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观察
2016-04-26李艳
李艳
玉屏县人民医院 贵州铜仁 554000
新生儿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观察
李艳
玉屏县人民医院 贵州铜仁 554000
目的 研究对新生儿住院患儿加强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5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危险因素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中患儿出现腹泻腹痛、体温升高、呼吸道感染以及脐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6%,对照组仅为80%,各项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风险管理可有效预防新生儿住院期间出现不必要危险,对其疾病恢复有益。
风险管理;新生儿;危险因素;满意度
对于新生儿而言,由于其免疫力偏低且抵抗力较薄弱,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感染疾病[]。新生儿病患属于高风险患者,加上新生儿行为能力及语言能力不足,因此无法将自身病痛表述出来。风险管理属于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一种,通过对风险的预防达到控制危险的效果[2]。本文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次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新生儿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组25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2:13;平均胎龄(38.1±1.2)周;住院原因:7例早产、8例窒息、8例咽下综合征、2例其它。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3:12;平均胎龄(37.7±1.3)周;住院原因:8例早产、10例窒息、5例咽下综合征、2例其它。两组新生儿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新生儿疾病类型实施必要护理操作,注意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检测及观察。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针对新生儿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各项风险予以风险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提升观察频率
由于新生儿身体状况较差,因此更应加强对其生命体征及病情上的观察及血氧饱和度。护理人员应至少每隔一小时观察一次新生儿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监控小组,实施严格的交接班制度以及查房制度。除对患者本身疾病的观察外,还应查看新生儿体温是否存在异常、大小便性状是否正常、吸允能力是否正常等。对新生儿的观察应仔细、耐心,避免观察浮于表面。当发现新生儿存在呼吸急促、面部潮红、行为异常、严重哭闹等情况时,应主动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疾病,并及时向主治医师上报。
1.2.2 清洁护理
新生儿免疫力较低,因此首先需注重病房内的清洁。每日开窗通风,并注意对病床及各类医疗设备的紫外线消毒。在为新生儿沐浴过程中应注意温度的控制,逐渐将其衣物脱去,避免脱衣速度过快造成体温突然下降引发感冒。在沐浴完成后也需及时将新生儿体表水分擦干并使用柔软的毛巾或衣物包裹,避免新生儿着凉。若发现新生儿沐浴后出现咳嗽、发热症状,需考虑是否已经着凉,此时不应盲目使用药物控制,可采用物理方式降温。
1.2.3 定期展开培训
新生儿护理人员均需要熟练掌握新生儿的基础护理操作,例如脐部护理、体温测量、奶嘴喂养、婴儿沐浴、奶粉冲调、换尿布等,在操作中注意新生儿的安全。医院可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操作技能考核,只有技术达标才可进入新生儿病房上岗工作,严禁由于护理质量因素影响到新生儿健康。
1.3 满意度调查
采用匿名问卷填写方式,在调查问卷上划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新生儿父母在自主意愿下匿名填写。满意度为满意率与比较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
统计两组新生儿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各项危险因素发生率,包含腹泻腹痛、体温升高、呼吸道感染以及脐炎4项。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危险发生率均更低,详情见表一。
表一:危险因素发生率对比表[n(%)]
2.2 满意度
统计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满意度明显更高,详情见表二。
表二:护理满意度对比表[n(%)]
3 讨论
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由于新生儿年龄偏低,住院期间可能无法得到母乳的充分营养,因此在免疫力及抵抗力上相对于常规新生儿而言均需要特殊照顾[3]。对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加上新生儿家属在此方面经验的缺乏,因此一旦新生儿患病很可能出现病情迅速发展,在护理风险影响下威胁到新生儿健康。
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针对新生儿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风险预防策略。护理人员首先应提升自身风险意识,了解新生儿常见危险、临床表现及解决方式[4]。其次需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时发现危险表现。例如患儿出现脐炎前,肚脐周围存在轻微红肿情况,此时需明确病情指征并及时上报,可控制炎症。最后,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需注意动作轻柔、迅速准确,强调人性化管理。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实施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新生儿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更低,且家属满意率达到96%,对照组仅为82%。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可对新生儿住院期间出现的常见危险因素达到较好预防效果,降低住院后再次患病几率,拉近护患关系。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对各项风险的预防控制,对新生儿疾病恢复有益。
[1]欧阳晓红,何茹,江新娣.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v.13;No.297 36:274-275.
[2]杨允亚.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v.12 05:210-211.
[3]闫春梅,张晓琴,张海燕.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No.82 04:52.
[4]葛子涵,王启梅.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 07:234+230.
R473.72
A
1672-5018(2016)09-1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