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前进的动力——“信仰”主题阅读

2016-04-26王志加

中学语文 2016年11期
关键词:哲人史铁生海子

王志加



信仰,前进的动力——“信仰”主题阅读

王志加

【主题导语】

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是的,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有其独特的信仰,而一旦这个民族丧失信仰,其命运着实令人担忧。有人说,中国人目前没有信仰;也有人说,信仰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选文一】

信仰

蒋希

我知道一只猎豹。风抚摸着它带血的皮毛,它知道面前这只疯狂的野牛对已身受重伤的它意味着什么。它最后一次冲上去,野牛尖尖的牛角刺入它雪白的肚皮,顿时,耀眼的鲜血绘出了一幅令人震憾的图画,猎豹倒下去了,满足地闭上了双目——它没有辱没它高贵的血统。

我知道一头老牛。风亲吻着它瘦弱的身躯,它知道面前这块土地对已不能进食的它意味着什么。它最后一次使出全身的力气,霎时,田间上演了一场令人心碎的剧目,老牛倒下去了,欣慰地合上了双目——它没有辱没它神圣的职责。

我知道一只麻雀。风描绘着它瘦小的身体,它知道面前这只猎狗对已奄奄一息的它意味着什么。它最后一次冲上去,瘦小的身体送入猎狗的嘴里。霎时,零散的落叶舞出催人泪下的场面,一窝幼小的麻雀发出丧母的衰号——它没有辱没它伟大的使命。

我知道一只凤凰。风吹拂着它的羽毛,它知道面前这片火海对它意味着什么。它最后一次扑向火海,华美的羽毛连同娇美的身躯在火海中燃烧。一刹那,艳美的霞光映射出感人的场景,凤凰在火中消失了——它没有辱没凤凰的威名。

我知道一种神圣。它可以支撑起整个生命,甚至整个世界。我知道猎豹的兄弟在旷野中衰号,我知道田间老牛坟冢的苍凉,我还知道丧母的小麻雀会慢慢长大,我更知道凤凰终于等到了涅槃的那一天。

我知道那就是信仰。

是信仰支撑猎豹和野牛拼到了最后一刻,是信仰支撑着老牛勤恳耕耘到了最后一刻,是信仰支撑麻雀不惜牺牲性命也要保护孩子到最后一息,是信仰支撑凤凰一次又一次奋不顾身地扑入火海,以铸就最后的辉煌。不要小看信仰,它可以让你不吝惜仅有一次的生命去冲破一切阻碍,最终走向生命最美丽光华的顶端。

我知道有一种人:风勾勒出他矮小的轮廓,他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崇高的信仰支撑着他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支撑着他笑看一切,潇洒生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5月上,有删改)

[解读]崇高的信仰是人生的原动力,让生命闪耀出美丽的光华。文章首先叙述了猎豹冲击、老牛耕耘、麻雀护雏、凤凰扑火的壮美与神圣,接着分析了它们行为的原因,是信仰支撑着它们铸就最后的辉煌,走向生命最美丽光华的顶端,文末一段点明主旨——人生要有崇高的信仰。文章大量运用排比段落、排比句式,列举事例,进行议论,语言感情饱满,震撼读者的心灵,也使文章气势酣畅文采斐然。

【选文二】

信仰是一种韧性

段奇清

一天,有两个青年来到一位哲人的家,他们问哲人:信仰是什么?哲人似乎没听见一样,继续着他手中的活儿。

原来哲人在准备着午餐,正揉着面,要做面条。只见他袖子卷得老高,双手搂着一团面,揉一会儿,撒一些面粉,再用双手使劲揉。随着时间的推移,手中的面团越来越白,越来越有劲道,越来越有韧性……这时,一位青年说:“谢谢您,我们告辞了!”哲人依然没吭声,手中继续用力揉着。

出门后,同去的青年问:“哲人什么也没有说,我们为什么就这样回去?”那位青年说:“哲人已经告诉我们了:信仰就是不停揉搓后的韧性。”问话的青年恍然大悟:“我懂了。”他指了指路边上用青砖砌的一堵墙,“我们村中有人会做砖,这砌墙的砖,在做土坯前,那泥巴要反复地搅拌,翻动,这样做出的土坯黏性好,烧出的砖才会坚韧、耐用。”

信仰是一种揉搓之后的韧性,科瑞集团的董事长郑跃文曾给我们做过精妙的诠释。他说,1987年,中国对西方文化开禁,他当时特别着迷于尼采。尼采的观点是,即便人生是一个悲剧,为什么不能将悲剧演绎得精彩一些?于是在政府机关任职的郑跃文下海了。下海办企业显然不是在政府机关那样旱涝保收,但“将人生演绎精彩一些”的信念,让他走上了一条充满风险却有着无限活力的路,这条路也就注定要受“揉搓”,要付出他的坚韧他的努力。

