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综合力
2016-04-26徐露颖
徐露颖
【摘 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是近几年国外兴起的城市管理新课题,宁波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受到来自国内同类城市,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周边25个城市的竞争压力,并对其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找出宁波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便于今后的发展发挥优势,并针对不足,采取具体措施,加快宁波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综合竞争力;因子分析法;长三角洲地区;宁波
1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城市综合竞争力不仅强调各个城市间相互比较的竞争关系,而且也注重于各个城市间的联系与合作。因此,主要从目的和作用两角度分析城市综合竞争力。
1)从目的的角度分析,城市综合竞争力说明的是城市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各自的优劣。因此,单个城市的各方面数据无法说明什么,需要通过特定区域内各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及城市间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最终呈现出该区域内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情况和各自特点。
2)从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在于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1],集聚功能使得该地域内的优势环境和条件在极小的范围内聚集,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资源的同时,增强对各资源的吸引力,进而增加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扩散功能是在聚集功能的前提下,将区域的资源优势由中心向周边地区渗透,并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的综合实力,最终形成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良性循环。
城市综合竞争力表现为城市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各方面的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城市所在区域的资源优化能力。因此,在分析对比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出数据的同时,应在不脱离区域整体环境的前提下,以优化区域整体资源配置为目的,最终达成提升整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2 微观层面分析长三角地区周边城市综合竞争力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微观层面上依次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周边城市的地区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区域经济外向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再以得到的五个评价值为自变量再次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周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总得分。以下是五个方面的具体评价内容:
1)地区经济实力评价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工业总产值(市辖区)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行分析。
2)基础设施保障力从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四个方面来评价城市竞争力。
3)社会公共服务力从社会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分析城市综合竞争力。
4)生态环境承载力从人均绿地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六个方面。
5)经济外向力从当年实际使用外资、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进出口总额(亿美元)三个方面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
运用因子分析法,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其核心地位得到明显的体现。浙江各市发展都比较平衡,也反映了浙江省的经济水平普遍较高。
3 宏观层面分析长三角地区周边城市综合竞争力
本文采取因子分析中的指标作为基础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在宏观层面进行最优分割,分析各类城市的共同点,找出各类城市的优势和差距,以此为依据找准城市定位及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水平的对策。这里采用层次聚类法中K-中心聚类分析法,把二省一市的25个城市大致分成五类。
1)第一类城市上海。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其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相对于其他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府管理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2)第二类城市有南京、杭州。南京和杭州分别是两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作为长三角的两个副中心,构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第三类城市有苏州、无锡、常州、宁波。这些城市可作为上海的经济补充点,在错位发展的基础致力于与上海经济一体化,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留下的空白点。宁波作为浙江的副中心,其城市竞争力在分析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4)第四类城市有连云港、徐州、盐城、宿迁。徐州,传统的重工业城市,显然还未很好的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连云港是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5)第五类城市有南通、淮安、扬州、镇江、台州、泰州、温州、嘉兴、湖州、金华、衢州、舟山、丽水、绍兴。淮安、衢州、台州、丽水城市分别是苏北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和浙江省比较靠后的三个城市构成,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众多因素导致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滞后,位于长三角25个城市的后列。
总体来说,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态势,区域板块性的集聚性、整体性发展优势十分明显,其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完善。
4 对于宁波市的具体分析与建议
4.1 地理分析
宁披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的东海之滨,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学工基地,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4.2 五大因素分析
宁波虽不是浙江行政或经济上的中心城市,但得益于政策或较早开始改革开放等因素,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城市功能都有了一定的质量,城市综合竞争力也都处于长三角前列。其引进外资势头强劲,外向度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设施利用比较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各类技术人员不断增加,但是,在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宁波的经济环境优越,但资源优势度差。作为港口城市,人居环境较为舒适,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尤需加以改善。
4.3 发展建议
归纳以上多个方面的建议,本文提出以下观点:
(1)宁波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城市生产活力,如何刺激生产,如政策鼓励,制度优化,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些建议都会使得宁波市的生产活力与激情更加高昂。
(2)建议在扶贫助困政策上加大力度,进一步扩大低保用户工作范围,为下岗工人开设技能培训班。
(3)宁波市在教育教学以及居民素质提高这一方面仍需加强工作,因为在校大学生数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未来的经济市场活力,在今后越来越趋向于文明化的社会文化中起者至关重要的作用。
宁波市在近几年内应以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外向力为主要工作,于此同时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力,辅以改善生态环境。这样合理分配和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宁波市的综合竞争力,将其建设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王丹.基于FDI背景下长三角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分析[D].东南大学,2010.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