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研究综述
2016-04-26王水蓉
【摘 要】 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进行外语交流的重要方面,通过英语交际能够不断的扩充学生的眼界,强化学生对于周边事物的认识。但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并不能够注意到这一点。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进行研究,明确其中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促进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引言: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与实际语言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需要自信心相互影响。杨敏敏和何小凤(2003)对口语发展性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究,发现口语的发展与进步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很大影响。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课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教师要指导大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制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使学生能够对于英语的学习有着充分的认识。在非英语专业的学习的准备工作上要积极探讨相应的英语交流意愿,这样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汤闻励(2005)通过采用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一百六十多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相关调查,对影响其口语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通过研究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英语交流意愿提升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流的意愿。
1.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主要原因
1.1个人因素
李林和郑玉琪(2012)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交际意愿进行了相关性的实证调查研究,他们认为个人因素是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认识不足,不能够掌握准确的发音,同时没有积累足够的词汇量。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能够表达自身的意思。这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的过程中较为常见,也是一种突出性表现。为了能够进一步的说明个人因素的影响效果,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这种观念的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进行英语交际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实现的,但是这种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效果并不明显,只能够依靠较强的学习动机与语言能力进行提升,但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措施,效果较差。
1.2社会环境因素
李琳(2012)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进行上课时的外语交际意愿的分析研究和探索,得出了一些对教学时的有利启发,这些启发非常的有价值。他们通过研究认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进行英语课堂交际练习的时候没有认真对待,大环境下对于英语的认识并不清晰。在课堂交际活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不能够主动的发表自身的意见,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固有形成的一种学习习惯,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善。同时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课外活动等。
2.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措施
2.1制定完善的学习策略
杨华(2013)通过对在上课时的环境下我国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的分析研究与探索得出了相关非常有价值的结论,这些结论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他在研究中认为完善的学习策略能够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不断的提升。在学习策略指定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情感问题的解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要充分的认识英语交际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降低自身的焦虑,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讲解,总结学习经验,提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情感交流。学生要大胆的进行英语交际,克服自身的缺点。不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详细的讲解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性,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地鼓励学生进行英语交际练习。
2.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赵玉红(2015)在多媒体的环境下,对我国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进行了非常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与探索,他在研究中认为教师应该充分的确认大学生是否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我国基础英语发展不均衡,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这种情况进一步的凸显,特别是英语口语水平差异性较大。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英语课堂设计,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强化过程性评估
教师针对大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这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获取的知识通过评估的方式能够得到明确的显示。因此在评估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语言特点提供持续性的反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参与口语活动的积极性等,都应予以记录和评分。应该从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策略、克服不利的文化性格和传统观念、科学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文化、情感、认知上更好地为英语学习做好准备,使他们最终能够在外语学习中取得更为显著的进步。
3.结束语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交际意愿上应该进行充分的监控,明确产生的影响因素。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语言成分进行提炼,实现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与信心的有机结合。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英语交际的认识,使大学生能够系统的建立隐性知识体系,保证显性知识体系的功能发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应该注重掌握英语交际方式,制定完善的发展目标。教师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制定双向交际服务,促进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保证英语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这是实现英语交际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华.课堂环境下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5,1.
[2]李林,郑玉琪.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流意愿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20.
[3]李琳.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交际意愿研究以及对教学的启示[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8,15.
[4]赵玉红.多媒体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J].英语广场,2015,10,26.
[5]何小风,杨敏敏.大学生性格因素和英语口语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界,2003,(3):14-18.
[6]王水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研究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