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豆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6-04-25杨瑞姣

2016年10期

杨瑞姣

摘 要:我国大豆需求年年增长,而国产大豆的产量却逐年下降,只能靠激增的进口大豆来填补我国国内需求缺口。尤其近6年以来,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均超过80%,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为7140.31万吨,比2014年同比增加12.66%。

本文以1995年-2014年的年度数据,以大豆进口量为被解释变量、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增长率为解释变量,通过构建多元对数模型、采用ADF等相关检验、OLS回归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出二者对我国的大豆进口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给出了必要的建议以扭转现今大豆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关键词:人口增长;GDP;大豆进口;ADF检验

一、模型假定和数据处理

以1995年-2014年的年度数据为依据,将我国的人口增长、人民币的汇率、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国产大豆的单产量、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六个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大豆的进口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初步建立如下经济学计量模型:

为了使数据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上述模型中的变量取自然对数,初步得到变换后的进口方程模型:

二、实证分析和检验

(一)各变量的ADF检验

本研究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并且要采用OLS回归,因此需要检验各个变量的平稳性,经检验平稳后方可进行回归分析。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AIC和SC值最小为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4。

(二)实证分析和检验

运用OLS方法进一步分析,初始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初始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且各解释变量共同作用对被解释变量—大豆的进口量造成影响。上述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解释变量LPt、LGDPt对被解释变量LMt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变量的影响不显著,且有的解释变量的回归参数符号与经济原理不相符,经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出解释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应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解决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最终确定以LPt、LGDPt为基础解释变量的模型中2=0.969最大,且各参数的t检验显著,没有第三个变量可以加入模型,更进一步地确定最终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为LPt、LGDPt,即人口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

对样本量为n=20,k=2的模型,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下查DW分布表,dL=1.2,dv=1.41,模型中dv

三、结论和建议

1996年以来,我国的大豆进口量的连年攀升,是国内国际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已对该现状提出了很多政策性的建议和措施,大豆进口现状初见成效,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豆进口,保护了我国的大豆产业的发展。但因国际因素复杂多变、不可控性极大,能控制和参考分析的只能是国内因素,通过剔除一些存在共线性的多余变量,最终确定以LPt、LGDPt为解释变量,LMt为被解释变量的对数模型。该模型在统计学和经济学上都有着很重要的含义:大豆进口对人口增长率Pt的弹性系数为8.470,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对我国的大豆进口是正向影响,即我国的人口每增长1%,大豆进口量就会增加8.470%;大豆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t的弹性系数为-2.071,说明我国的大豆进口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呈现负相关,即GDP每增加1%,我国就会少进口2.071%的大豆,两因素共同影响着我国的大豆进口。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对我国的大豆进口逐年增加的现状的改善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国家加大对大豆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并鼓励豆农差异化种植,提高大豆品质进而提高大豆的出油率。其次,鼓励企业和豆农签订长期协议,定期定量收购大豆,确保豆农有稳定的收益的同时,减轻税负负担,加大奖励和补贴力度,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以提高豆农的种植积极性,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再者,加强同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国产大豆的种植和生产水平,并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合理、灵活地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实行国产大豆非转基因大豆保护战略,进而提高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力调控进口、提高出口。最后,在现有的鼓励二胎政策的人口发展战略实施的同时,也应针对性地控制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并且实行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提高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这对减少我国的大豆进口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徐雷高.大豆进口连创新高和我国的粮食安全[J].现代经济探讨,2013(10).

[2] 吴东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大豆进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贸易展望,2015(5).

[3] 谢长城.2014年中国大豆市场回顾及2015年展望[J].中国畜牧杂志,2015(2).

[4] 毛蕾,刘钟钦,祖娜娜.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大豆贸易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01).

[5] 张清.中国和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国际贸易依存度比较[J].世界农业,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