言语沟通和言语沟通,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沟通效力包括学生反馈和课堂氛围,沟通意识包括沟通动机和人文关怀;职业素养和沟通意识处于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深层水平,沟通技巧则是表面水平,沟通效力是评价,四者相互作用和影响。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教学沟通能力;体育教师;质性研究方法
教学的实质是以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教师教学沟通能力[1]。鉴于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体育教学中师生沟通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对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体育教学中沟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改善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对体育教师的非言语沟通研究较多。Robert等[2]论述了如何有效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指出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Marta等[3-4]采用仪器观察法对新手体育教师和专家型体育教师的非言语沟通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借助观察仪器对新手体育教师和专家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体动作、人际距离的利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专家型体育教师的非言语沟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George等[5]重点关注直接沟通的技巧,对体育教学中与沟通过程的相关特点进行分类,识别直接沟通的形式。
国内任保国[6]提出体育教学沟通模式包括双向沟通、多向沟通和多级沟通模式,认为全班分组练习的多级沟通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沟通模式。而后有学者将多级沟通模式视为多向沟通模式,王艳荣[7]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类型的研究,认为更多采用的是分组练习的多向沟通模式。体育教学中的沟通模式是沟通过程的简化,李静[8]认为体育教学过程的人际信息沟通包含双向性、情感性、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及身心互动性的特征,提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并创设融洽教学气氛、培养与激发学生动机等有效运用要注意的问题。此外,章彭敏[9]将体育教学理论与信息论中相应观点结合,认为影响体育教学中师生沟通的因素包括信息源、传播媒介和传播环境,从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两方面探讨改进体育教师沟通技巧和方法,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有学者开始针对体育教师的非言语沟通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10-11]。总之,国内有关体育教学中的沟通问题研究多集中于沟通技巧与模式方面,而对于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
实际上,由于体育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在普适性调查基础之上,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可能更有意义[12]。本研究拟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进行探讨,以探索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维度,为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量表编制和测评奠定基础,有利于开展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后续研究,并对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方法
1.1 访谈对象
遵循目的性抽样方法的标准选取7名体育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在征得同意后,分别对他们进行访谈。参与本次访谈的对象是7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体育教师,分布于大学、职院、师专、中专、中学、附小,其中男5名,女2名。
1.2 访谈方法
采取问题中心访谈方法,包括4个阶段:“访谈开始、一般性探寻、专门探寻和临时性问题”[13]。使用此方法源于以下目的:第一,部分体育老师可能不善言辞,很容易在开放式访谈中出现冷场、尴尬以及跑题现象,而“当谈话陷入停顿或者当所谈话题收效不大时,问题中心访谈的访谈提纲可用作转变访谈方向的基础”,这就避免了上述现象的发生;第二,提取出访谈开始阶段成果的一部分共性内容,以此编制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进行发放,以对前期的共性编码进行广泛性验证,并期待获取超越7名被访谈人以外的特殊编码,进而增强访谈提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符合问题中心访谈的要求。
访谈具体步骤如下:
(1)访谈开始。对7名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其目的在于编制半结构式访谈问卷。
(2)一般性探寻。提取访谈开始阶段成果的共性内容编制半结构式访谈问卷,并将问卷发放给80名一线体育教师,然后整理、分析答卷,对其中的特殊性问题进行总结提取。
(3)专门探寻。综合访谈开始阶段成果和半结构式访谈答卷提取的共性编码编制访谈提纲,旨在为进行专门探寻。
(4)临时性问题。此阶段是问题中心访谈的核心部分,借助访谈提纲对7名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同时要对一些特殊问题进行临时性提问以获取深层信息。
于2015年7月对7名体育教师分别进行问题中心访谈,访谈前告知访谈对象本研究会对他们的信息保密,经过访谈者同意后,做好录音和访谈笔记的工作。访谈结束后的24 h内,记录访谈笔记,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减少信息的遗漏。
1.3 访谈内容分析
运用MAXQDA11软件作为本研究的工具[14]。对访谈信息进行开放性编码,统计每个文件中各节点上出现的频次,以计算编码信息出现的总频数、一致数。通过三角检验对编码信度进行检验,由作者和两位本专业做过质性研究的教师对核心编码进行检验,一致率达到93.8%,符合质性研究编码信度要求。
2 结果
通过开放性编码初步归纳449个自由节点并进行归纳、裂解、概念化形成8个2级编码树节点,最后形成概括化的4个核心编码,依次排列为沟通技巧、职业素养、沟通效力和沟通意识(见表1)。由表1可见,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是由沟通技巧、职业素养、沟通效力和沟通意识4个维度构成。其中,沟通技巧包括非言语沟通和言语沟通;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沟通效力包括学生反馈和课堂氛围;沟通意识包括沟通动机和人文关怀。
表1 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编码信息
3 讨论
Sarah[15]认为个体的沟通能力分为两种水平:表面水平和深层水平。沟通过程能力模型指出,情境改变和人际间的相互作用给沟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强调个体态度、价值观、动机对有效沟通的影响[16]。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中,职业素养和沟通意识是深层水平,若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便没有良好的教学沟通能力。沟通意识会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沟通时的决定,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即使体育教师拥有较强的职业素养,也有可能产生消极的沟通动机,趋向回避与学生沟通的行为。良好的沟通意识占据主导地位,能够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使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更好地展现出来,职业素养和沟通意识是内在的、隐性的,但是却对教学沟通能力起决定作用。沟通技巧是教学沟通能力的表层水平,是外在的,也是职业素养和沟通意识的显性表现,即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体育教师的沟通技巧表现出来。沟通效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效果,可以作为教学沟通能力的标准,用以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