庄子说:“径路绝而风云通,人力穷而天心见。”没有信仰,没有韧性,绝不可能达到此境界。一个人要是没有信仰,没有韧性,不说他不敢向新的生活挑战,就是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也会一蹶不振。而信仰、韧性是激发一个人内心潜能的强大动力。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信仰或信念,代替韧性。聪明不能,因为世界上失败的聪明人太多了;天赋也不能,因为没有毅力、韧性的天赋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沙上的画痕;教育也不能,因为世界上到处都可看到受过教育半途而废的人。

充满韧性的信仰或信念往往会“点石成金”。那一年,父亲开垦了一片河滩地。上面满是荒草与卵石,父亲让我们兄弟几个将荒草弄回家。可没有谁愿意花这力气,是父亲的一番话,不仅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荒草弄回了半里路之遥的家,而且连那些卵石我们也一颗不剩地搬到了家门前。原来,父亲点燃了我们的信念,他让我们在家门前盖一个猪圈,养猪卖钱让我们兄弟每一个人都能念书。后来又是韧性让我们做了土坯,用那荒草烧成了砖,卵石做了墙基。

有诗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又说:“在失败的那边是成功!是用信念筑成的成功。”

信仰是一种韧性,而韧性是一切成功的材料和基石。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5月上)

[解读]文章由故事开篇点题,然后运用事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郑跃文与父亲两个事例以及庄子的话阐释了信仰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结尾照应开头,结构严谨,富于说服力。

【选文三】

信仰:生或者死

文继炬

海子——诗歌的王子,他把金黄的麦地,邈远的天空,还有那让自由的翅膀飞翔的黑夜定格成永远的经典,他的纯正的歌唱让人感动,可是,他又让人无法释怀!他把自己,连同那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一并交给了来去无踪的风。他为什么这样的“倾心死亡”,让自己25岁的灿烂年华碾压成飞动的碎末?贫穷、孤独,倏忽而降又倏忽而逝的爱情就能成为他毁灭生命的理由么?

与海子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的短暂生命相比,史铁生成就的则是另一幅人生图景。那个在21岁的坎上突然双腿瘫痪的青年,那个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会突然把眼前的玻璃砸碎,把手头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的青年,那个令他的母亲忧心如焚、备受煎熬的青年,有一天,在地坛沉静的氛围中,在周围喧嚣不已的生命图景前,终于大彻大悟,想明白了:“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为什么不活下去试试呢?”

他们,一个那样决绝地舍弃生命,一个却幽默地嘲笑死亡;一个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一个却让人们对高贵华丽的生命充满敬仰。人,为什么而活着?人,又是为什么而死去呢?

在中国人的智慧里,乐天安命,贵生顺变是被推崇的,不到万不得已,人怎能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当生存的理由突然失去的时候,生命不就变成了苟延残喘的行尸走肉?对于海子而言,诗歌是他的全部,是他最高的信仰。

诗歌,是他心中解不开的结。当世纪末的现实破碎为满天飘舞的“一地鸡毛”的时候,当“烦恼人生”使人们内心钝化、麻木、“不谈爱情”的时候,当诗歌成为手中的名片,被拿来到处招摇撞骗的时候,你不觉得海子的歌唱是一种纯粹的美么?他将自己献祭出去,用“不甘忍受的血”来纪念一个时代的结束,“为异化之途上的人们指点迷津”。或许,这才是海子让我们在新世纪的天空下屡屡提起,并不得不时时咀嚼苦涩和伤感滋味的缘故。

死亡,可以彰显自己的信仰;活着,则是为了践履自己的信仰。当史铁生终于用手中的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他发现,“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史铁生为自己找到的这个理由,诞生了一个强者: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山歌给你听。

在超越自我局限的路途上,史铁生享受了无穷的快乐,尽管除了两条腿,他的两个肾也坏得差不多了,用他自己的比喻就是:一架飞机,两个起落架和两个发动机全坏了。面对病痛和死亡而谈笑风生,他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宁静和安详啊!

有信仰的人真是有福!信仰使“人在不满与追寻的磁场中不得停息,从远处走来,向更远的境界走去”。我相信,不管是过早地走向死地的海子,还是曾经在医院里靠血液透析延续生命的史铁生,他们的内心都是宁静的。宁静让他们懂得爱,让他们的心灵极其敏感、极其温厚、极其丰富、极其真实。他们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素不相识的弱智女孩而担忧,他们可能会“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可能会告诉每一个人那幸福的闪电带给自己的激动……“痛苦,并上升为对别人的关怀。”(舒婷)死去的海子与活着的史铁生一样值得人赞佩!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哈姆莱特的诘问至今不能让人忽视。我想,在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而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平凡抑或杰出的生里,也活在那些寂寞抑或壮烈的死里……

(选自《天下阅读》)

[解读]对于“生还是死”这一问题,相信答案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作者撷取中学生非常熟悉的海子和史铁生两个典型人物,从“信仰”的高度来考量他们的人生,试着为我们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海子是为彰显自己的信仰而死,史铁生是为践履自己的信仰而活,生或者死,都因为信仰。“有信仰的人真是有福!”“死去的海子与活着的史铁生一样值得人赞佩!”而作为中学生,究竟该把什么作为自己的信仰,又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相信大家一定会作出睿智的回答!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哲人史铁生海子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智珠2则
智珠2则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