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回迁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挑战与对策

2016-04-25秦枭

2016年10期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党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

秦枭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进行,我国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随着各地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完成和居民的回迁,回迁社区的党组织建设成为目前基层党的建设的新课题。采取何种对策来迎接回迁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挑战,是建设和谐稳定社区的关键。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回迁社区;党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国的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城市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更多的经济开发区在郊区建立,而城中棚户区的存在放缓了城市规模和布局建设的脚步,棚户区改造工程适时地提出,有效的缓解了这一难题。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城市建设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而随着各地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完成和居民的回迁,回迁社区的党组织建设成为目前基层党的建设的新课题。采取何种对策来迎接回迁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挑战,是建设和谐稳定社区的关键。

一、 回迁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挑战

必须承认的是党组织成员在棚户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首先党组织成员思想需要进一步改进。棚户区改造的完成,往往是将分散的几个村回迁到一个社区或者将一个村的居民分散的回迁到几个社区中。对于第一种模式,一般是将原来的村委会改为居委会,领导班子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原来在村中担任领导的往往是比较年长的或者说是有威望的,这些人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好居民,但是,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阶段,受教育程度程度较低,满足感也较低,这些人的思想难免会显保守,将政府的补助存在银行封存,只是局限于在工厂打工或者做一些小生意,而不会考虑到创业或者投资这方面来。作为党支部的领导集体也很少会有带领社区人民致富的思想,认为房子在手,衣食住行一概不愁的大有人在。这样就会跟不上社会改革步伐,无法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再者就是“四风”现象在基层党组织中犹存。体现在少数的党员忽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打折扣。更有甚者仍然心存“官本位”的思想,在社区人民中以“县太爷”自居,不但不遵守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而且在社区中作威作福,不愿意实事求是地为人民服务,从而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满意度下降。还有就是,社区党组织成员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随着普法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地均加大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的法律素养、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但在个别的村和社区中,支委干部法律意识的淡薄严重危害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的党员不能秉公办事,导致全村群众不满,集体上访;有的党员,不仅不“为民作主”,反而拉帮结派,欺骗群众,在村务工作中,方式简单粗暴随意打骂群众,给群众造成严重伤害;有的村或社区随意出台村规和社规,例如,湖北省尧河村村民丈夫去世大办丧事,村民生日大办酒席,喝的都是批发价220元的稻花香酒,抽的是 18元的黄鹤楼香烟,违反了该村出台的《尧治河村婚丧喜庆事宜管理办法》。每人被罚2000元。此《办法》规定:干部家庭和中等以上收入家庭吸烟不得超过5元/盒,酒不得超过50元/瓶;普通职工家庭和普通村民家庭吸烟不得超过2元/盒,酒不得超过20元/瓶等等,显然这样的规定实在不合理也不合法。这些都是党组织成员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除此之外,回迁社区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着男女比例不合理,领导干部老龄化等现象。

二、 推进回迁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回迁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挑战是固然存在的,面对挑战,我们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它,只有这样,社区建设才能更加的和谐和稳定。

(一)加强回迁社区党组织成员的思想建设

邓小平指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全党的组织性、纪律性”。[1]回迁社区党组织成员需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以钉钉子精神,结合实际,脚踏实地地加强党的建设。同时,在不耽误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党员干部要利用节假日、例会、民主生活会、党日活动等党员能够集中的时候组织集体学习,更要发动党员自觉挤出时间自主自学,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认清当前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可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于那些考核排名在后的回迁社区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则给予一定的处罚,让那些“慵、懒、散”人员无所遁形。这样的措施能够督促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实现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便民服务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的目标。

(二)创新普法形式,加强法律观念

马克思指出:“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2]遵守党纪也要遵守国法。回迁社区中的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大都是从农村中搬迁到此的,虽然随着普法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开展,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法制宣传的形式也要有一定的改变。除了増办法律宣传栏和法律相关的电视报纸外,应该利用新媒体,例如开展法律网络课堂,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开办讲座,向社区党员干部讲解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并与考核制度相结合,起到督促的作用,从而使得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三)强化组织建设,完善组织结构

目前,回迁社区党组织中年龄比较大的,资历比较深的占多数,年轻党员比较少,对于工作上的创新不利;在工作人员中男性占多数,女性占极少数,对于一些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在回迁社区中党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较大。面对这种状况,强化组织建设是必要的。“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选举合适的领导干部是首要的,选举领导干部要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干部担任主要领导,利用能人治村的模式,摆脱吃房,靠房的束缚。在干部选举中,年龄结构要更加的合理,选择一些政治素养高,工作积极地年轻人,具体的政策,例如,培养“村官”,制定更加可行的鼓励政策,吸引大学生和更多的优秀人才深入农村,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社区。还有就是社区党员干部中男女比例应该根据工作的需要更加的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工作更加容易的开展。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城市建设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而作为回迁地区的党组织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依据实事求是和依法治国的方略,刻苦学习,务实创新,与时俱进地将自身的组织更加的完善,为社区做贡献,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65

[2]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 朱妍.棚改社区党组织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以抚顺市棚改社区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 关欣.深化棚改新区党建工作的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8

猜你喜欢

棚户区改造党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棚户区改造户心理探析及人文关怀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在创新中推进党组织建设