3.1 体育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教学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协调教师与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17]。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包含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是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深层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职业素养的参考点数(177)仅次于沟通技巧(200),与职业素养的内在性、不易观察有关,必须通过沟通技巧的各个细节表现出来。学生具有善于、乐于模仿的特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1)专业素养。
教学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成,从教师角度而言就是教,如何能够简单、快速地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教学中如何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是体育教师良好专业素养的体现。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素质和修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而成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素养,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标志性[18]。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组织教学的手段、专业知识和技能、讲解与示范能力等方面,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体育教师必须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时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19]。“在上体育舞蹈课时,同学们跟我学习伦巴,有时会有男女生膝盖碰膝盖的错误动作,此时,我会采用对比教学的手段,先和一位学生配合做出正确动作,再让他们示范错误动作,让同学们观察错误动作出现在哪里,回答不上来再给他们讲解。”(访谈对象语)这种教学手段看似平常,但是,科学合理使用却可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即使相同的教学任务,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手段不止一种,但是只有少数或一种是最合适、最合理的[20]。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其特殊性,反映出体育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服务的特色。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合理组织教学的手段才能真正将自己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于学生,实现“教”的目的。
2)个人素养。
体育教师的个人素养包括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态度、自我形象等。这些个人素养会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来,对教学效果产生微妙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个人素养反映的是体育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动机、特质以及教育理念,只有加强个人素养,才能更好地达到与专业素养的协调,提高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威信,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1]。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参考点数最高(18),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以端正的教态、高尚的情操来为学生服务,以博学多识、良好的外在形象、文明的语言、坚毅的品质和健康富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平易近人,对学生不凶、不骂,积极、阳光、有朝气,深得学生爱戴。”(访谈对象语)这是体育教师个人魅力所在,也是个人素养的良好表现。“课前做充分准备,上课投入,热情,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耐心地有效地解决。”(访谈对象语)有耐心、认真负责这些良好的教学态度会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充满信心,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的亲和力、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不仅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同时也会感染学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印证了教师职业为人师表的特点。
3.2 体育教师沟通意识
体育教师沟通意识是体育教师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为目标,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的期望和想法。体育教师良好的沟通意识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但是,其参考点数最低(31),说明体育教师在此方面较为缺失,需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1)沟通动机。
沟通动机包括教师沟通意愿、主动了解学生、乐于倾听和把握沟通时机。沟通动机中教师的沟通意愿的参考点数最高(8),把握沟通时机参考点数最低(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动愿意和学生去沟通,是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目标的基本前提。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缺乏沟通与体育教师的沟通意愿有很大关系。“我带的这些班,班容量太大,课时又多,与学生沟通起来会比较累,在课上很少与学生沟通,让他们自己去练习就行了。”(访谈对象语)究其原因,有些体育教师沟通能力并不差,但是却不愿多和学生沟通,可能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具体表现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故意减少与学生接触或拒绝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缺乏耐心指导等[22]。在体育教学中善于把握沟通时机,并未受到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在上课时与学生沟通要把握沟通时机,通常在练习课或对学生个别辅导时进行沟通,教新动作的时候一般不会去和个别学生沟通,弄不好会耽误时间。”(访谈对象语)体育教师对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时机的把握也非常重要,时机把握不好会破坏整堂课的教学节奏,导致学生练习效果降低[11]。除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时需要注意把握沟通时机,在其他环节同样需要注意。体育课堂上生成的良好教育时机比专门开设的培养环节更重要,如在游戏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3]。
