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素材的个性化处理

2016-04-25袁海东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12期
关键词:素材表达个性

袁海东

摘 要:引导学生对写作素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调动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积极性,使作文的视角带上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写作素材入手,使学生乐于积累、分析素材,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使作文带上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在对写作素材的处理中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的展现,对素材的分析讲求创新,语言表达力求个性化,以便让作文引起读者更多的兴趣和共鸣。

关键词:素材 个性 积累 创新 表达

对写作素材进行个性化处理,是训练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在平时对积累的素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使作文的视角带上鲜明的个性特征,展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用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感染读者,增加作文的读趣。

一、触发个人兴趣点,提取有用的素材

要想写出个性化色彩鲜明的作文,不妨先引导学生积累自己感兴趣的素材。朱熹曾说:“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野、阅历以及自己关注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东西。启发学生找到素材积累的兴趣点,使学生乐于积累自己感兴趣的作文素材,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有较大的帮助,还有利于展示学生观察事物的个性化视角。

学生的兴趣点因为个体的不同而丰富多彩,有的学生的兴趣点隐藏于学生的意识之中,而有的学生的兴趣点由其他因素触发。有的学生喜欢古诗,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题,让这些学生挑选后深入研究,也可鼓励他们自己找到其他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例如,作者的某位学生非常喜欢对课外诗歌的归类研究,在写《平视,也有尊重》一文时,他利用一首关于“捡拾橡粟”的古诗,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视角: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粟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在大多数诗词里,都是知识分子对农民的劳苦和穷困表达怜悯之情,但是在杜甫的诗里,荒野中四顾茫然的知识分子却是农民悲悯的对象。显然,杜甫早已视农民为同行的战友,与生活对抗的战友。

再如,在高考作文《绿色生活》中,作者班中一位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儿时的乐趣”方面的素材,写出了生活的诗意与深意,成为当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摘文如下:

有天午后,小伙伴们来外婆家找我玩。在嬉笑一阵后,我踱步来到了窗前。窗,关着,用力推,无济于事。见我沮丧的样子,小伙伴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一个小伙伴走上前,用手指蘸了下口水,对着格子窗的角落猛地一戳。风,从小孔的一端不安分地钻进来。我迫不及待地瞅着小孔。“啊!满眼的绿色!”我欢快地叫着,一转身,那古巷橘红色的黄昏,正透过格子窗深深浅浅地投影在水泥地上……

作者平时积极引导学生去积累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如关注时事新闻的后续发展,收集整理家庭成员或邻居的生活经历,研究感兴趣的影视作品、体育比赛与体育明星、历史名人等。有了对写作兴趣点个性化的积累,学生就会在写作文时有话好说、有情可抒、有理好讲,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有内容、有内涵、有主题、有高度。

二、素材分析有创新,个性色彩显悟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思维的活生生的人,在处理作文素材时,一定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悟性与灵性,注重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在写作中表现出活泼的个性,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有创新”简单地讲,就是分析理解作文素材时,力求出新意、出个性。在素材的解读过程中,力求融入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展现个性化的积极、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其中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实质就是创新思维。要强调处理作文素材时的个性化感受,对素材进行正面、侧面、反面等多角度的分析思考,选定一个恰当的角度切入,也可以变换角色,体会和领悟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深刻与重要。学生在面对一个写作素材时,可先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分析理解、深入推究其所包含的本质;再联系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找寻内容或本质相似的素材,做细致比较;然后找寻反面例子,反向思维,做深入比对;最后考虑“那样想行不行”,从多角度、多层面想他人之未想,力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与“有个性特征”。

例如,对于生活中的“人们的视角”,作者的一位学生在仔细比对、深入剖析之后,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摘文如下:

乞丐坐在商店门前的台阶上,表现出两种目光。

一种,是默默地低着头,暗淡的眼神、沉重的自卑感让他们彷徨,不敢抬头看人……这是中年或青少年乞丐。

一种,是努力地抬着头,用仰视的眼神,告诉行人,给点怜悯之心吧。他们眼神真挚……那么迫切渴望的眼神,那么心酸的仰视。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乞丐。

停驻路边的豪车里,透露出两种异样的目光。

一种,是粗俗鄙视的目光,他们穿着亮丽地从车内走出,嫌弃地看着周围,好像自己是骄傲的天鹅,踏进了一摊浑浊的散发着恶臭的污水中……

一种,是骄傲的、无视一切的眼神,迈着紧凑的步伐,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却还无端地戴着墨镜,好假的戏码……

这样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

在处理作文素材时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激励他们积极地去求真、探索、创造,引导他们学会用理性看待他人、看待社会、看待人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对素材的个性化解读中营造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胸襟。

三、语言表达个性化,情感认识求共鸣

对作文素材的个性化处理,还要注意学生表达方式上的个性化,以便在作文中与读者在情感或认识上取得更多的共鸣。

一个写作素材,要想使其在作文中与全文浑然一体,需要学生用富有情感或深刻意义的话语去感染读者,需要学生平时注重对个性化语言的锤炼。

首先,阅读面要广、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熟读成诵,培养成熟老练的写作语感。同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形成自己的文风。只有让学生切实提升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

其次,勤于练笔。及时点评自己平日积累的写作素材,并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写得多了,自己的悟性与灵性才能有提升的可能;注重与他人(尤其是与教师)的交流,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时修改自己的写作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作者的一位学生通过体悟大自然的智慧,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摘文如下:

一串红,二悬铃木,三年桐,四照花,五针松,六月雪,七里香,八角茴香,九重葛,十大功劳。不够吗?还有百里红,千金藤,万年青……草木的汉文名字,美得神奇。它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它们是平淡无奇的,它们是最与世无争的。

再如,另一位学生徜徉于山水之间,穿越历史的悠远,回望壮美的人生,结合古人的诗句,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摘文如下:

我们可以尽情放眼高山、蓝天、明月,长吟“高山仰止”;我们可以登高俯瞰绿野、河川、道路,高歌“冯虚御风”。而面对繁杂的人事、纷扰的生活,我们则需多一点平视,才能领略更多的人生奇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古人每日对自己的平视。平视自己,让我们端正自己的位置,正视自己的价值。

拥有个性化的写作语言,离不开每位学生对各自生活的提炼,因为很多生活经历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各项有益的活动,经常亲近自然……同时,面对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应该及时记录,深入剖析,在素材的积累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引领学生积累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并对写作素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厚积”方能“薄发”,“深思”力求“慎取”。有了深厚的积淀,再加上独到的见地,必能在写作这块阵地上“百花齐放春满园”。

摘 要: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理念应该是讲求灵活趣味,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以人为本,充分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和疑问精神。也只有在教学上先迈出这一步,初中数学素质化作业布置理念才能真正推行,素质化作业的作用才能充分显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布置 策略探析

对于数学作业的认知,大部分教师仍停留在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技巧,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这一层面上。因此,当前初中数学的作业布置形式仍以大面积的机械训练为主,教师仍旧奉行以量取胜的原则,学生在长期重复训练中思维僵化,答题方法固定化、程式化,创新能力渐渐消弭。对于以知识内涵丰富、形式变化多样、充满创造可能著称的数学学科而言,这种作业布置形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当前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体感受,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应更加讲求灵活趣味,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此,作者对初中数学素质化作业布置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要强化数学作业的育人作用,可从“发散型”“评价型”“启发性”三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如下。

一、发散型作业,促进学生全面思考

发散型作业是最具想象力的作业形式之一,是打破传统思维牢笼的利器,它通过更加开放和有趣的出题方式和答题要求,将数学练习从讲求速度、准确率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和运用他们的知识储备,提升数学练习的创造性和生命力。在进行发散型作业的设计时,一般采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散维度的控制和把握,要将同一知识点的多种应用形式、不同知识点同一应用的概念恰当地融合到发散型题目中去,充实发散型题目的内涵。

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部分内容时,作者设计了这样的发散思维作业:“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已经用割补平移的方式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现在请你用其他方法对这一定理加以证明,方法越多越好。”这道题目有非常多的证明方式,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思考创新。

有的学生是这样证明的:过C点作AB的平行线CD,延长BC至点E,那么根据平行线定理,∠ABC=∠DCE,∠BAC=∠ACD,而∠DCE+∠ACD+∠ACB=平角=180°,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还有的学生是这样证明的:分别过△ABC的三个顶点作AC的垂线AD,BE,CF,那么AD∥BE∥CF,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内错角相等,所以有∠DAB=∠EBA,∠EBC=∠FCB。又因为DA⊥AC,FC⊥AC,所以∠DAB+∠BAC=90°,∠FCB+∠BCA=90°,所以∠ABC+∠BAC+∠BCA=∠EBA+∠BAC+∠EBC+∠BCA=∠DAB+∠BAC+∠FCB+∠BCA=90°+90°=180°,所以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其他同学还想出了其他方法,这样的发散型题目,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评价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评价型作业是一种全新的作业形式,它不同于传统作业“读题—列式—解答”的解题模式,评价型作业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对练习内容进行评价分析,从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评价型作业一般有这样几种形式:或是呈现一道题目完整的解题步骤,让学生分析每一个步骤的答题依据是什么;或是一道题目列出两种解法,让学生辨析两种解法的优缺点,并自主选择一种解法作为该题目的答案;或是在题目中配置错误的答案,让学生辨析,找出错误。

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作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评价:“已知一根长9米的竹子垂直立在地上的C点,有人沿着A点往下折竹子并把竹子抵在地面一点B上,B点距离C点3米,求折下多少米?解法:由题目可知,AB是折下来的长度,AB+AC=9米,BC=3米,且AC⊥BC,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C2=BC2=32,化简可得(AB+AC)(AB-AC)=9,又因为AB+AC=9米,所以AB-AC=1米,两个未知数,两个方程,可以求得AB=5米,AC=4米。所以折下来5米。”让学生评价这样一道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于应用题分析方法的理解,还考查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知和对因式分解的掌握程度,另外,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在一道题目里,从多种角度、多重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启发性作业,激发学生推陈出新

启发性作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作业练习的科学设置,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启发,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获得新知。启发性作业一般是利用疑问和矛盾这两把“利剑”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推陈出新。启发性作业中的疑问是导向性疑问,即通过合理的疑问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启发性作业中的矛盾是指通过设置知识冲突,把难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惯用手段和常见思维不见效、不起作用,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达到启智促学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作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函数y=ax2+bx+c的顶点是(3,5),又知道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2),请同学们分别用一般式和顶点式两种方法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这道题目利用一般式和顶点式两种方法解答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般式方法计算量非常大,容易出错;顶点式方法方便快捷,正确率高。这样反差强烈的两种情况,能够强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运用顶点式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将比一般式方法更加便捷高效,进而促使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用顶点式方法,能否将有些题目中的一般式转变为顶点式,从而让题目解答更加便捷等问题,达到启发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效果。

总之,素质化作业的布置与推广将有力地推动初中数学素质化教学的推进,但是作业作为教学的最后环节,在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向素质化方向改革的作用是有限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提升,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学,充分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和疑问精神。也只有教学上先迈出这一步,初中数学素质化作业的布置理念才能真正推行,素质化作业的作用才能充分显现。

参考文献

[1]束仁龙.初中生课外作业配置原则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1(9).

[2]阮正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3]唐绍友.在数学作业中渗透素质教育[J].中学数学,1999(6).

猜你喜欢

素材表达个性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