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2010~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6-04-26王丽华
王丽华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城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中心,山西 晋中 030600
晋中市2010~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丽华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城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中心,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目的:分析晋中市2010~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麻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晋中市2010~201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晋中市2010~2014年共发生麻疹病例80例,5年内麻疹发病呈现波浪式变化趋势,年平均发病率0.24/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4~6月;有明显的区县差异,传染病监测系统质量不高的和顺、昔阳县发病率偏高。年龄分布呈双峰态,0~5岁组发病率最高,以未到免疫月龄及免疫剂次不足的儿童为主;≥35岁组次之。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及工人、农民为高危人群。结论:加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工作,并适时开展MV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以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同时考虑对成年高危人群接种MV,继续加强与规范麻疹监测。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防控;麻疹疫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我国为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晋中市自20世纪60年代使用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来麻疹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为了解晋中市麻疹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麻疹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市2010~2014年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晋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自晋中市统计局。
1.2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2010对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2结果
2.1发病概况晋中市2010~2014年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80例(实验室诊断66例,临床诊断14例)。5年内各年度麻疹病例数分别为22、5、7、32、14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15/10万~0.98/10万之间。其中,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0. 98/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为0.1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24/10万。5年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无死亡病例报告。80例麻疹病例中外地报本地病例57例,占病例数的71.25%,本地报告病例23例,占病例数的28.75%。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时间分布晋中市2010~2014年80例麻疹病例分布在1~9月份间,其中1月报告5例、2月9例、3月8例、4月20例、5月22例、6月11例、7月3例、8月1例、9月1例(见图1)。4~6月为发病高峰,其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6.25%,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2.2.2地区分布2010~2014年全市11个县(区、市)报告发病数居前两位的县分别为昔阳县、和顺县,2个县报告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56.25%。寿阳县、榆社县2011~2013年连续三年无病例发生。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分别为和顺县(13.62/10万)、昔阳县(10.85/10万)、灵石县(3.35/10万)。见表1。
表1 晋中市2010~2014年麻疹发病地区分布
2.2.3人群分布
2.2.3.1年龄分布2010~2014年我市报告的80例麻疹病例,<5岁组的病例最多,共18例,占总病例数的22.5%,其次是30~35岁组15例,占总病例数的18.75%,形成一小高峰。<1岁组病例中,<8月龄病例为7例,占总病例数的8.75%;9~11月龄8例,占总病例数的10%。1~4岁组3例,占总病例数的3.75%。见图2。
2.2.3.2职业分布5年麻疹发病例数以散居及托幼机构儿童最多,共18例,占总病例数的22.5%,其次为工人16例,农民12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0%、15%。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各占6.25%。近2年来民工、工人与农民的发病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3麻疹病例免疫史报告的麻疹病例中,<8月龄的7例未到免疫月龄,占总病例数的8.75%。>8月龄至1岁组病例8例,免疫史为0剂的有6例,占总病例数的7.5%;免疫史为1剂的有2例,占总病例数的2.5%。1~4岁组3例,其中,无免疫史的有1例,占总病例数的1.25%;免疫史为1剂的2例,占总病例数的2.5%。
3讨论
晋中市2010~2014年麻疹发病呈现波浪式变化趋势,其中2010~2011年呈下降趋势,2011年发病率最低,为0.15/10万;2011~2013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0. 98/10万;2013年后又呈下降趋势。我市2010~2014年麻疹发病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已进入维持消除麻疹阶段,说明我市消除麻疹工作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这与我市麻疹疫苗接种率较高有密切的关系。虽然我市麻疹发病率较低,但2011~2013年出现上升趋势,疫情仍不平稳。为了阻断疫情的蔓延,我市于2013年4~6月及时开展了全面彻底的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使2014年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
我市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6月为发病高峰。2010、2012、2013年的1~3月份另有一小高峰。同时,我市的麻疹发病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需对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县区采取必要的针对性防控措施。经调查,发病率高的和顺、昔阳两县传染病监测系统灵敏度不高。高灵敏度的监测系统是实施消除麻疹工作的前提之一。根据我市麻疹监测系统指标完成情况,以上两县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均未达到2/10万的指标。
本资料显示,我市近几年来麻疹发病年龄呈现“双相移位”趋势[1],即病例呈小年龄儿童组与青壮年年龄组双峰态。我市2010~2014年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0~5岁组,高发病年龄组为小年龄组提示基础免疫工作未做到位或免疫持久性不好,以致形成不安全的免疫间隙[1]。<8月龄婴儿发病主要由于其胎传抗体消失过早,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低所致[2]。8月龄至5岁儿童发病则主要由于常规免疫及时接种存在薄弱环节,未形成有效的免疫防护。成年人成为麻疹的高危人群与以往免疫接种率低、抗体衰减及社会活动增多有密切的关系。
80例麻疹病例中,以散居及托幼机构儿童、工人、农民所占病例较大,分别占22.5%、20%、15%。散居儿童中以无免疫史及免疫剂次不足者为主。由于工人、农民等流动性较大,成为近年来我市麻疹发病逐年上升的人群。
根据上述我市2010~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我市麻疹病例,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和规范我市各区县麻疹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系统质量,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这是各县消除麻疹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②提高8月龄及1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切实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及复种免疫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漏种、迟种及免疫空白,以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强化入园、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③适时开展成年人MV的加强免疫或强化免疫[3],提高成年人,尤其是育龄妇女及农民工等流动性较大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预防与控制成年人麻疹发病。
参考文献
[1]方巧云,曾健君,刘燕,等.惠州市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3):241-243.
[2]孙荷,杜文慧.出生至7月龄儿麻疹抗体水平的母婴配对检测[J].中华儿科杂志,1994,32(5):272-273.
[3]卓家同.控制麻疹现状与控制策略实施进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1):68-71.
(收稿日期:2016.01.13)
【中图分类号】R18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