2)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包括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塑造等方面。人文关怀的教育就是人性化的教育,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24]。人文关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体育产生的根源不无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与学生沟通,对学生人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也体现出体育教学的情感目标。“我觉得吧,体育课本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最好的课,能培养学生合作、团结、勇敢、坚忍不拔的精神,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访谈对象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是以身体运动为主,与其他教学相比更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情感、态度、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25]。现在,体育教育倡导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注入整个体育教育系统,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体育的人文性,通过体育教育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个体[26]。人文关怀的参考点数最低(11),可能与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有关,中国近代体育萌芽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需要,故带有鲜明的工具理性色彩而缺乏人文意蕴[26]。这便不难理解,从体育教师课堂角色扮演来看,几乎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带有“强制者”的色彩[27]。随着人文关怀教育的回归,应呼唤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中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沟通意识的培养。
有研究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性质,就表现形式将体育教师大致分为民主型、权威型、自由型、技术型、理论型、领导型和创新型,划分依据是体育教师的指导思想和对待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28]。这与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诸多类型的体育教师说明其教学沟通能力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具体表现在职业素养和沟通意识方面。有些年轻体育教师个人素养高,思维活跃、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但是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素养需要不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逐步磨练并提高;有些体育教师可能存在职业倦怠,与学生沟通动机不强,人文关怀缺乏;年纪大的体育教师运动能力下降,但是,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弥补和代替运动示范能力,使其整体教学沟通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28]。总体而言,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结构也可能存在非均衡特征及补偿效应,是通过沟通技巧表现出来的。
3.3 体育教师沟通技巧
体育教师沟通技巧是体育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运用已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能力,包含非言语沟通和言语沟通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表现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沟通意识的外化形式,能够展示出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
1)非言语沟通。
在非言语沟通中,包含教师肢体动作示范、多媒体使用、表情、手势、体育器材应用、触碰、语气,教师肢体动作示范参考点数最高(72)。这是由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体育教学主要以身体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体育教师优美、规范的肢体示范动作,能够引起学生的羡慕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完成身体动作的信心[10]。“体育知识多体现在‘动’上。在教学中,除了技术要领的讲解,同时更要注重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中要结合动作示范,动作示范中要精炼讲解,学生能更好理解动作要领,学会完整的动作技术。”(访谈对象语)通常所说的师生之间沟通包括教学信息沟通和情感沟通两方面[8]。在教师肢体示范的同时,适当配合其他肢体语言,诸如表情、触碰、手势等,会增加情感沟通。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师生身体距离近,教师运用表情的频率较高,主要是眼神的交流。“对于动作不规范或动作错误的同学,当你在循环检查学生练习时你一味地用口语讲‘改正’,他们会产生反感情绪,但你通过一个眼神,然后用比较形象的肢体语言告诉他这样不对,应该这样。他们会更好,更深刻地记住技术动作。”(访谈对象语)这样的眼神接触是体育教师运用控制性凝视,对学生心理上产生威慑感。其焦点是在对方额头正中的三角形区域,并伴随着紧张、严肃的气氛[29]。有时体育教师想要通过眼神来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那么此时的眼神沟通包含支配与从属的信息[30]。“有时学生意想不到地完成某个技术动作时,我会瞪大眼睛,表示惊讶、鼓励。”(访谈对象语)眼神交流若是对学生所做动作的肯定或赞许,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近,体育教师有时会通过触碰来与学生进行沟通。“某些教学环节中,教师用手轻抚孩子的头,拍拍肩等举动。”(访谈对象语)“轻抚”看似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触碰,但却饱含鼓励、安慰的意思,能向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如果触碰程度稍高一些则可表示警告,不同程度的具体含义需根据实际情况领会。触碰有时是体育教师对空间距离的控制,是对学生所做动作的一个无声的评价[10]。体育教师需要谨慎地使用触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肢体接触,对于外向性格的学生,触碰可以体现出师生关系友好或是对其的警告,而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异性学生,体育教师最好不使用这种沟通方式,否则会适得其反。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理触碰是情感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多媒体使用参考点数(35)仅次于肢体动作示范(72),说明体育教师越来越青睐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明显,一方面影像资料、图片的使用可以令学生产生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中的慢放、重播等功能,能够不断重现想要学习的动作过程,可以弥补体育教师讲解示范易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的缺点,使抽象的技术动作具体化、形象化,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便于师生沟通[31]。“采用观看录像或相关影像资料的方式配合口语沟通让学生明确想要表达的信息,利用多媒体来传递信息,用视觉领悟运动知识和技能。”(访谈对象语)体育教学内容“空间约定性”的特点使得其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程度较高[32]。缺乏器材体育教学将无法开展,这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差异。部分教学器材的合理使用也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外界器材做一些简单提示,像有的同学做动作的时候,腿部没有弯曲,我会用羽毛球拍顶他腿一下,自然就弯曲了。”(访谈对象语)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巧妙运用器材与学生进行沟通,有时比口头提示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和接受。
2)言语沟通。
言语沟通主要体现在幽默、风趣的语言,言语表达,口令。其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参考点数最高(16),可见幽默感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体育教师言语沟通中的幽默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教学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耗费脑力的同时也承载较重的生理负荷。“要有幽默、风趣的语言,做到教学严谨,并且要给学生愉悦的心情,本身体育课就比较累,学生们也需要哄高兴了,才给你好好做动作。”(访谈对象语)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幽默感,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感觉到累时,便会产生抵触情绪。体育教师的幽默感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为双方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奠定基础。
体育教师的言语表达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体育教师在对运动项目深层理解的前提下,还需依靠讲解法,仅有默默无闻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26]。“在进行伦巴当中‘挤压’这个动作的教学时,我先做出示范,但很多学生都不能把握动作要领,然而当我给他们配合讲解先移重心,然后出胯,学生很快就领会了动作要领。”(访谈对象语)在教学中,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会通过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动作技术的要领,对学习的动作有初步的印象,为掌握正确的动作打下基础[33]。
既然言语沟通在体育教学中如此重要,但在沟通技巧中的参考点数最低(31)。原因何在?第一,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即体育教学内容的运动实践性,加之许多肢体动作难以用言语准确形容,导致言语沟通相对较少[34];第二,这与体育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有关,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动作示范,言语表达不够规范或缺乏创新[34];第三,部分体育教师对动作理解不到位,无法将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
3.4 体育教师沟通效力
体育教师沟通效力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沟通达到的某种效果程度的反馈。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课堂的评价、课堂师生关系以及课堂气氛都能反映出体育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否顺畅、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沟通效力是教学沟通能力的评价。
1)学生反馈。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直接对象。学生反馈包括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课堂评价3个方面。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参考点数最高(16),说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是体育教师与学生沟通反馈效果好的表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来源于两方面的动力,一种是外部压力激发的动机,另一种是通过学生内心认同而产生的动力,即内部动机[35]。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能够激发学生内部动机,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学生技能掌握程度能够直接反映教学质量,国家已经将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有一个明显不同的特征,即教学行为的外显性,教师能够马上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35]。“体育课上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很容易看出来,其他课还得等考试。”(访谈对象语)体育教学中学习结果是当堂课就能够展现出来的,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刺激,反馈的及时性[26]。
2)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包括课堂气氛和师生互动,它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反馈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体育教师是最直接和最有影响力的课堂氛围渲染者,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动机会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促使学生奋进[32]。课堂氛围可以反映出体育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果。“除了能增强教师自信心和责任感,还可以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课堂气氛愉快,感觉到双赢的效果。”(访谈对象语)前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有效的师生间的沟通,一方面取决于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对教师持肯定态度[8]。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沟通反馈效果。
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是由体育教师沟通技巧、职业素养、沟通效力和沟通意识构成的。其中,沟通技巧包括非言语沟通和言语沟通;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沟通效力包括学生反馈和课堂氛围;沟通意识包括沟通动机和人文关怀。职业素养、沟通意识处于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深层水平,其中,职业素养是基础,沟通意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沟通技巧是教学沟通能力的表面水平,即外在表现;沟通效力是教学沟通能力的评价。四者之间是独立的,但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学沟通能力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结构可能也存在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ROBERT S W,DANIEL G.竞技与健身运动心理学[M].简曜辉,等译.台北:台北市运动心理学会,2002.
[3]MARTA C,OLEGUER C.Observing the paraverbal communicative style of expert and novice PE teachers by means of SOCOP:a sequential analysis [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5162-5167.
[4]MARTA C,OLEGUER C.Kinesics and proxemics communication of expert and novice PE teachers[J].Qual Quant,2013,47(4):1813-1829.
[5]GEORGE D,LILIANA D.Direct communi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7:136-142.
[6]任保国.对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与沟通模式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6,3(3):98-99.
[7]王艳荣.中小学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和方式[J].体育学刊,2003,10(6):97-99.
[8]李静.体育教学中人际信息沟通的特征及其有效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524-525.
[9]章彭敏,俞培明,胡小岚.体育教学情境下的师生交流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S1):210-212.
[10]范运祥,马卫平.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76-79.
[11]雷慧,熊茂湘.体育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交际行为评价体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91-96.
[12]尹志华,毛丽红,孙铭珠,等.20世纪晚期社会学视域下体育教师研究的热点综述与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98-105.
[13]UWE FLICK.质性研究引导[M].孙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33.
[14]张奕华,许正姝.质化资料分析:MAXQDA软件的应用[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0:15-16.
[15]SARAH T.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M].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2000.
[16]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17]蒋菠,易连云,赵婉如.重庆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253-256.
[18]郭少英,朱成科.“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诸概念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10):67-71.
[19]陈樨.论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培养与队伍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6):132-135.
[20]胡永南,刘海元,袁海龙.试论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分类及其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62-1663.
[21]向家俊.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生成条件及发展困境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12):115-117.
[22]王守恒.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除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93-1394.
[23]于素梅.从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谈体育教学质量促进的策略[J].体育学刊,2014,21(4):93-97.
[24]王春燕,石勤.“人文精神”教育下的体育教师角色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6):133-134.
[25]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26]覃刚.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向度的失落与重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7]唐炎,刘昕,周登嵩.言语行为与角色呈现——36名体育教师的实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537-1540.
[28]蔡宝忠.体育教师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9]HARRY H B.微表情心理学[M].江菲菲,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4.
[30]RONALD B A,RUSSELL F P.沟通的艺术[M].黄素菲,李恩,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
[31]熊勃.多媒体CAI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118-119.
[3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3]史辙.试述组织教学、讲解与示范的艺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73-74.
[34]柏林,阮利民.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及运用的若干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5):125-127.
[35]唐炎,虞重干.体育课堂互动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J].体育学刊,2009,16(10):60-64.
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I Yan,ZHANG Ka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The determination of dimensions in the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lay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By using qualitative study methods,the authors probed into the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nsists of the teacher’s communication skills,occupational makings,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communication awareness,in which communication skills includ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occupational makings include professional makings and personal makings,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includes student feedbacks and classroom atmosphere,communication awareness includes communication motives and humanistic care; occupational makings and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are at the deep level of the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while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at the superficial level of the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is evaluation,the four dimensions interact with and affect each other.
Key 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qualitative research
作者简介:石岩(1966-),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E-mail:tyshiyan@163.com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041031-5)。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2-00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